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数据和相关落地政策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发展势头强劲。
所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1997-2005年,传统金融业务向线上发展,基础硬件设施更新。
在这一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重视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步伐,部分业务开始采用网络代理。现阶段,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创新配套硬件设施,实现线下业务线上化,更加方便快捷。
当时,招商银行敏锐地发现了市场上客户的需求,推出了第一家网上银行,引领了中国企业的金融创新热潮。许多银行开始互相模仿。
虽然当时网上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银行向数字智能迈近了一步,但本质上并没有实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分离。
第二阶段是2006-2012年的技术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与传统金融的巧妙结合,使数字金融向传统金融领域深入和扩散。这个阶段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的融合。
传统金融机构依托数字化开发平台拓展业务和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利用大数据、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涉足金融领域。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第一家从事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的点对点借贷公司宜信的成立。在这个阶段,优质的第三方优质企业获得央行颁发的牌照,对于数字金融来说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和发展。
第三阶段是2013-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发展势头比较强劲,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满足投资者需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公司争相创新,推出新的金融模式。
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13年蚂蚁金服“宝月”的上线。宝月的推出使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本土化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P2P网贷平台和众筹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
市场上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企业充满活力,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利用其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优势,加大平台创新力度,推出符合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新金融模式,更多本地化的普惠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
第四阶段是2017年至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和规范发展阶段。随着前期很多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信用风险问题。
2018年提出,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统筹协调和监管。推动金融服务模式更加高效规范。市场监管总局也在不断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自身业务整顿,实现规范有序发展。
比如2021年4月12日蚂蚁金服被约谈,国家约谈蚂蚁金服是为了规范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蚂蚁金服也承诺将其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实现合法合规经营。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在第一阶段主要实现了自身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阶段,而互联网金融在第三阶段大踏步前进,其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市场多方的关注。
第四阶段,国家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开始规范其经营模式,加强监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积累发展的态势,技术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助推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
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出现,说明当代互联网金融在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趋于规范有序。
互联网的典型商业模式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耦合形成的新兴金融模式,因其资金周转高效、资源配置优化、信息处理便捷等优势,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
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分类和发展历史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平台,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下面介绍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支付
随着网络技术和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了降低网上支付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有一定信用担保的机构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为在线交易提供支持。目前,支付宝、JD.com和财付通是中国最重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的作用类似于信用担保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交易双方实现信用再担保功能,实现货币资金划拨服务。
为维护交易双方的信息安全,实现支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了第三方支付在金融业的地位和申请第三方支付所需的准入条件,并建立了详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督管理制度。
据艾瑞官方统计,由于移动支付的高度便利性,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高于PC支付,达到59.8亿元。2019年,第三方PC支付支付规模达到25万亿元。
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真正从客户角度加深了对零售市场的敏感度,盘活了社会闲置资金,创新了深度支付理念,全方位、多功能满足了用户需求。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继续拓宽产业链,涉及消费金融、融资租赁、信托、航空空、旅游、跨境等领域,均衡发展支付业务,增加多元化盈利渠道。
2010-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及增长趋势。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呈上升趋势,2015年以来一直快速增长。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整体波动明显,第三方移动支付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达到峰值。
随着移动设备普及率的提高和第三方支付巨头支付宝、财付通对支付系统的不断创新,以及2013年市场环境的成熟,更多的线下零售行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余额理财模式的不断兴起使得传统金融行业加大了与移动支付公司的深度合作,从而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整体波动相对平稳。其中2016年有比较大的增长。2016年,移动互联网支付规模达到19.9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65%。
2016年也是移动支付发展极其迅速的一年。因此,互联网支付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得益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兴起和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多以互联网支付的方式进行交易。
并且在那一年,更多的支付公司开始进入“续费时间”。这些公司在整顿自身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业务线,更多的续保公司将支付业务拓展到基金、消费金融行业等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上很多新兴企业都意识到了支付服务的潜在价值,所以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高峰。
互联网融资
在互联网融资发展之前,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主要负责融资、金融借贷等中介服务。上述信息经济学理论和长尾理论也提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资产规模和信用风险,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而且银行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二·二八定律”的原则,会把资金贷给大型国企。即使这些企业的信贷需求不够旺盛,也没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忽视了长尾市场,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
宏观上,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国家不断加强利率管制,以及银行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互联网融资新模式发展如火如荼。
P2P借贷是指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绕过其他中介的直接借贷行为。作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型普惠借贷平台,P2P借贷诞生于英国,并于2007年涌入中国金融市场。2015年,P2P市场运营平台数量达到峰值2595家,之后开始小幅下降。
P2P交易规模在2017年之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甚至达到了23240.3亿元。P2P发展势头强劲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小企业和长尾客户对资金的需求,其次在于P2P交易平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不断优化融资渠道,创新服务体系。2017年以后,P2P交易平台和交易规模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其流动性风险等风险。
因此,监管部门提高了对市场的认识,规范了网贷行业的授信审批。从图3-2综合收益率来看,P2P的综合收益率在2013年达到顶峰后呈下降趋势,2017年达到最低值9.45%,之后收益率略有上升。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P2P行业处于监管创新阶段,在国家监管的严格要求下,信息披露更加严格。市场投资者普遍存在规避风险的心理,偏好低风险、稳定的投资项目。
众筹兴起于2009年的美国,众筹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相对缓慢。随着数字金融时代的到来,2011年中国的众筹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众筹平台是连接发起人和支持者的互联网平台,是一个相互提升项目价值的过程。本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整理了2014-2017年中国众筹的规模和增速。
众筹一直在兴起。2016年众筹金额达到224.78亿元,之后出现小幅下滑。
总体来看,众筹金额已经超过600亿元,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鼓励和规范众筹平台的发展。
综上所述,互联网理财在发展初期具有发展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后期市场情绪趋于理性,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后期发展速度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