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职业和创业:如何做好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

核心提示说起来,自从我开了免费咨询的通道之后,又不少同学来咨询职业发展的事情,想要一一解答,但时间的确有限,很难一一让大家得到满意回复。所以这篇8000字的回答,希望能一次性解决你的问题。在这么多咨询的问题中,大概率会是这几个问题:我即将毕业,不喜

说起来,自从我开了免费咨询的通道之后,又不少同学来咨询职业发展的事情,想要一一解答,但时间的确有限,很难一一让大家得到满意回复。

所以这篇8000字的回答,希望能一次性解决你的问题。

在这么多咨询的问题中,大概率会是这几个问题:

我即将毕业,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应该怎么选择工作?
工作几年,还没有晋升机会,薪资也一直上不去,我该怎么办?
我未来打算创业,应该怎么准备?

所以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身边的案例吧。

一、关于行业

是否要从事自己专业对口的行业?XXX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

如果你还在从这个角度思考行业的选择,那的确很可能掉进陷阱里面,不管你怎么思考,一个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就那么多,就像你在一家商店里买东西,你大概率只能看到眼前这个货架的样子。

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之下,诞生了无数更加细分的需求,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吃饱穿暖,而是渴望更多消费的升级。

因此,各种衍生的行业不断诞生,产业也开始变迁,从刚开始占据大头的农业,到生产大量商业化产品的工业,再到现在服务业的占比超过半壁江山。

以中国境内为例,近些年来,无数上市公司蜂拥而出,其中最值钱的还要数互联网公司,短短几年时间从零到市值千亿,巨头的诞生就像坐着火箭一样。

是因为腾讯的人更努力吗?

显然这个理由很难说服大家,毕竟比腾讯更辛苦、更努力的公司也并不是没有,但是能够同样财大气粗的却没几个。

究其原因,还是互联网这一批人赶上了时代的红利。

如果中文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如果移动互联网普及没有在中国率先开展,也许大家现在还用着Facebook、Twitter和Google,不断为国外的资本家们贡献收入。

正是因为时代的红利,个体才有足够多的机会选择职业。

这就是红利消失之后,行业开始衰退的节奏,这个时候你要加入这些行业,并不是说一定不赚钱,但难度绝对是几何级增加的。

如果把这份努力和认真劲,用在目前还有红利的行业,个人发展的速度也会快不少。

所以,在选择行业的时候,我建议尽量选择目前处在成长期的行业,比如现在国内正在大力发展的科技基础设施。把你的个人成长和国家的成长绑定到一起,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的红利起码是有的。

此外,有些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一般来说是长盛不衰的。比如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金融行业,目前整个世界都是大家共同相信的资本在推动:

资本投资技术、技术驱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带来更好的未来,只要这一个基本信仰还在,那么金融行业的地位仍然是无可撼动的,毕竟用钱赚钱,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了。

除此之外,能源、科技等领域,作为支持资本发展的核心领域,未来也有非常光明的前景。

更多细分行业,诸如教育、传媒、地产等等,最好是能够自行研究,在网络或者权威的报告网站收集信息,辅助自己做判断。毕竟行业之下,也有逆势增长的细分领域,只不过是在用新的模式去蚕食旧的市场。

就好像整个在线广告行业在不断增长,但以搜索广告为主的传统在线广告的市场份额却在缩减,而以信息流、短视频内容为代表的广告则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张勇带领下,B2C业务淘宝商城高速发展,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获得消费者和全球品牌商的高度认可。2011年天猫成为独立业务后,张勇出任总裁,天猫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B2C平台之一。

2015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张勇接任阿里集团首席执行官(CEO),2019年9月10日正式就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从财务到负责业务,到成为董事局主席的张勇,也为我们证明了,其实财务线路出身也是可以做到CEO的。

相比于直接从业务线条上去的CEO,财务、行政方向的显然要稀有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这些线条的老板,想要上升到CEO的位置,仍然需要分管业务一段时间,才有机会手握大权。

