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共济医保是什么意思

核心提示人的一生,老祖宗用四个字作了准确的总结,那就是“生老病死”。这样的过程,哪个阶段也离不开医院、医生和对健康的关注。也因此,但凡与医疗健康有关的新闻,都容易引发人们的关注,因为它跟所有人有关。这不,今年八月份,职工医保家庭共济已经在上海正式开

人的一生,老祖宗用四个字做了准确的总结,那就是“生、老、死”。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医生和医疗保健在任何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任何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新闻,都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人。不是,今年8月份,职工及家属医保在上海已经正式开通,而在天津,从7月份就开始实施了。放眼全国,这项改革也正在全面探索和推进。什么叫职工医保家庭互助?简单来说,对于参加职工医保的人来说,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只能在看病时使用,但改革后,配偶、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也可以使用。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是有利可图,还是可能遭受损失?方便吗?公平吗?

周四,上海的郑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儿童医院。我儿子上的是上海城乡居民医保。相比她自己的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更小,自付比例更高。

这一次来看病,付费会有很大的变化。8月起,上海正式开通职工医保“家庭互助”功能,这意味着郑女士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的余钱不仅可以自己使用,还可以供配偶、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使用。

绑定儿子信息后,医保互助账户已经生效。她儿子这次的医药费是895元,她儿子自己的医保能报销307元,剩下的588元全部由互助账户里的余额,也就是郑女士的个人医保账户支付。

其实家庭互助的医保规则并不复杂。家庭成员建立互助网后,我原有的医保待遇不变,但原本要自己掏钱的部分,增加了一个家庭医保支付的渠道。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主任金峰:即使被保险人参加了家庭创始人的互助网络,他原来适用的待遇规则不变。只是给他多了一个使用家庭成员职工医保参保个人账户的便利,不影响他适用的报销规则和其他待遇。

目前上海已经有4万多个家庭建立了家庭互助网络,相对于上海1500多万的从业人员来说还是很低的。但在儿科和儿童医院,使用医保互助账户的比例明显更高。

上海市儿童医院财务部主任张坤:截至24日,我院通过医保互助账户结算支付的病例超过9000例,涉及互助账户3157个,占我们医保总账户的6%,且呈上升趋势。

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省在去年12月底前出台医保家庭互助实施办法。虽然进度不一,但在全国范围内,家庭医保已经全面推开。这次改革的背景是,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较大。去年底累计结余1.1万亿元,上海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余高达3000多亿元。个人账户余额过多、闲置,不利于医保基金发挥在不同人群中分担医疗风险的功能。

在专家看来,如果说医保基金为每位患者报销医疗费用,是为了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大互助”,那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互助则是家庭内部的一种“小互助”,是为了构建“我为我家,我家为我”的新型保障机制。

上海实行医保家庭互助后,有专家用一句话让大家放心,就是这个改革对大家都没坏处。但毕竟刚刚开始实施,很多东西还没搞懂,问号很多。回看北京最近,北京职工医保个人账户9月起不再自由支取的消息上了几次热搜。为什么?政策下一步走向何方?

孟先生在一家国企工作,已经为北京的职工缴纳了近十年的医保。最近一系列关于北京医保的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不像他老婆在老家沈阳工作,医保个人账户只能专款专用;除了可以报销的社保卡,孟先生在北京还有一个银行账户,可以从个人账户自由支取资金,这让他感受到了北京职工医保的不同。

“今年9月起北京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不再免费支取”的消息,让很多参保人到可以提取个人账户资金的北京银行,出现了排队现象。

虽然官方明确9月前已经划入的个人账户资金,事后仍可随时使用,但9月后的个人账户仅限于看病、买药等医疗领域,专款专用。但还是让很多人第一次关注到了什么是个人账户。所谓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相当于自己积累的“医疗储蓄”。如果把个人账户用在非医疗领域,其“平时积累,生病储蓄”的功能就体现不出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金峰:个人账户可以从银行账户中提取。这确实是很特殊的做法,实际上不符合医保个人账户的初衷。个人账户的监管还是很重要的。之前我们也看到过一些不合规的行为,比如用个人账户的钱买一些生活用品,和健康没有直接关系。这就失去了我们做个人账户的初衷。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自1998年建立以来,由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统筹账户的统筹资金属于所有参保人员,资金不归个人支配,保证参保人员统筹报销;个人账户是积累的,资金由个人用于应对自己未来可能的医疗风险。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主任金峰:推出个人账户的初衷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保险。我交的钱有一部分在我的账户里,这个账户的归属比较明确。二是控制道德风险。所谓道德风险,就是过度治疗的风险。你账户里的钱本身的所有权就是你的。花的多了,也会花自己的钱,从而控制过度治疗。

