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未来产业是中国“变道超车”的决定性手段,也是打破国外“低端锁定”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发展,两国的工业科技较量呈现螺旋上升趋势。目前,美国正在极力推行与中国“科技脱钩”的技术霸权,建立“排华技术圈”。我国在基础材料和器件、关键设备、核心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严重对外依赖导致的“低端锁定”,成为严重危害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致命弱点。面对传统领域的技术依赖,中国需要通过变道超车取得突破,未来产业是帮助中国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重要引擎之一。
1.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为主导,其技术路线图打破了现有的“延长线”思维定势,更加复杂多变和不确定,因此极难被其他国家跟踪、模仿或封锁。因此,一旦未来产业取得重要突破,中国将有望重构当前全球产业格局,彻底打破中国“引进-消化-吸收-落后-再引进”的产业技术创新怪圈。
2.未来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回报,通常位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换句话说,把握未来产业是中国未来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的关键。
加快国内外未来产业布局,抢占新技术和产业竞争制高点。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未来产业研究报告,中国各地也加快产业规划布局,竞相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2016年,日本制定了“面向未来投资的经济对策”计划,强调充实基础研究,努力创新产业技术和能力。
2019年2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美国将引领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信息科学、5G等领域;2020年,美国科技顾问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美国未来产业领导力的提案》,提出成立未来产业研究院;2021年,PCAST发布《未来产业研究院:美国科技领先新模式》,提出当前大国竞争转移到未来产业布局。2019年11月,欧盟发布了《加强面向未来的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计划提升欧洲六大战略性和面向未来的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在国内,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密切关注未来产业的布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加快了研究和规划,地方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2021年6月,山西省发布了《山西省“十四五”工业未来发展规划》,这是第一个发布“十四五”工业未来发展规划的省级单位。山西省提出了25个具体工业领域的未来工业发展规划;北京、四川、浙江、安徽、湖南等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培育和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上海、深圳、杭州、武汉、沈阳等城市也提出了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以培育新的区域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