当然了,不同业务的公司也不能同一而论,毕竟像四大这种以咨询业务为主的公司,其本身业务就是财务领域的,自然也是更需要这个方面的人才。

好了,上面我们讲了个人的职业分类和各个类别一些不同的发展路线,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其他方面。

先说收入层面吧,普遍来说,公司越大,个人的收入平均水平也就越高。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小公司、创业公司开出比大公司更诱人的薪资水平,就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这两类公司并不存在谁一定比谁更优秀,毕竟很多大公司最终也是被不起眼的小公司给干死了,我们只对比其对个人收入影响的优劣势。

首先,大公司稳定、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有保障,且未来能够拿到一个不错的薪水,只要足够忠诚、能力也不差,起码到中层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也存在进入难度较大、体系比较僵化、相对来说比较稳。

相对来说,小公司不稳定,但有的潜力巨大的小公司却能够带来个人收入的突飞猛进,带来一些职场里额外的机会。

当然,缺点是这个机会概率较低,而且整体的标准化肯定是比不上大公司的。所以见仁见智吧,个人选择之前,擦亮眼睛,看清楚公司未来是否有发展,避免自己掉进了坑里面。

最后,我们再分享一点干货。

不管是什么岗位,其值钱程度跟这个行业的赚钱程度、岗位的稀缺程度是成正比的。

就好比很多金融行业的精英,一毕业就月入好几万、年入百万,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能力确实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掌握了资本,用钱来赚钱,是最暴利的商业模式。

而互联网赚钱的原因,则是因为去掉了实体产品高额的成本,而是把这部分成本转移到了员工身上,所以程序员、产品经理、运营们才有机会拿着远高于同龄人的薪水。

此外,岗位的稀缺程度,也跟值钱程度有很大关系。

就好比前几年区块链大火的时候,很多区块链公司开出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薪资,不仅入行门槛更低,而且薪水还更高,真的吸引了不少人跨界做区块链。

当然了,有的岗位可能也就是稀缺一两年时间,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行业发展起来了,你就是元老;如果行业没能发展起来,那你就成了牺牲品。

虽然我们无法做出百分百的正确判断,但是掌握更多信息,足以让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

三、是否要创业?怎么创业?

说起来,我毕业几年,待过创业公司、做过自由职业、自己也开了公司,也系统学习过很多创业的知识,这几年接触的小伙伴当中,有不少优秀的前辈、投资人、创业者。

对于创业,也算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有创业的想法是好事,但真正走到这步路上,才会发现没那么容易。创业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如果你真的有创业的想法,那一定要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创业。

在职场中的时候,职能划分很细,每个人负责的业务都非常有限,即使是管理层级,依旧是接触自己专业层面的知识居多。

如果你想创业,那么可以先开发一个最小可用的产品,然后小范围投入市场进行测试,进行可行性验证。

验证市场后,通过不断收集客户的反馈,然后快速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不断扩大和复制。

这就是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的好处在于:

创业者可以通过很少的成本验证市场,从而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比如刚开始投入大量成本进入市场),即使项目打了水漂,个人的损失也不多,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种创业的方法论非常适合个体创业者。

比如你打算做电商自研产品,可以先从一件代发开始做起,积累这行的渠道资源、营销和运营方法论,起码让自己踩过一些小的坑、积累一些经验。

当你验证市场可行、这件事情也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之内后,就可以选择开始自研产品,想办法融资,快速投放市场,相比于盲目开发产品,创业的成功率更高。

那在精益创业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有两个关键点——MVP和PMF,什么是MVP和PMF呢?

MVP的意思是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简化可实行产品

在MVP阶段,我们通过打造一个对用户有价值的最小可用产品,然后投入市场收集反馈,从而验证市场是否真的有这个需求、我们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改进的。

MVP有什么用呢?

