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本科生都在努力考研,就是为了找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薪资水平和发展前景都是普通本科生望尘莫及的。
有些文人淡泊名利,脱离低级趣味,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工作。如果用人单位仍然用世俗的眼光给所有的学生贴标签,无疑会错失真正的人才。
刘本亮因预期工资5000元而意外走红。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考研人数骤增。当我以为自己博士毕业后可以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时候,一个名校博士生的经历引起了全网的热议。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实力有目共睹。2022年,中国软科学大学中,香港大学排名第三。
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HKCU也跻身前40名。虽然校名中有“中文”二字,但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许多理工科学科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这个学校不是光靠成绩好就能录取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多年前,35岁的香港大学工程学博士生刘本良,因为在一个面试节目中期望月薪5000,遭到面试官的质疑。如今,由于考研热,刘本良博士的事迹再次引起关注。一位采访者直言不讳。当他第一次看医生时,他期望他的工资是5000英镑。刘博士笑而不语。
另一位面试官质疑:为什么要去港大物理系学材料?这个专业在学校知名度不高。刘博士试图解释,却发现几个面试官都不知道该专业的世界排名,于是干脆放弃了。
现场有一位面试官是香港大学艺术系的毕业生。校友见面本来是一件好事。于是,为了验证刘博士学历的真实性,找了一个工科博士说了几句粤语,并问了学校周边的道路名称和一些物理基础知识。刘博士只是笑着拒绝回答,却被面试官一致否定。
众所周知,HKCU的材料科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可谓是国内该学科最好的学习平台。他的研究领域属于高端学科,十几年前就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但当时被面试官视为天方夜谭。
刘本亮博士现在怎么样了?结果很受欢迎。
按理说,这种求职类节目在试听的时候要对求职者的简历进行筛选,学生学历的真实性毋庸置疑。刘本良博士的学历和研究成果在网上有据可查。面试官的刁难都是为了作秀效应吗?
面试官提的问题相当于用1+1的问题问魏东义。刘医生已经很有资格不当场翻脸了。刘博士参加节目,或许只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伯乐。月薪5000元可以满足他的温饱。
他的志向是解决电池和新能源的问题。几个面试官仅仅因为期望工资就否定一个博士,太可笑了。魏东义一个月需要300元左右,但不代表他的价值只有300元。
几位面试官以薪资衡量学术价值的做法遭到网友抨击。当时他们正处于传媒和教育的全盛时期,甚至忽略了新能源的方向。多年后回头看,他们发现成果大受欢迎,也为自己的浅薄理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刘王博士后来出国发展,他的专利也归外国所有。网友所说的人才流失现象,并不是人才本身想离开,可能和国内的学术环境有关。就是这些盲目的用人单位把人才拱手相让。
虽然我们还没有查到刘博士后来发展的细节,但是从最近的IP地址来看,他还是在北京创业。他始终相信价值观比赚钱更重要。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像刘博士、魏东义这样的人才,而不是只想安安稳稳到退休的人。
写在最后
研究生是迄今为止学术水平最高的,也是严肃的精英教育。它们不应沦为就业工具。本科生的就业目标只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这无可厚非。如果考研的学生还是这样,那就太浪费教育资源了。
有些想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是荒谬的,但每一次科学进步都有赖于这些前沿研究者的努力。希望各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中能多尊重学术人才,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每一个人。否则,如果有刘博士这样的人才,真的出国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今日话题: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在下期。
#教育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