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明确后,深改细则终于在11月8日晚间与市场见面。
6个文件一起下发,涉及4个方面20个细则。当日晚间,全国股转公司发布新三板深改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充分体现了市场分层和差异化发展。新增精选层后,新三板市场将形成“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三层市场结构。

这份征求意见稿涵盖了发行、交易、融资等六个方面的制度供给。具体措施包括:企业进入精选层有四套标准,以财务指标满足2000-15亿元市值区间;基础层和创新层的交易频率增加;本次发行采用直接定价、竞价和询价方式。
改革的松紧结合,体现在“门槛”降低了,但“准入控制”也来了——入选公司仍需满足股权分散指标要求,同时上市时有规范运作的负面清单。
期待已久的新三板市场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北京某大型券商场外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冯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三板改革让平面市场变成了立体市场,意义深远,改革迫切。”
在新三板改革中,精选层充满了“吸睛”。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本次选层改革的最大突破最值得期待。四套标准是基于新三板的错位发展,参考了科技创新板模板。“当时,我们曾预计所选层的市值在3亿至10亿之间。这个标准符合市场整体预期。”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云南告诉记者。
在新三板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降低门槛的具体标准和退市的具体安排,仍有待陆续揭开。
制度供给的六个方面
据记者梳理,征求意见稿在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上有诸多亮点,如允许未盈利企业发行,采取直接定价、竞价询价的市场化定价方式,取消单次融资新增股东35家的限制等。
新三板改革,从细则看:
在发行制度上,对发行人的规定是“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创新型公司,符合选层进入的相关标准”;发行条件方面,允许发行人财务上不盈利;在发行方式上,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路演、询价等公开方式发行股票,实行证券公司保荐承销制度。
发行定价反映了市场定价的特点。结合新三板市场投资者结构和现状,挂牌公司可自主与主承销商协商采取直接定价、竞价和询价方式,股票发行的价格、时机和规模均由市场决定。
从整个市场情况来看,直接定价和询价发行整合了目前a股的发行机制。周运南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主板发行模式也与新三板现有的定增定价机制相同。
在交易系统方面,增加基础层和创新层的集合竞价撮合频率,适度提高流动性水平。另一方面,精选层实行连续竞价交易机制,匹配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后的股份流通需求。
具体交易频率安排如下:将基础层集合竞价撮合频率由每天一次提高到每小时一次;创新层集合竞价撮合频率由每小时一次提高到每10分钟一次;与精选层统一,投资者申报最低数量由1000股降至100股,并取消了最小交易单位;做市商最低申报数量仍为1000股,且应为100股的整数倍。

在融资安排上,引入公开发行制度,允许公开路演和询价,同时完善定向发行制度。取消单笔融资35个新股东的限制,允许小额贷款自办发行,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集合竞价已经运行了两年,交易连续性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可以进一步增加匹配频率,让基础层和创新层的企业向精选层靠拢,进一步促进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周云南说。
选定层的四套标准
2016年,股转公司探索实行分层制度,将市场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三年后,在这次全面深化改革中,股份转让到新的精选层,设立精选层和四套标准也成为新三板深改细则的亮点。
四套标准大体遵循“市值与财务稳定相匹配”的原则。市值标准从低到高梯度设置。财务条件涵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类型、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公司满足其中一项即可。
了解改革引进过程的相关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入选企业“约等于上市公司”。在股票转让方面,精选层的具体指标值高于创新层,普遍低于科技创新板的上市条件和创业板公司的平均水平。周运南认为,选出的企业将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新三板将是“头部企业中的佼佼者”。
具体来说,四套标准对市值的要求从2亿元到15亿元不等,针对的是盈利性公司、RD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精选层还设置了股权分散指标的准入条件,包括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0万元,发行后股东人数不低于200人。
“股权分散指数是国内外证券市场常见的上市条件。具有一定股权分散性的公司,有利于深化外部股东的约束,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同时也是为入选公司匹配连续竞价交易的基础。”股份转让给公司表示。
同时,在三级市场结构下,修订后的《分级管理办法》完善了各级准入和调整机制,形成有序的市场结构。重点是降级机制,优化了定期降级和即时降级的制度安排,丰富了触发降级的情形,既保持了相应级别的稳定运行,又保证了不再符合相应级别条件的上市企业及时转出,从而保证了相应市场级别企业的整体质量。
后续措施还在路上。
转板公司表示,本次深化改革是涉及新三板内部各个层面和业务条线的全面改革。
新三板变化深刻,但仍有配套措施牵动着市场和投资者的心——降低门槛的具体标准,退市的具体安排,转板如何操作?

对于以上几个方面,本次征求意见稿大致内容有:优化投资者结构,降低合格投资者门槛,引入长期资金。上市公司在新三板完成公开发行,也为下一步上市创造了条件。
以精选层门槛为例,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在精选层连续竞价的初期,可以将原做市商作为自营投资,然后在后续的混合做市阶段与企业讨论。
市场已经提出了一些想法。付立春表示,精选层的投资人门槛可参考科技创新板,资本金定为50万,创新层和基础层可分别调整为100万和300万;公募基金可以直接进入所选层的二级市场进行交易。选层的特殊规则参照上市公司,规范性标准可以提高。转板机制可以结合创业板改革,先探索向改革后的创业板转板。
对于新三板改革六项措施的出台,周运南认为,之前新三板市场存在的流动性不足等较为迫切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后续的改革措施。
冯岩认为,改革遵循市场发展的逻辑。从改革的逻辑和“出牌”的顺序来看,门槛和退市需要从资本市场各层的属性来分别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