相比于20世纪下海创业者的大干快上,MVP更像是精耕细作,每一步都走得很稳。通过提前的用户需求调研、投入最少的成本制作一个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同种子用户一起成长。

举个例子,我们想做一个社区团购应用,但是开发一个应用不仅涉及到大量的开发成本,还涉及到用户获取、商家洽谈、运营维护、售后等多个环节的服务,个体创业者想一开始就迈出这一步,先不说难度,就这资金就没法承受。

那基于这个情况,我们其实可以在一个小区开始试点,先跟小区周围的商家洽谈,然后通过建立微信社群的方式来吸引小区的业主,帮助大家在微信上购买商品,通过收取商家一定的服务费盈利。

在这一步验证盈利之后,可以进一步把自己的想法做成BP(商业计划书),然后通过融资去扩大规模,也比自己单打独斗强很多。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PMF。

PMF的意思就是Product / Market Fit (产品和市场匹配),也就是说我们的最小可行性产品出来之后,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那其实这就是处在我们MVP开发出来之后,在决定是否要扩大规模复制这个阶段。

PMF这个点能够帮助我们理性审视市场需求、产品、盈利等要素,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打个比方,咱们现在做了一款共享单车的产品,最终市场反响很好、用户也愿意买单,但是经过核算以后发现我们每赚1块钱,需要投入2块钱。

那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融到大量的钱可以通过烧钱换市场,否则持续的投入就是持续的亏损。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好的盈利模式、也没法进一步融资,最好就是及时止损。

总之,说上面这些,就是想告诉你:如果你不是天赋异禀,在创业的时候,可以尽量遵循精益创业的方法论,降低自己失败的概率。

毕竟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件,没必要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如何选择创业的方向?

这几年也见过不少创业者,最终活下来的,大多集中在这样一些方向上:

(1)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创业

这应该是属于成本最低的一种创业方式了,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其实有很多可以变现的办法。

如果你擅长摄影,那么创业的第一选择就是开一个独立的摄影工作室或者培训班,自己可以负责技术,找个合伙人负责市场营销就可以把工作室做起来。

如果你擅长市场营销,可以考虑做独立的咨询顾问,也可以选择开一家营销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咨询和策划服务。

个人专业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基本上选择这条道路还是比较稳的,不过缺点也有——客户资源不够稳定、天花板不是特别高。

个人利用专业所长创业,毕竟受到个人的精力限制,难以规模化复制,所以相比之下企业成长会偏慢。

当然了,凡事没有绝对,现在的自媒体可以说给了个体创业者最大的机会。

擅长做内容的同学,在视频、图文平台创作内容,吸引用户观看,然后通过广告、电商、培训等方式变现,天花板未必就比上市公司低。

所以呀,如果你真的抱有创业的想法,也许选择积累自己的一技之长,然后通过知识变现,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2)利用上下游资源创业

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没有非常专业的知识,但是非常擅长和人交道。

行业内的上下游资源都很丰富,这种资源同样可以作为创业的资本,通过对接上下游的合作,赚取中间差价,虽说看起来就是个中介的角色,但是做好了同样收益不菲。

现在的很多互联网企业,其实就是担任这样一个角色。

就比如现在的部分MCN,通过连接网红达人和品牌方,然后从中抽成,赚取收益,其实本质上也算是上下游资源的对接。

像贝壳找房、58同城等平台,本质亦是连接上下游的需求。

如果你在行业内能够接触到一些资源,那就可以有意识积累,一步一步把这件事情做成真正的商业。

(3)自己创办品牌或产品

自己创办产品是非常困难的一种创业路,但可以实现的天花板较高、壁垒也更高。

如果你想自己创办产品,那么可以严格按照之前的精益创业理论来,结合自媒体做好品牌建设,是比较适合个体的方向。

最后啊,创业一定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失败的准备。

任何事物都有周期,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企业也是一样,即使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也终有被打败和消亡的一天。

而创业更是如此,据调查:90%的创业公司都活不过3年,或者因为内部矛盾、或者因为外部矛盾。

要么做好连续创业的准备、要么就不要创业。


我是 @打不死的little强 ,出版作品《能耐》
来源-公众号:小强职场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