虽然早期的个人账户对促进参保积极性、防止过度医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20多年的职工医保运行中,也产生了现实问题。近年来,人们对增加报销的预期逐渐增强,提高医保待遇取决于统筹账户中的资金池是否充足。此外,未来退休人员增多,统筹账户支出相应增加,也会加重很多地区的统筹账户压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金峰说:如果我们把太多的钱放在个人账户上,我们实际上不能发挥医疗保险的互助功能。部分个人,尤其是疾病多发的老年人,提高医保待遇难度很大。因此,减少个人账户数量,发挥互助功能,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增加统筹账户的资金实力,盘活个人账户,既是近年来的改革方向,也是参保人的期待。比如,北京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从9月起不能自由支取后,如何避免资金“躺着不动”,如何更好地满足医疗费用需求,也是参保人关心的问题。

当大家都在关注医保家庭互助的政策时,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去年4月份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互助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各省级政府要在去年年底前出台医保家庭互助的实施办法,可以设定三年左右的过渡期,也就是说我们所有参加医保的人,不管你在哪里?都会和这个有关。所以在人员流动频繁的今天,针对这个政策,有人会直接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是否也可以支持异地就医。

46岁的周军是浙江缙云的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生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在新学期开始之前,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陪父母。我父亲患心脏病将近20年了。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后,他每个月都用周军名下的家庭互助账户买药。

周军和父亲的医保缴费地点在缙云。父亲前两次手术都是在当地医院完成的,相关的医疗费用也是直接在当地结算。平时很少用自己的医保账户,家里人帮周军账户里的钱给父亲用。最近这个手术的复杂程度比过去更大,需要带父亲去杭州的医院治疗。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异地结算时使用家庭互助账户。

目前,浙江省的家庭在建立互助账户时,需要成员在同一个地方缴纳医疗保险。这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今年5月从网友留言中选出的一封信。信中注明他和母亲在省内两地投保,想把历年结余给母亲。医保部门明确回复,异地参保不能享受家庭账户共济,所以账户余额不能使用。周军的女儿马上要去外地上学了。他还希望未来的政策允许他的账户余额与他的女儿分享。

缙云县医疗保险服务中心主任王林:家庭互助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互相认可,互相沟通。我觉得这个趋势很明显。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年轻的孩子,跨省市打工是相当普遍的。那么他们医保参保的地方一般肯定是跨市或者跨省的,这可能需要省或者国家医保部门做出具体的部署。这样家庭互助的范围会更广。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和出台医保家庭互助的相关政策。两年前,福建省实行了个人家庭互助。截至今年7月31日,已建立家庭互助账户84.8万余个,已消费460余万个,涵盖住院、普通门诊、特殊疾病门诊、购药等多项业务。本月初,厦门率先落地全国医保异地就医新规,进一步优化完善参保人跨省就医服务。同时,人们也期待家庭互助账户也能在异地结算中发挥作用。

厦门市民于娜:我的家庭互助包括我,我的丈夫和我的孩子。希望有更多的亲人能加入进来,比如我的父母。如果能分享就更好了。

厦门市医保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首席代表戴琳:目前,厦门已有近50万户家庭设立了家庭互助账户。现在很多年轻人去我们省城工作,父母可能在老家。只要他绑定了福建省的互助账户,他的父母就可以使用这个年轻人的互助账户的资金。

异地就医的需求有多大?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发展统计公报》,去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异地就医6434万人次,异地医疗费用1663亿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4318万人次,异地医疗费用2985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移动现实,一家人跨省工作生活很正常。让家庭之间的互助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即满足人们的期望,也是对政策制定的考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金峰:如果要突破跨区域的家庭互助网络,现有的障碍本质上是提高统筹层次。如果我父母现在和我不在一个统筹地区,我把他加到我的互助网,他就会跨统筹地区使用这个基金。这样会给医保的统筹和使用造成很多困难。未来要突破这个障碍,就是通过提升统筹层次来突破。跨省市使用这个互助账户是大势所趋。我相信技术层面不会有大问题,但关键在于系统设计层面。

在每个国家,只要涉及到教育和医疗,都是全民关注的大动作,因为这关系到全民,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家庭互助的医保政策虽然是一种进步,但也对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才能更加注重效率,让大家有获得感,又不会带来浪费的风险?和方便实用是操作上的挑战。但是,中国的一切不都应该在改革中面对、解决、推进吗?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