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一中联手中科院计算所,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核心提示继上周我校与小米集团签约建设“创新智能实验基地”后,4月19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签约建设“芯片与计算思维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英才学院育人平台又有新拓展。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陆云泉校长、熊永昌书记、李铁军副书记、

上周,继我校与小米集团签约共建“创新智能实验基地”后,4月19日,北京市第101中学教育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签约共建“芯片与计算思维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蔡颖学院教育平台有了新的拓展。

陆云泉校长、熊永昌书记、李铁军副书记、院长,北京101中学教育集团田立华副主任、李佳老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鲍云刚研究员,王秘书长、卜、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普主任沈哲出席签约仪式。会议由蔡颖学院院长陈正主持。

陆云泉会长和鲍云刚副主任就合作意向和基地建设达成一致,并举行揭牌仪式。

01.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探索…的模式

陆云泉校长解释了在蔡颖学院建立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的初衷。他说,要解决中国在一些前沿领域遇到的“瓶颈问题”,基础教育有必要在教育均衡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探索路子。

陆校长表示,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的成立意义重大。首先,它将为“中学能否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是否是创新人才”两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二是双方将共同探索将计算机前沿课程编入校本教材,引入中学教育体系,创新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三是借助科研院所为传统教师注入新鲜血液,使基础教育关注科研前沿,探索“科教融合”的教育实践模式,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参考案例。

与中科院计算所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校本教材的研发也接近尾声。未来,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将为101的师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02.

“连接大中型企业”的勇敢尝试

包云刚研究员表示,中科院计算所一直以利用科研骨干力量支撑基础教育发展为办学理念,将与101中学共同建设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

鲍云刚研究员提出,计算的教育理念是“向前付出”而不是“回报”,教育是为了未来,而不是为了回报。他指出,中学的计算机课程和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有着悬崖般的差别。因此,科协希望利用大学课程中的实践经验,组织建设一系列适合“大中”衔接的课程,做好“大中”计算机课程的衔接工作。

03.

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

初步规划和展望

蔡颖学院院长陈正介绍了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实验室将开设普及性和工程性两门平行课程。

普及课程在初中进行。通过系统的课程,从十进制、逻辑、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等集成电路必备知识普及集成电路和工艺的基本理论;学习集成电路设计思维、流程和设计方法;提高对集成电路产业的认识。

高中阶段实施项目课程。学生可以掌握FPGA的运行环境,用FPGA设计芯片的过程和实现,以及Verilog语言的简单语句和应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导师制和项目式培养模式,提高中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创新精神,引发学生对行业的深入思考。

目前实验室已经开始了相应课程和项目的开发,并在我校二年级进行了课程实施。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师给我校学生讲课。

中科院计算所与北京101中学教育集团携手,在集成电路领域扛起人才梯次培养的大旗,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领域探索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创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将为“后摩尔时代”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的超越提供人才保障。

结束

张晨雨写的

审计:陈正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