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认为“弃医从政”大材小用。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清华一名90后女医学博士履新副市长的新闻火了。#清华、#女医学博士、# 90后、#副市长,诸多标签放在一起,迅速引起热议。
据悉,照片中的女孩是陈楠,一个地道的四川女孩。她出生于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专业。
公开资料显示,陈南于2017年参加工作。2020年任任金堂县归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21年9月6日,成都市委组织部公布干部任命。陈南拟任区县政府副职,主要负责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和疫情防控等工作。
一般情况下,博士生进入公务员队伍,是按正科级设置的。2017年参加工作的陈南,工作五年后升任彭州市副市长,仕途稳步推进。陈南说,“我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其实这并不是第一个“弃医从政”的例子。
2019年,丁香园开展的“医生职业意向调查”显示,84.4%的医生曾考虑过转行,其中近一半的医生转行后想当公务员、教师。
医生转行的故事也频频出现在热搜中。一周前,以608的高分考入中国医科大学的白军,毕业后转行到广州帮助餐饮业,被微博举报。
这是第一次有医生辞职卖馒头做餐饮,医学生放弃考试做面包,医生转战淘宝卖寄居蟹。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有人说转行是好事,医生太累了,赚不到钱;还有人认为医生本身很难培养。转行是不是浪费人才?看看这些曾经的热搜英雄的命运:辞职卖馒头的女博士开了九家分店;黄肖斌,放弃考试去开包子铺,选择了自己真正的爱好;从三级影像部门辞职卖寄居蟹的邓思亮,在直播工作室的月交易量超过20万。
这一次,入行三年的白军有了自己的团队,为数千家企业提供服务,免费帮助100多家企业度过疫情。在评价自己的新职业时,白军说,“就像学医一样,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很有价值的。
2021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博士郭柏宏来到安徽省参加选拔考试。根据安徽省的规定,他必须在基层工作两年。他在安徽肥东县石塘镇洪光社区村委会做村主任助理,也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
如果生化环境材料、历史、哲学等学科的博士进入基层,或者放弃自己的专业,因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局限性,网友会给出淡淡的理解态度。但这种认知标准一旦转移到医学博士身上,似乎就会被严厉指责为“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否则就是浪费”。除了刚刚步入仕途的郭,还有两位仕途蒸蒸日上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现福建省委书记。
在传统的认知观念中,名牌大学尤其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应该从事含金量高、学历高、门槛高的工作。对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说,高学历和“身份”不匹配,是一种浪费。
有评论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职业观念的偏差。在现实环境和个人选择的双重影响下,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名校毕业生和高学历人群都会成为很多行业的稀缺品。
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