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观止|推动境外上市新规立法程序、保障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这场论坛上,“一行两会一局”传递哪些信息

核心提示9月1日-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9月2日,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服贸会首钢园区进行。根据介绍,本届论坛以“开放融合、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金融业稳健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气候投融资、数字化转型、资产管理

9月1日至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在北京举行。2022年9月2日,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FTC首钢园区举行。据介绍,本届论坛以“开放融合、绿色发展”为主题,将围绕金融业稳健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气候投融资、数字化转型、资产管理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证监会副主席、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伟等出席会议。,分别就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货币政策、外汇市场运行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讲解。

银监会:支持地方保交建稳民生。

周良阐述了防范金融风险、对外开放和发展普惠金融。周亮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效。金融风险逐步由发散向收敛转变,一批重大隐患得到“精准化解”。过去5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约12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的总和。与历史峰值相比,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下降约29万亿元,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营业,一批金融犯罪分子受到惩处,金融秩序明显好转。

周亮强调,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大局,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在保持经济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有序处置风险,稳步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反弹,完善大型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和处置,确保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支持地方政府保障房产交付和稳定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金融立法和制度建设,推进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优化监管协调机制。

图片:论坛组织者

零点研究院院长余百成认为,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防控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在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方面,有两个方面。第一,金融业的不良贷款可以加速清算,保持合理的不良贷款水平,增强金融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清除隐藏的风险,即多年积累的“影子银行”风险,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分类取缔非法活动,避免风险进一步蔓延,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另一方面,针对“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地方财产安全,稳定民生”的话题,据新华社报道,在疫情影响和市场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部分已售商品房项目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停工或延迟交付。

相关情况也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央行也采取措施,完善政策工具箱,通过政策性银行的专项贷款,支持已出售逾期和难以交付的住宅项目的建设和交付。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已公开表态,千方百计推进“筑安全、民生稳定”。

“当房地产市场大幅疲软时,央行下调5年期LPR的措施也将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确保房地产平稳运行。”黄对补充道。

中国证监会方星海:推进境外上市新规立法程序

资本市场方面,方星海发布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重磅消息。

方星海指出,将继续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产品的全方位制度开放,推进境外上市新规则的立法程序,做好改革实施后的配套规则和制度建设准备。新的海外上市规定将涵盖在海外注册但主要业务在中国的企业海外上市的备案程序,并将此类企业的海外上市纳入统一的标准程序。

图片:论坛组织者

同时,优化互联存托凭证业务,支持更多上市公司互联存托凭证发行上市。进一步优化完善沪深港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在交易所和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一致进展。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品种,支持期货产品结算价格授权合作,实现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化。

方星海指出,将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坚持公开、可见、可控的要求,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落实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继续加强与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沟通,不断提高投资a股市场的便利性,不断增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在白城看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体现了资本市场的开放性,对于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促进国内企业全球化发展非常重要。证监会也进一步完善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程序,确实有利于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发展。

方星海还提到,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和香港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以下三项新举措,拓展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

一是扩大沪深港通标的,推动纳入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境外公司合格股票和更多沪深上市公司;二是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研究在港股通增设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加快境内国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实现两地协调发展。

阮,央行:货币政策应进一步调整跨周期。

“自2022年以来,央行加大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功能,努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阮在会上介绍并指出。

在金融支持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进展方面,阮总结说,主要成果集中在三个方面:流动性合理充足,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不断提高。

图片:论坛组织者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梳理发现,年内央行继续在货币稳定、信贷投放、降成本等方面加大实质性政策支持力度。2022年4月,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随后在8月份分别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年内,贷款市场的报价利率也多次下调。同时,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合理增加市场流动性供给。

阮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实施了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过度刺激,并为后续的货币政策调控预留了空空间。目前,消费价格相对温和的上涨也为货币政策的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阮强调,要进一步做好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调整,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密切关注国内外的通货膨胀趋势,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此外,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要注重建立和完善长期工具的长效机制,加快实施阶段性工具。为了确保央行资金的准确滴灌,结构性政策工具需要与总量工具相配合,共同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星空财经研究院研究员黄认为,上半年,在全球加息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推低实体经济融资利率,关注实体经济发展。

郑伟、外管局:多措并举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郑伟表示,2022年以来,中国外汇市场总体平稳,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中国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已经见效,货物贸易进出口表现出较强的韧性。2022年上半年,我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表现突出,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至2021年生产性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为9.8%。

图片:论坛组织者

郑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吸引以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和资本流入。2022年上半年,中国直接投资净流入749亿美元,其中中国直接投资净流入1496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市场对外资保持了较强的吸引力。帮助企业脱困,提高外汇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以外汇为邻,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多措并举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具体包括与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增强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联合商务、金融部门支持中小企业,降低套期保值成本,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企业外汇衍生品相关交易费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措施的通知,创新推出两类期权产品,为企业汇率对冲提供更多支持措施;发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为涉外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北京商报记者廖萌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