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专家也对这一意见进行了解读。
关于这个意见,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继续深挖潜力人才。众所周知,高考是一座独木桥,尤其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它。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被拦在木桥外面。比如考生的专业偏差导致总分持续上升。虽然他在某一学科很突出,但还是进不了好大学施展才华。等他毕业进入社会,他就得接受“平凡”。
再比如,因经济条件有限而想上好大学的考生,不得不早早步入社会,告别高学历。
更何况,教育的不公平并不新鲜。很多年前就有了。很多靠“帮忙”“刷题”的考生,现在职位很高,但在自己的岗位上却毫无用处。除了教育的不公平,还有地区的不公平。山东考生只给北京考生孩子辅导的情况并不少见。
现在基于发展和竞争的实际需要,国家和单位对人才的渴求程度非常高,各行各业都希望有异于常人的人来填补。
这些人现在基本都结婚了,也在工作,但是思想没有改变。他们希望能通过继续教育的再一次筛选,找到某一方面的天赋,给他们更大的施展舞台。
第二,打压目前继续教育的乱象。继续教育由来已久,应该是当时社会背景的产物。函授、业余、脱产、网络形式都是继续教育的代名词。
众所周知,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就有恶意竞争。由于缺乏这一层面的监管,继续教育成为了商业化的一种方式。
只要有钱,证书可以随便印。
很多人看到“捷径”,往别人肩上砸钱,往自己身上贴金,把自己包装成高学历、高科技的全能人才,以此来凸显自己的“成就”。他们很清楚这一切,也很清楚自己,但他们总认为这是一个成全他们的机会。
事实上,专家也有解读,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还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制度标准不完善、治理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我觉得这是一种变相的认可。在行业内,各种技能证书明码标价之类的东西在暗暗涌动。
意识到问题是好事,但是怎么处理呢?那些靠金钱和关系堆砌起来的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能“龙袍加身”吗?这才是需要正视的问题!
不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是违背原则和初衷就形成了一种欺骗。
第三,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学习永远不会太晚。已经不是空句了。现在,人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不仅要在特定领域做得更好更强,还要对其他方面有所了解。
现在的聪明人都变得极其谦虚了。他们不张扬,不泄密,永远像乌龟一样缩在壳里。我觉得都是因为学习知识的提高。
你所学的东西可以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样,你可以从社会得到物质上的回馈,这样社会才会充满力量,更加稳定。相反,一个不重视学习的人往往肆无忌惮,一个无知的人有恃无恐!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当无知者无畏时,就会被动挨打。
继续教育本该是好事,但体质要健全,制度要完善,落实要到位,监管要跟上,继续教育要像高考一样对待,才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才能让普通人进步,才能让异于常人的人获得更高的发展。
人人为我,这就是放松的本质。我为大家,这是迂腐。我为大家,大家为我,这才是健康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