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8点,“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第九期《校长来了——给孩子成长的忠告》播出。此次,活动从广东走到陕西,交大附属中学校长严做客直播间,连线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会长杜兰,畅谈“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教好青春期的孩子”等教育热点话题。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升级为“国事”,“家庭-学校-社区共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高校博士生导师,曾任高校招生办主任的颜对如何从“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走向高等教育有着深刻的见解。受伟大科学家钱学森教育理念的启发,即“继承和创造知识的智慧从何而来?”它的规律性是什么?”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智慧。
颜与网友畅谈如何培养孩子在挫折中的成长能力,如何用兴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家长如何以身作则,如何用沟通技巧化解“叛逆期”。颜认为,“教育不是一种产业,而更像农业。有一个漫长而客观的成长过程。假以时日,孩子能长大,我们也要等花开”。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妇联、陕西省妇联联合主办,陕西学习平台、广东学习平台、广东省青少年网络协会、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承办,起点新闻客户端协办,中共学习平台宣传部、中国妇女报社支持。
成功:接受挫折是成功的重要能力。
面向未来,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质才能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曾担任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的严在六年时间里走访了全国160所中学。他认同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观,与高校青睐的“未来人才”标准如出一辙。“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科学的头脑、农民的身体、灵巧的双手、审美的情趣、改造社会的勇气”五种能力。
“科学头脑是指科学思维,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巧手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农民的身体是指他强健的体魄和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意志。审美情趣是欣赏和创造美;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和民族贡献青春和力量。”
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会长杜兰从企业需求角度分享了她的人才观:“要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乐观向上,能够创新,突破各种阻力;自我激励,愿意承担风险,挑战自己的潜力;有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有眼光,有战略决策能力;强硬,可以‘绣花’、‘挑屎’。”
环节中,家长提问,孩子如何坦然面对挫折?颜说,接受挫折也是将来成长为人才的重要能力。首先,作为家长,孩子犯错后发脾气很正常。其次,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试错”,在体育活动中遇到挫折,跌倒了再爬起来,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提高自己抗挫折的能力。
颜认为“体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养育”上的,帮助孩子战胜自我,锻炼他们挑战极限的意志和心智。杜兰是马拉松爱好者。她认为,“运动的美好在于你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杜兰说,运动可以磨练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和毅力,以及他们的社交能力、领导力、竞争和合作能力。“体育本质上是人格的教育”。
在Xi交大附中双甲子的戒指上,刻着一句话:“欲成一流秀才,必先磨砺一流人品。”这16个字,来自于学校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以及自学校对教育发展的追求。颜说,在交大附中的办学逻辑中,教书育人不是为了装筐,而是为了点灯。“好的教育应该是为了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能力:爱从“学”引向“学”
“我们人类继承和创造知识的智慧从何而来?它的规律性是什么?”——受到钱学森的启发,这句话一直被颜抄在每一个随身笔记本上。他总是想搞清楚,想得很深。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颜认为“获得智慧”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比学习成绩,而是比学习能力;不再是线性的培养路径,而是多元化的特色教育。面向未来教育的关键在于‘获得智慧’——在没有确定性和标准答案的情况下,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智慧!”颜对说道。
智慧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学习,种下学习的种子,终身学习,应对未来。而学习绝对离不开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颜认为,培养孩子终身成长有三个关键点:第一,家长要信任孩子,避免“被动”控制,让孩子“主动”成长。二是解放孩子的思想、双手和心理。三是设计课堂,用“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形成真正的‘学习力’,从‘学习’到‘学习’,学习一定会成功。”颜对说道。
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Xi交大附中以“学习共同体”的名义开始了教学改革。“改变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现状,变成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课堂更注重问题引导。“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与老师一起探索科学的答案。当然,这个答案最好不要唯一,要开放。”颜对说道。
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去解决现实问题,去面对未来的学习任务。教师一转“高高在上”的教学态度,就以“共同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话语的倾听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作为高三孩子的家长,如何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
颜也给出了三招:第一,让孩子做好面对挑战的思想和心理准备。第二,信任学校和老师,因为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第三,学习要循序渐进,举重若轻。“把书由厚到薄读,最后把沉淀的精华形成一张纸。到了考场,我们会扔掉所有的资料,只拿一页纸来考试。”
杜兰认为,教育应该着眼于终身成长,超越短期目标,帮助孩子尽快认识自己、找到亲人,从而不断强化内心的学习动力,最终成为“终身学习者”。“如果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获得乐趣,创造价值,改善生活,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他就会不断学习,假以时日,他就会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杜兰还建议将这种对学术的兴趣和热爱扩展到大学专业。“学好一个专业,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做的,就是多给孩子打开“窗口”,让孩子多了解专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真爱。”
榜样:“听与听”成就终身学习者
当孩子不想学习,不想读书的时候,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是训斥、利诱、威胁,还是想找一个新的做事方式?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让阳光普照: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一个三岁的孩子接受的信息相当于他余生接受的信息。遗传对人的成长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后天的教育成长环境,特别是童年时期父母的充分陪伴和科学引导,可以建立大脑神经元的各种突触。"颜提醒,家长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陪伴. "比如父母要孩子读书,也要认真读书,给孩子做榜样。"
杜兰还认为,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家长本身就是‘终身学习者’和‘终身种植者’,孩子就会接触到它,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种植者’。”
陶行知说:“生活是教育,社会是学校。”严认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社会也应发挥重要作用。Xi交大附中建立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生生学习共同体、家庭、教育、社会共同构成的共同体。博物馆、文物古迹等基地成为学校的社会实践场所,提供高质量、可选择的教育服务,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
杜兰认为,社会是由许多家庭细胞组成的,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国有家,国富民安。”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都与社会发展和建设息息相关。因此,社会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
沟通:放开青春期的孩子“我的人生我做主”
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数据表明,到了青春期,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变得激烈。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40%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每周至少与父母发生一次冲突。
为什么?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在generate中表现出强烈的生活热情,而这种生活热情不能按照别人规划的蓝图去展现,而要按照自己作为“主人”的方式去表达。
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
颜也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不要害怕“青春期”的来临,而是要直面它。其次,“不听话”是“青春期”的基本特征。一旦更年期的母亲遇到青春期的孩子,火星撞地球会更容易。父母不妨放手,让孩子吃该吃的苦,犯该犯的错,经历该经历的挫折。走了弯路,自然会知道正确的路。第三,家长和老师多交流协商,家校形成合力。
杜兰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空,尽可能少地干涉他们,让他们拥有“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的自由,充分释放“青春期”的活力,他们旺盛的生活激情不会受到阻碍。
“家长要想一想,孩子的逆反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动机。我觉得背后有一个非常积极的动机。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这种积极的动机,用优雅的、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状态”,杜兰说。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