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顶级高手曾从亏损中悟出的经验:如何判断一只股票是否见顶

核心提示价格不会一直上升,涨势终有尽头。就像树不会长到天上去,山再高也有峰顶。价格的峰顶和自然界山峰一样千奇百怪,云雾缭绕,难以确认。发现顶部需要一系列技术分析综合论证,K线形态就是其中极为关键的线索。一、尖顶实战分析尖顶是指在上升趋势中,价格以陡

物价不会一直涨下去,涨势会告一段落。就像树不会长到天上,山再高也有峰。价格的峰值和自然峰值一样奇怪,云雾缭绕,难以确认。发现上方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分析和综合论证,k线形态是关键线索。

一、尖顶实战分析

顶峰是指价格以陡峭的角度快速上升的上升趋势。到达某个高点后,价格突然暴跌,开始以类似的速度和角度下跌。因为价格从暴涨到暴跌变化很快,运行角度就像倒过来的英文字母“V”,所以也叫倒V形顶。

塔尖有一个理论落差测量,即塔尖起点到峰顶的距离。理论上,塔尖建立后的基本下降幅度可能不会小于塔尖起点到峰顶的距离。

尖顶的起点是指上一次暴涨开始时的价格,也叫颈线位置。当价格跌破颈线且无法有效收复时,则认为价格顶部成立。经过长时间的大幅上涨,价格大涨大跌,容易形成尖顶。

在塔尖的鉴定上,有一个形状时间段的问题,就是塔尖形状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吗?是尖顶的短期顶形态,应该不是长期形态。

如图1-1,图中尖顶的识别起点应该是B点而不是a点,尖顶的构成不应该有明显的短期盘整趋势。如果以A点为起点,B点是短期盘整趋势,不符合尖顶形态的条件和要求。

有人可能会认为,如果忽略短期的盘整形态,尖塔可以视为长周期的顶部形态。这是一个悖论。据此,尖顶将不复存在,因为一个没有技术参考作用的造型,没有价值可言。

为什么这么说?

还是用一个案例来说话。图1-1中的个股走势似乎难以令人信服。我们以上证指数为例来说明一下。图1-2是2014-2016年前后上证指数的曲线图。

如果忽略短期的盘整形态,2015年6月上证综指股灾形成的塔尖起点应该是图中的A点,在2000点左右,最高点是5178点。也就是说,几轮股灾都未能完成塔尖的搭建,那么这个塔尖对当时的交易者有什么借鉴意义呢?而且,按照塔尖的理论下跌,上证指数会跌到负值区域。

如果选择B点作为塔尖的起点,这个点在3100点左右,和第二轮股灾结束的点差不多。你可能会骂你妈妈:“我被肢解了去修塔尖,真的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尖顶是短期顶部形态,不是长期顶部形态,尖顶构成中不应有明显的短期盘整形态。

如图1-2,C点应该是塔尖的起点和颈线。短期调整后,有大涨,也有大跌。如果跌破颈线后短时间内不能成功收复,则尖顶成立。事实上,股价在峰值变动时,大多都有集中放量的现象。

尖塔具有快速、凶猛的特点,因此存在很大的交易风险。跌破颈线后,有些走势会出现回抽颈线的反弹。如果这次反弹没有在低点提前吸筹,最好不要追涨。图中D点是2015年6月第一轮股灾后对峰值颈线的反抽。这种反抽冲颈线的时间极短,在追涨中很难获得较好的回报。

塔尖建立后,并不是都有拉回领口的动作。对于顶峰确立后的个股,在满足理论下跌时,可以根据技术环境综合判断是否满足低吸要求。

同样的顶部结构,技术环境不同,自身的下跌能量也大相径庭。例如,在大规模反弹结束后创建的顶部,其下跌动力要比整体上升趋势结束时出现的顶部弱得多。如果顶部结构出现在上涨趋势的中间,那只是趋势的延伸,很多股票甚至可能达不到理论跌幅。

实战中,技术环境需要具体分析。如果这种大规模的反弹发生在上升趋势整体结束后不远的价格,那么接下来的下跌不一定小于趋势的整体结束。如果这种大规模的反弹发生在远离整体上升趋势结束点的地方,那么这里的跌幅相比之下会小很多。

二、双顶实战分析

双顶是指价格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下跌。下跌后,价格又开始上涨,但这一次,涨到前期高点时,再次下跌,跌破前期低点。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成功收复颈线,则双顶成立。双顶和英文字母“M”相似,所以也叫M顶。

双峰的理论跌幅是下跌低点与双峰之间的距离。理论上双顶确立后的基本跌幅不会小于这个距离。两个波峰之间的低点也称为颈线水平。当价格跌破颈线位,且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恢复时,则认为价格顶部已经确立。

双形态形成的位置和时间段与后续的下跌和下跌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经过一定的下跌后,中短期反弹形成的双顶形态不会太大,也不会太长。

如图1-3所示,该股大幅下跌后,在2个月左右的反弹中形成双顶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双顶形态建立后,该股股价下跌了约理论跌幅,且下跌持续时间不长,随后开始了一轮上涨行情。

如果在长期上升趋势转折的节点出现了双峰,并且创造双峰的时间周期比较长,那么未来的下跌就极其可观,下跌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如图1-4所示,该股经过长期大幅上涨后,构筑了一个时间周期长、形态复杂的双顶。当价格跌破颈线时,该股的双顶形态成立,随后进入多头下跌趋势。

所有顶部形态的构建过程越复杂耗时,未来下跌幅度越大,下跌持续时间越长。

以上两种双顶形态,不仅跌幅和时间段不同,性质也大相径庭。图1-3的案例实际上是下跌趋势的延伸,而图1-4是趋势转换,这也是后续下跌和下跌持续时间不同的重要原因。

在双顶图中,两个峰值之间的交易量变化值得讨论。

左峰值的音量增大,右峰值的音量减小。对于坐庄主力来说,从吸金建仓到拉船都要有完整的交易计划。除了底仓,其持仓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在整个坐庄过程中,主力可以保持高抛低吸,降低成本,直到达到计划交割阶段。

庄主力的出货并不像散户想的那样,在高位形成顶部结构完成出货。一般来说,主力会在拉升过程中开始减仓。当结构顶部开始显现其维度时,主出货任务应该已经基本完成。

如图1-4所示,图中双顶的左峰在形成过程中成交量创新高,而当回落后再次建仓右峰时,成交量已经比之前低了很多。

这种成交量的变化,基本说明主力在左峰形成过程中,已经大幅减仓或者基本完成了出货任务。右边的峰之所以能降能升,是因为峰左边的市场在追逐资金成本高,利润不丰厚,所以卖的少。二是主力没有太多需要集中抛出的筹码,股价压力明显减轻。可以说右边的峰值基本是市场追涨资金做出来的。

在实战中,右侧的大部分波峰由于左侧波峰放巨量,右侧波峰缩量加大的双顶形态,很难创出新高。

双峰音量或右峰音量。这种成交量表现可能是左庄主力遇到问题,导致前期出货不理想。左侧的峰在形成过程中未能完成预定的降位任务,只能通过右侧的峰继续加仓减仓。在这种情况下,双顶形态形成后,右边的大部分波峰都会创出价格新高。

创纪录的高价在实战中相当混乱。很多交易者认为,股价能创出新高,说明主力还在操作,所以股价会继续上涨。双峰形态中的双峰成交量或右峰成交量会让这部分交易者被困在峰值,主力为何创出新高却从此销声匿迹还不清楚。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