开创新视野创造新文化

核心提示创作一幅AI抽象油画需要多长时间?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答案是:一秒钟。今日,在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智能与计算艺术实验室里,李茂博士用一台笔记本电脑调出一张秋日红叶的风景照片,然后轻点鼠标,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电脑就根据照片色调“创作”了

创作一幅AI抽象油画需要多长时间?有一天?一个小时?一分钟?

答案是:一秒钟。

今天,在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智能与计算艺术实验室,李茂博士用笔记本电脑调出了一张秋天红叶的风景照,然后点击鼠标。不到一秒钟,电脑就根据照片的色调“创造”出了一幅以暗红色为主色调,以正方形为主要图案的抽象画。这只是成都数字文创的一个极小的应用场景。

成都数字文创大事不断:《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成都影视硅谷超高清科技创新园项目启动...

今天,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到2025年,我市将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3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超过6%,以新发展理念构建充分展示公园城市示范区独特魅力和创新活力的文化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各大城市都在不断“加码”数字文创,争夺新的科技制高点。

成都负担很重。虎年怎么布局?

新技术铸就新力量。

精品频出

虽然大学还没开学,但李茂已经开始了他的AI美术工作。他一边演示AI绘画的过程,一边向记者解释,AI艺术是计算机自动创作的艺术。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陆教授在实验室成立了计算艺术研究小组,探索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艺术创作。艺术研究组依托学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在智能绘画、智能诗歌、智能音乐等多个艺术相关领域进行了创造性探索。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如何将智能绘画与深度学习等计算机前沿技术相结合,创作出中国画的工笔写意,以及抽象画。

专注于音乐版权交易及渠道发行、音乐发行及维权服务、AI智能音乐创作的成都好凡屋科技有限公司,年初也有大动作。该公司不仅将利用人工智能产生大量高质量的商业版权音乐来服务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还将推出2.0时代诗歌作曲系统的升级版。公司还将基于AI音乐作曲和歌词技术,构建音乐教育AI云平台,结合软硬件特点,打造素质教育背景下的AI音乐创客教室,服务广大师生。

这种实验室和公司并不是成都数字文化创作的个例。成都有一大批数字文创机构和平台正在探索数字文创,实力非凡,佳作频出。

据了解,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城市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活力指数居全国首位。成都数字影视、电竞游戏等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成都数字文化创意相关企业超过1000家,年产值过亿元。成都已经形成了一批本土市场主体,包括可可豆动漫影视、川大智胜、新飞翔、咪咕音乐等。,引进了今日头条、完美世界、莫箐天河数码影像、阿里文娱文化集团等龙头企业,涌现出《王者荣耀》《哪吒》等现象级文创产品,开发出《银河帝国》《王者帝国》《斯巴达战争》等月流水过千万的游戏大作。以及《尘埃落定》、《康定情歌》、《在成都偷一颗心》等影视表演作品,以及《搏击长空》、《神医》、《成都爱情故事》、《古蜀密码》等网络文学作品。其中,电影《成都制造》哪吒票房50.35亿元,位列中国电影影视行业票房第二名,并获得第33届中国金鸡奖最佳艺术片。

“郭子皓”基地已陆续落户。

成都拥有全国2.5%的数字人才。

企业平台在成都如雨后春笋,“国字号”基地也落户成都。天府软件园获全国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中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为全国首个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成都高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获批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第三个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落户四川天府新区,三国创意园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出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已在成都大学开设数字文化创意相关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成都拥有全国2.5%的数字化人才,排名全国第六。成都针对数字创意人才推出了一系列奖项,包括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天府文化青年创意设计奖、“金芙蓉”音乐奖、科幻星云奖等,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创意设计师和企业来到成都,助力成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推动成都文学的创新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新津区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迎新春”活动,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共计200万元,每位中奖者可获得66元或88元的红包。新津区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指定商户近千家,使用场景覆盖衣、食、住、行、游、购、娱等领域。

除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成都还设立了100亿元新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和100亿级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文创支行,开发了文创通贷款产品,有效解决了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了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

“文创通的贷款补贴政策确实为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帮助我们度过了疫情最困难的时期。”李曼霞是成都农源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负责天一农源艺术博览园的日常运营。疫情发生后,原本的线下交流、展示活动几乎停止,公司经营面临压力。“文创通”贷款帮助其度过了那段困难时期。“从申请、审批到放款、后续补贴发放,整个流程方便、快捷、顺畅,没有太多复杂的手续,一个月左右就拿到了贷款。”回忆起申请“文创通”的过程,她这样介绍。据悉,新的一年,“文创通”将持续关注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持续对此进行投入,撬动更多资源帮助不同阶段的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文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金关记者王佳图片由主办方提供,王玲编辑,宋校对。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