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Taber.com
2020年初,泰伯智库发布了《2020年十大技术趋势》,从产业政策导向、资本方向、技术路线等维度对2020年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经过一年的发展实践,我们见证了TAB智库在商业航天、数字经济、智慧城市、5G等领域的预言已经发生或正在成为现实。
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和政策引导下,科技创新将以其基础性、先导性、渗透性强的特点,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甚至加速重塑国际国内竞争格局。
泰伯智库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对2021年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总结了以数字经济、卫星互联网、量子技术为代表的十大重点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
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传统产业K型复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迫使生产生活从线下转向线上,互联网进一步延伸渗透到工业领域。凭借位置独立性、实时在线、可定位的优势,在疫情期间支撑了多个行业的逆势增长。
2021年将是传统行业K型复苏的元年:部分企业将从疫情的经济影响中快速恢复,即K的上升趋势,而部分企业将陷入经济困境,即K的下降趋势。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应用是传统行业差异化的决定性因素。能够快速应用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将占据后疫情时代的惯性红利,走向新的上升通道。不能快速应用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将会深陷发展困境,长期持续衰退。
趋势二:卡脖子技术将继续是热门投资领域。
受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的影响,以华为为代表的被限制的中国企业和机构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在寻求美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他们热切期待国内供应链的成长和成熟。
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历史背景下,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卡脖子技术以及创新和国产化替代仍将是2021年的投资热点。可以预见,在全国各地的“十四五”计划中,都将把重点放在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问题上。
趋势:城市间数字经济竞争加速,中西部突破胡焕庸线。
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城市间的经济竞争将升级为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竞争。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城市间巨头的竞争和培育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将变得更加本质——数字将回归生产要素属性,与当地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当地实体经济禀赋紧密结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2021年,在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两大历史性任务的历史机遇期,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渗透率将进入加速期,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将进一步衔接产业上中下游,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资本、产品、服务等资源突破胡焕庸线,在中西部地区落地,弥合区域发展的“数字鸿沟”。
趋势:卫星互联网产业下游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十三五”期间,依托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各地开始在卫星互联网产业领域积极布局。由于前瞻性布局、高技术门槛等行业特点,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中上游区域发展集中度不断提高,“一纵一横”产业走廊格局将于2021年基本形成。
卫星互联网产业整体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随着卫星制造、发射和运营成本的不断降低,产业链上中游的比重将不断降低。同时,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的需求不断增加,卫星服务及应用在产业链下游的产值占比将持续上升,有望成为卫星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卫星服务和应用制造商将成为大型基金和地方政府吸引投资的战场。
趋势:下一代交互模式孕育,新计算平台出现。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为代表的下一代交互模式将逐渐成型,从训练、模拟扩展到日常生活,进入触摸、手势、语音、眼球追踪等多种交互方式并存的阶段。
交互的进步必然伴随着硬件的革新。目前最突出的领域是智能汽车。随着造车新势力和各种产品的出现,智能驾驶舱作为一个与人空直接交互的房间,将有效承载交互方式的变革,并融合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芯片的最新成果,逐渐成为一个可媲美手机的新型消费计算平台。
趋势:量子技术成为地方产业布局的新关键词。
量子科技作为未来产业,具有原创科技领先、生态属性强、挑战现有法规、爆发式增长等特点。为了实现真正引领未来的行业竞争,我们预测,2021年,地方政府将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产学研协同体系建设等方式,全面加大对量子科技的投入。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将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新关键词。
趋势七:北斗开启全球化时代,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北斗+”、“+北斗”继续向纵深推进。北斗与物联网、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日益融合,成为新型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北斗去年完成全球组网后,诚信、开放、竞争、丰富的北斗应用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北斗的产业化、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北斗应用的边界只会受限于想象的边界。2021年,北斗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展,以北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将不断涌现。北斗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立体交通建设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将催生行业新的增长点。
趋势八:自动驾驶高精地图开始量产游戏
随着技术的融合,高精地图正在向亚米级精度、独特的环境感知和云计算能力、城市和自然资源等多源实时动态数据的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2021年,L3及更高的自动驾驶技术将批量上市,高精地图技术在无人驾驶位置感知和路径规划方面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高水平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的大规模量产,将是所有地图商家竞争市场的决定性因素。高精度地图数据的创建、使用、更新和共享可能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产业发展将进入量产博弈的新阶段。
趋势:数据三维可视化迎来井喷发展期。
2021年,随着政府主导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实景3D中国建设、自然资源3D time 空数据库建设、数字双城建设、数字文物保护、工业互联网等项目的加速实施,正在催生以实景3D和数字双城为代表的数据3D可视化技术的井喷式发展。
目前,三维数据采集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实时数据采集处理效率和数据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21年,随着各类项目的逐步深入开展,以及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三维可视化的应用和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甚至有望突破以往行业应用中存在的诸多瓶颈。
趋势:智慧城市建设亟待重构升级。
后疫情时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进一步融合。智慧城市发展进入了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数据运营管理为核心的新阶段。以网络和数据安全为代表的能力重构和升级将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智慧城市发展在基础设施标准、对外开放、自主可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对网络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倒逼安全体系的重构。同时,区块链“摆脱虚拟现实”等技术可能加速产业落地,进一步提升安全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