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怎么做才会有流量

核心提示一篇软文,传递了错误的方法论,只能忽悠老板和新手,照着去做,死无葬身之地!这是我对国平老师这篇文章的全部评价。《我以前在阿里巴巴的流量方法论》说“很多人问过我怎么找搜索引擎营销方面的人。我的建议是只要他们问面试者一个问题就可以结束面试了。那

一篇软文,传达了错误的方法论,只能忽悠大佬和新手,所以跟着它走,没有好下场!这是我对郭萍老师文章的充分评价。

“我曾经在阿里巴巴的流量方法论”中说,“很多人问我如何在搜索引擎营销中找到人。我的建议是,只要他们问面试官一个问题,就可以结束面试。也就是问对方做搜索引擎营销的时候目标关键词有多少。分成几个横段:不到1000字——还没有介绍;1000到30000字——大部分是标准课程训练出来的;3万到10万字——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能考虑就业;10万到50万字——胜任一个业务范围非常小的类别;50万到500万字——这种人一年大概面试不到一个。”

搜索引擎营销包括搜索竞价排名SEM和自然搜索排名SEO。大型网站的自然搜索排名SEO是优化500 ~ 500万字,但是竞价排名SEM推广500 ~ 500万字就是找死。为什么?

第一,扩展的话越多,浪费的钱越多!

关键词数量与垃圾关键词数量成正比。

很多关键词看起来很正常,但其含义与商业无关。

比如找律所或者电视剧找“精英律师”的人多吗?

比如搜索“pmp培训”的找项目经理培训,搜索“pm培训”的找产品经理培训。

比如搜索“办公室玄关装修”是装修玄关,不是找装修好的办公室!

……

如果不能去除长尾词中的无效关键词,那么你上线后搜索词会越乱越好。没有文字,删除文字,...所有的数量控制方法根本控制不了。

什么?你不就说去掉干净就完了吗?太天真了!首先,机器无法区分关键词。微小的差异都会影响词语的含义,所以人们只能区分。辨别人的速度是一天一万字,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漏字,没有意识到字义的区别。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人工精准打分,最后全是无效关键词。

第二,这么多字,要不要人家点一下?还是不想让人点?

这么多话,我肯定是想找人搜一下,点一下。假设每个月所有关键词点击一次,平均点击价格3元的话,点击500 ~ 500万字,就是150 ~ 1500万元/月,换算成日消费5 ~ 50万。我觉得大部分公司都做不到这一点。

看到这里,你会说错了,《我曾经在阿里巴巴的流量方法论》里明确说,“为了防止成本被收回,第一批投放的话必须和你没有竞争关系。现在如果没有人和你竞争,点击价格只有3毛钱。所以一开始的策略就是买别人没投过的字。我们投的所有字都要查一下有没有人投,如果有竞争对手,我们就不投。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即使那样你还是能甩出很多话来。”

郭萍老师已经离开一线很久了!3毛很久以前就已经是官方说法了。现在谁能用3毛获得精准流量?另外,没人投的流量,你还敢投?这种流量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没人搜。第二,别人投了赞成票,但是净支出并没有转化为准确的否定!

回到2019年的真实数据,一个30000 ~ 50000字的账号,一个月的时间段,大概有1000个关键词用于消费。5000 ~ 500万字的账号,即使再多,总体也在5000字以下。什么概念?相当于花了50~500天去蹭字,拉伸了495 ~ 499.5万个没人搜的字!你说-你不是2B?谁是2B?

实事求是,关键词不多,但是精华!

如果仅仅基于关键词的类别核心词来判断这个词是否应该投,而忽略了词本身的含义和网民的搜索意图,那么所谓精准匹配的百万级关键词,不过是搜索引擎作为关键词广泛匹配的所有搜索词而已。

这种做法,95%以上的企业广告主承受不起。只有阿里、携程这样的超级巨头,以及一些把搜索广告作为品牌广告投放的企业才会去做。

正确的方法是这样的:在流量测试阶段,主要输入的是流量词,在效果优化阶段,有针对性的输入某类关键词。比如智能消防行业的智能烟感关键词好,就会被大量挖掘和投放;产品经理培训行业产品经理培训关键词好的话,会有大量被挖掘出来并投入使用;律师行业大量强拆关键词被挖掘并投入使用;……

本文内容为原创,经刘小米大幅删改后呈现。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