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课目训练潜入“自习室”
紧凑的小隔间,明亮的护眼灯,标准高度的桌椅……家长每天花100多元把孩子送到共享自习室,老师看着孩子复习功课,做作业。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打着设立共享自习室的幌子,继续开展学科培训。
一个工作日下午5点,东城区某培训机构门前,家长领着孩子陆续出门。门口的橱窗广告栏里,贴着写有“初高中自习室”“共享教室”字样的纸。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前台工作人员如何学习,如何收费,却被告知孩子目前不能在教室学习。“教室里有学生在上课,你得等所有学生都走了才能进去。”当被问及课程内容时,该工作人员谨慎地表示有美术、书法等课外培训课程。
你有英语课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对方表示“我不开设学科课,但我不会管你在自习室做什么”。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关于自习室的服务,培训机构只是提供场地。至于学生在自习室学什么,怎么学,机构不干涉。“你带着你的孩子和老师来这里和我们一起上英语课,没问题。我们把场地租给你,一节课300块。”
打着共享自习室的幌子,为学科培训提供场所的行为逐渐浮出水面。
记者随后走访了多家培训机构。大多数机构表示暑期教室已满员,但一些机构表示可以提供数学、英语和其他学科的培训场地。有的是按课时收费的,一节课从300元到500元不等。有的钱是按时间算的,200块钱大概一个小时。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行业标准来监督共享自习室的有序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一致认为,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通过提前备案、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制定行业统一标准等手段,维护共享自习室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落实“双降”政策,巩固“双降”成果。
资料来源:Qian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