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红红~
正所谓“一二年级平等,三四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以前有人跟我表哥这么说的时候,我表哥总是嗤之以鼻。直到连续两年,她都是班里第一侄女。进入初三后,她的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以后,她一路滑到20个地方,表姐慌了。
她不懂,她的孩子一直很优秀,基础很好。他们再怎么不配,也不应该学多了又像滑梯一样回去。这样下去,别说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就连普通中学都不占优势。怎么能考985和211?
我表姐急坏了,买了一大堆习题逼着侄女刷题,一边问可靠的补习班。她花了很多精力,但是侄女的学习一点起色都没有,她再也受不了了。我建议表哥:班主任最了解孩子,不如去征求意见。
01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班主任说,低年级确实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从高一到高三开始下滑,学习跟不上。这是典型的“初三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毁了整个小学阶段。
“三年级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
学科难度
一二年级主要是语文和数学,知识偏科。语文学拼音和单词,数学学加减法。很多基础好的孩子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拿满分。
从初三开始,科目难度明显增加。不仅增加了英语、理科等科目,就连原来的字数也增加了难度:作文出现中文;数学上增加乘除和分数。
可以说初三要掌握的知识量比一二年级要多,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学习主动性
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懵懂无知,学习积极性差。老师会天天待在教室里,不断督促、指导、逼迫孩子学习,这是典型的“兵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只要跟着老师往前走就行了。
从三年级开始,老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孩子考试压力大。老师再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围着学生转了,很多事情需要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老师没有动力往前推。如果孩子学习热情不高,等着老师一点一点的催,学习成绩下降是必然的。
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老师更注重课堂纪律,要掌握的东西也很基础。孩子只需要遵守纪律,用脑子听,课后重复机械记忆,熟能生巧。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的灵活性增强,要让孩子学会动脑,学会寻找最优解,懂得取舍。
以做笔记为例。如果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分不清主次,只会埋头苦读。很可能他在课堂上做大文章的时候会卡住,甚至破不了。
班主任说,容易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孩子,说到底都是学习僵化、思维僵化的孩子,因为他们思考的不够深入,不知道如何去联想和改变事物,不会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网络中。所以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会越来越难。
相反,那些到了高年级,成绩拔尖,学得比较轻松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维能力强。
培养思维能力:用对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老师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包括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想象、判断等。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并支配一切智力活动。
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学习效率不高,主要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刷题补课是没有用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刻意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针对侄女的情况,班主任推荐了一套很棒的思维训练书。老师说班里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用,效果特别好。
这套书有以下特点:
与小学课本知识同步,涵盖课堂内外,内容丰富。
这套书以小学课本知识为基础,涵盖小学所有科目。除此之外,还增加了有趣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大大拓宽了孩子的学科知识范围,启发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介绍数学分析推理的时候,谁找到钱包介绍排除法,哪个真的是启发式替换法,扔豆子解释列表法,大作业猜带出演绎法,下一个数字是归纳法。问号处的数字说明了类比法,详细讲解了各种推理方法,让孩子一目了然。
物理知识就更有意思了。通过让孩子解决如何让鸡蛋站起来,理解平面和球面;哪一杯水冷却快,了解传热,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有趣,吸引孩子主动动脑。
这套书有趣,符合小学生渴望获取知识,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的认知特点。它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让孩子越玩越感兴趣,引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积极动脑,使思维更加活跃。
比如在介绍π的知识时,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方式,而是引导孩子思考:拿出一个有三根火柴的符号,应该大于3小于4。怎么说呢?
让孩子尝试,然后带着问题去思考。他们接受度好,学习更灵活。
此外,还有孩子们喜欢的数独游戏、入门游戏、迷宫游戏等。通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拓展思维,积极思考。
多角度多方向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本伟大的思维训练书共五册,拥有500多本经典思维风靡全球的游戏书籍,包括图形观察、智力挑战、趣味突破、创意发散和数独进阶五大主题,让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在不同的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越学越想学。
每个游戏都配有相应的探索故事,故事+入门游戏的独特体验不仅拓展了孩子的阅读量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分析想象力和判断推理能力都得到提高。
人的大脑在10岁之前发展最快,12岁基本成熟,而6-13岁是逻辑思维训练的黄金期。孩子在这个阶段习得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会贯穿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直接影响初高中的学习成绩。
孩子们只学习几年。与其把时间花在刷题和补习班上,让亲子关系变得恶劣紧张,不如尽早教会孩子一套更高效有用的思维方法。
毕竟我们只能陪孩子一会儿,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陪孩子一辈子,让孩子走得更高、更远、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