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金融魔方】在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叠加下,上半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加大。为了稳定经济市场,国家出台了一揽子稳增长、促发展、防风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其中,金融是关键杠杆。
8月30日晚间,郑州银行发布2022年中期报告,首次披露其“稳经济”成绩单: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贷款本金总额2365.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6.44亿元,增长11.11%;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群体,延期偿还本息,涉及金额9.02亿元。
郑州银行自身也实现了稳定增长。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收75.63亿元,同比增长8.86%;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5.31亿元,同比增长3.15%;不良率较去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2日,河南省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行动正式启动,郑州银行被确定为政策性科技金融行动的主体,赋予其全新的使命。本次中报还披露了此项工作的最新成果:报告期内,共送达预授信通知书3325份,预授信金额193亿元,共支持各类科创企业1210家,总金额102.4亿元。
稳定的表现,双升
营收同比增长8.86%。
稳定是这份年中成绩单的最大特点。
报告称,今年上半年,郑州银行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锻造长链补短板,破解发展困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5.63亿元,同比增长8.8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5.31亿元,同比增长3.15%。不良贷款率1.76%,拨备覆盖率154.82%。主要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在平稳运行的同时,本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积极拓展低成本存款。同时,受市场资金面波动影响,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较上年同期下降。报告期内,该行净利润率为2.22%,较去年同期提高0.02个百分点;净收益率为2.35%,较去年同期上升0.1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5842.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2%。其中,存款总额3244.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7%;贷款总额3164.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0%。贷款总量的明显增长主要得益于上半年我行紧紧围绕“五四战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公司贷款实现平稳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为3,164.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4.54亿元,增长9.50%;其中,公司贷款总额2224.21亿元,占全行贷款及垫款总额的70.28%,较去年末增加226.37亿元,增长11.33%。
2022年5月,河南省政府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授予该行“2021河南省社会责任企业年度企业奖”;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郑州银行排名第184位。
践行服务实体的使命
帮助稳定经济市场的7项措施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稳经济、稳增长”成为今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金融机构责无旁贷。
郑州银行作为河南省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扎根中原大地,始终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报告称,报告期内,该行积极落实金融稳定市场决策部署,践行服务地方、服务实体的使命,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全力支持企业解困复工复产,用金融“活水”疏通经济“动脉”和企业“微循环”。
很多重点工作都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肯定。为贯彻落实全国稳定经济市场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该行出台了《郑州银行关于支持稳经济、促增长、保就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稳定经济市场的8个方面27项措施,成立工作专班,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成立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围绕增强放贷信心、激发放贷动力、夯实放贷基础、提高放贷水平四个方面提出18条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解决问题,促进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落实省市政府和监管部门稳定市场的要求,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群体延迟还本付息,涉及金额9.02亿元人民币;通过调整还款计划、延长期限等方式,帮助困难房企共同渡过难关,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郑州银行在服务重大项目上不遗余力。报告期内,本行积极支持“重大项目、三个一批、灾后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千人帮千企”、“行长进千企”等专项活动,精准落实惠企政策。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贷款本金总额为2365.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6.44亿元,增长11.11%。
政策性科技金融凸显。
预借信贷193亿元
今年4月2日,郑州银行迎来了全新的使命。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河南省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行动正式启动,成为全国首个由省委、省政府牵头,强力推进政策性科技金融的省份。郑州银行被确定为政策性科技创新金融业务运营主体。
抓住全省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行主体的机遇,郑州银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天宇任组长的推进政策性科技金融业务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及部门职责,将政策性科技金融战略作为郑州银行“一号工程”,建立“六专”运行机制,积极落实“十二条措施”,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成长创新活动,助力河南省经济市场稳定。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推进内部经营机制转型,打造科技创新领域的特色名片;支持“个人转让、小升级、股改股上市”、“小巨人”等创新型企业,继续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低成本、弱担保、长期便捷”的金融服务;发挥机构网点布局优势,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政策性科技金融的覆盖率、首贷率和获贷率,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送达预授信通知书3325份,预授信金额193亿元,累计支持科创企业1210家,总金额102.4亿元。
新市民金融服务“12条”出台。
打造社保、医保“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今年3月初,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通知》,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的各类群体。,且未取得当地户籍或取得当地户籍未满三年,包括但不限于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高校毕业生。目前大约有3亿人。他们面临着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租房子住、养老等现实需求。但由于缺乏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抵押物,大部分新市民很难享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
为解决上述金融需求痛点,让金融惠及更多群体,郑州银行充分利用市民金融优势,制定出台新市民金融服务“十二条措施”,在创业、就业、住房、社保、养老等重点领域推出创业贷款,实施内部优惠定价、拓宽新市民住房贷款申请渠道、便利住房公积金提取等十二项措施,帮助新市民在城市生活、扎根;该行还“推出新产品”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丰富住房按揭贷款产品,推出新市民专属保险产品,构建社保、医保“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新市民提供便捷可及的金融支持。
大和立方此前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郑州银行新增个人银行账户304426个,提供简单个人账户7205个。面向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e税融通”产品已上线832户,金额5.89亿元。2022年上半年,适用于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个体户、网商等人群的“双创贷款”投放83户,余额1.995亿元;新增市民金融合作商户近1.6万家,其中小微商户和个体商户占比超过90%。
“五四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继续努力稳定经济,稳步增长。
其实,科技金融和市民金融都只是郑州银行“五四战略”的分支。
2021年,为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的重大决策部署,郑州银行创新性地提出了零售“四新金融”、公共“五朵云”的“五四战略”,标志着该行发展战略和路径的重新定义,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注入了活力。
到现在为止,效果是明显的。除了科技金融、市民金融,小微企业园强化“引凤”效应,同步推进“万人帮万企”、“总裁进万企”活动。报告期内走访调研企业766家,新增和续贷290笔,金额91.0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1.04亿元,比年初增加51.56亿元,增长13.24%,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6191户。
农村金融方面,设立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加强农村金融产品供给,推出手机银行App“乡村振兴版”,入选“金融科技赋能河南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持续深化多元化服务场景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794.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19亿元,增长8.20%;普惠性涉农贷款余额66.47亿元,较去年末增加8.21亿元,增长14.09%。
“五朵云”方面,创新产品取得突破,重点领域和行业客户超过1000家。例如,在“云融资”平台方面,报告期内成功推出首款创新产品“医疗丁童”、首笔增加境外债券的备用信用证、首笔跨境非融资担保,为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余额超过210亿元;“云商”平台已完成2.0系统开发和系统测试,首次实现点对点输出。累计扶持上游核心企业1800余家,融资余额超过75亿元。
过去的一切都是序言。未来如何运作?
在郑州银行半年报中,2022年下半年,该行将继续以“具有高质量发展价值的领先银行”为战略愿景,坚持“商业物流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家、精品市民银行”三大特色业务定位,进一步扎实推进“五朵云”和“四新金融”,不断强化科技与业务的协同,有效推动数字化创新成果的高质量落地,以实际行动为地方经济提供健康稳定的增长。
编辑:陶审核:李震导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