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首届CCID产业经济论坛成功举办。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军发布了2021年信息产业十大技术趋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军指出,2021年,信息产业热点领域将呈现新特点、新趋势,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先进计算、通信、新型显示、信息安全、信息创造等技术领域。
1.IC:多样化和异构设计提高了芯片性能、功耗和市场潜力。
随着摩尔定律和登纳德标度定律的放缓和停滞,以及对器件能效提升速度的需求日益增加,探索新物理原理的基础器件,开发多样化、异构化的芯片设计,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前沿热点。
2.传感器:基于MEMS技术的新型融合传感器成为主流。
基于MEMS技术的新型传感器集采集、存储、计算和传输于一体。凭借数字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和功能集成的优势,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智能传感器的需求,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应用场景发展迅速。
三、高级计算:云边缘协同扩展,灵活部署。
云端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成为推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边缘计算部署广泛,用于云计算的芯片和功耗技术持续演进,支持端侧推理的颠覆性计算技术正在加速突破。
四。通信:智能互联释放数据元素,赋能行业发展潜力。
智能互联将传统通信技术与云计算相结合。大数据应用的结合将释放数据元素的潜力,赋能农业、工业、零售、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加速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的建设。
动词 (verb的缩写)新型显示:液晶为主,有机发光二极管为辅,多点进化。
随着三星、LG等品牌陆续退出液晶市场,产量转移到国内,国内显示器市场上行,将逐渐形成液晶为主,有机发光二极管为辅,多点演进的趋势。多种显示技术齐头并进,为下游终端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六。人工智能:布局呈现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演进趋势。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构建匹配硬件、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算法优化系统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计算能力是未来Al应用取得突破的决定性因素,国内各省市都加快了区域计算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七。软件:采用开源技术的应用服务成为发展重点。
开源社区集合了全球海量开发者的力量,攻克技术难关,优化开源应用。同时,加快提升服务水平,完善运营体系和保障机制,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免费、创新的开源技术平台。
八。计算生态:基于ARM架构的市场阵营将加速成长。
ARM软件已经建立了SBBR标准。广大厂商加快了合作开发,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中间件等。在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英特尔、谷歌、微软、华为等众多国内外厂商纷纷加大投入打造ARM生态系统。
九。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防护和威胁应对能力大幅提升。
为加强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融合业务的数据安全检测和保护,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差分隐私等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将实现创新突破。
为了保护行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基于边缘计算、网络虚拟化和网络切片等新技术特征的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将会出现。
网络安全新技术的出现,促使我国完善了相应的安全防护、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标准。
为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领域网络安全防护,将发布《网络数据分类分级指南》、《重要数据识别》、《网络数据安全评估规范》等重点标准。
为提高安全事件分析的基础数据支撑能力,建设网络信息安全资源数据库,加强态势感知、风险监测、应急响应等网络安全技术的整合。推进网络安全指挥大脑建设,实现网络安全领域信息的自动监测、识别、分析、研判和预警处置。
X.自控:部分地区底线保障能力初步形成。
在新型显示领域,核心面板模组、光学材料、导光板、偏振片、掩膜板、靶材等配套系统不断完善。
在集成电路领域,高密度封装基板等材料和设备的支撑能力将得到提升。
此外,在新创工程领域,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相关产品将在金融、电力、水利等重点行业推广应用,第二平面将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