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即将在美国上市IPO,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媒体仍然有责任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本文希望根据搜狗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详细分析互联网搜索最核心的“流量获取能力”,因为它决定了搜狗的未来发展。
搜狗只有21.8%的流量来源于主动获取。
根据搜狗更新的IPO招股书,38.2%的流量来自QQ浏览器、网址导航和腾讯等一系列平台。这是因为腾讯曾经把搜搜送给搜狗作为资源置换,在大量自己的产品上提供搜狗默认搜索。
根据其第三季度财报,搜狗40%的流量来自购买,尤其是大量手机系统、应用和第三方网站中嵌入的搜狗搜索。按此计算,搜狗主动获取的流量只有21.8%。
搜狗流量成本占广告收入的38.9%,已经超过广告收入增长。
根据搜狗财报,其2017年第三季度广告收入为2.26亿美元,流量获取成本为8580万美元,流量获取成本占广告收入的38%;2017年第二季度,广告收入1.87亿美元,流量获取成本0.71亿美元,流量获取成本占广告收入的38%;2016年第三季度广告收入1.51亿美元,流量获取成本5290万美元,流量获取成本占广告收入的35%。而流量获取成本只占营收的10%。
流量的获取成本逐年增加,广告收入占比也大幅提升。从增速来看,第三季度搜狗广告收入增长49.7%,流量获取成本增长62.3%,已经超过广告收入的增长。
搜狗三级火箭模式已经失败,输入法已经被称为流氓软件。
搜狗曾把“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称为他的“三级火箭”。简单来说,“三级火箭”就是通过免费输入法引导用户下载搜狗浏览器,然后通过浏览器默认的搜狗搜索和导航栏为搜索提供流量和用户。
从2017年9月浏览器份额分布来看,搜狗的PC端浏览器排名第五,仅为4.51%;艾瑞数据显示,手机搜狗浏览器独立设备日活730万,排在QQ浏览器、UC浏览器、360浏览器、浏览器之后。
因此,份额排名第一的搜狗输入法未能帮助搜狗浏览器成为浏览器之王,这也让用浏览器引导搜索的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引导搜索,搜狗不惜利用输入法的垄断地位劫持用户。当用户在IE、猎豹、UC、360等PC和手机浏览器上使用搜狗输入法搜索默认信息时,搜狗输入法在没有提醒用户的情况下直接跳转到搜狗搜索,受到很多用户的质疑和吐槽。
于是,神马搜索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搜狗告上法庭,法院判决搜狗存在不正当竞争,并要求其赔偿50万元。
随着工信部要求手机公司禁止安装不必要的app,严厉打击网络不正当竞争,搜狗通过购买流量和输入法劫持其他同行流量的成本大大增加,这也是其购买流量成本占比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目前,在搜索市场,其份额为78.7%,而搜狗仅占3.8%的市场份额。在无法成为用户主动搜索引擎的情况下,搜狗的流量获取成本与日俱增,从腾讯获取流量的能力已经接近瓶颈。超过80%的收入来自搜索竞价广告的搜狗。花高价买流量以冲击上市,可能成为搜狗收入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搜索引擎的马太效应已经非常明显,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的弱势搜索引擎注定市场份额难以增长,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是如此。但对于张朝阳、搜狐、王小川和腾讯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终于可以上市套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