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年底找工作,心态崩了的说说

核心提示编辑导语:2021年教培、房地产和社区团购行业的收缩,带来了一阵裁员潮,工作岗位呈现出了僧多粥少的状况。有猎头也表示,明年的社招黄金季可能也不如往年火热。这篇文章叙述了如今各行业的求职现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1年的裁员潮,把一批人重

编辑导语:2021年,教育、培训、房地产、社区团购行业的收缩带来了裁员潮,工作岗位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也有猎头表示,明年的社会招聘黄金季可能没有往年火爆。本文描述了各行业的求职现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的裁员潮,让一批人重新回到了招聘市场。

“找工作找心态爆炸,失业后不敢跟父母说,没工作也不敢回家过年。”一个无业男子对申冉说。她是今年8月从教育培训行业下岗的。她现在还失业,心态随时可能崩溃。

这只是发生巨大变化的代表性行业之一。2021年以来,房地产和社区团购行业一直在萎缩。到年底,包括腾讯、字节跳动和爱奇艺在内的大型制造商纷纷裁员。近日,19家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在各社交平台上传开。

下岗的人开始疯狂地找工作,但是好工作很难找到。以教育行业为例。据深度观察,7月下旬“双减”政策发布后,8月份全行业裁员,教育领域已有不少人失业超过3个月。

一位今年失业近4个月的互联网人士感叹“下半年,找工作的人明显多了”。和尚太多,粥太少。到了年底,招聘市场上的职位数量将会减少而不是增加。

多位猎头表示,部分原因是年底是招聘淡季,很多中大型公司都关闭了招聘渠道,开始清点人才。但今年年底的招聘情况比往年更冷清,尤其是大厂,大幅削减了HC。候选人在申请过程中突然被告知HC已被关闭,这并不是一个例子。

但是,少数仍然开放的职位对候选人的学历、行业经验和工作匹配度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有分析称,是因为年底大厂“裁员/挤泡沫”,暴露出大量人员浑水摸鱼。

2021年,整个互联网行业似乎都开启了硬模式。营收增速下滑的互联网巨头集体过冬,在人才市场等待offer的求职者更能感受到这种寒意。

求职者在等待,“春天什么时候来?”一些猎头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乐观:明年春天,“金三银四”的黄金季不会像往年那样火爆。

年底了,一部分不好找工作的人已经开始反思自己,打铁还需自身努力。他们会利用年前的这段时间做个总结,等下一年再战。但现在,市场越来越冷,被困在求职漩涡中的劳动者注定这一年不好过。

一、找新工作,半天四个面试。

刘一万万没有想到,今年上半年跳出“舒适区”进了大厂,今年下半年又被裁了。

他的求职一直以稳定为主。今年4月份,一个刚毕业就进入的国企,之所以跳槽,跳槽到腾讯,是被大厂的高薪吸引,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高。没想到,仅仅过了半年,他就在11月份下岗了。

重新找工作的刘一没有选择海投,而是精准投递了几家有前景的企业。但是一轮面试下来,发现年前入职太难了。

失业后的第二个月,他变得有些焦躁不安。除非有面试要出去,他每天都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准备面试,尽量减少和父母的沟通,避免被质疑。

最近也经历了裁员的李红,回到人才市场后经历了找工作的残酷。在过去的六年里,他一直在爱奇艺做程序员。现在他即将迈入35岁的大关。等他出来找工作,发现市场变了,技能跟不上了。

他知道他必须抓紧时间。被猎头推荐后,他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面试了市场上所有能提供的相关职位。结果我没有拿到offer,只有深深的挫败感。

然而,比刚刚经历裁员的人更难的,是今年年中进入空窗口,苦苦寻找工作的老师和学员。

8月底,K12教育企业爱学习前客户开发总监郭璞裸辞离职后,让他在大厂的朋友和猎头给自己推荐工作。最终被推荐到阿里和字节跳动的相关岗位。没想到的是,这两条原本是开放岗位的业务线都不再招人了。

郭璞知道没有拿到offer是有客观原因的,但他心里也清楚,应聘这个管理级别的工作是最尴尬的事情。大厂最关心的是客户资源,管理方式,团队配置。一旦不做教育业务,他在这些方面就不会有优势。他进不了大厂也不奇怪。

最终,郭璞只能留在教育行业。虽然他得到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但他并不满足。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开始新的事业。

郭璞在大厂面试的时候注意到,以前的老师、培训师也有成功转行到大厂的,但基本都是低级岗位。即使是基础岗位,很多人从面试到录用也耽误了两个多月。而且像他这种面试过程中间被告知没有HC的也不是个例。

和郭璞以前失业后正在找工作的同事交流后发现,他们的心态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期待到崩溃。

一开始是一种奢侈的心态。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对得起自己。你必须去一个好的公司,升职加薪。第二阶段是千里马心态,找猎头推荐刷新简历,被动等待伯乐上门;第三阶段是骑驴找马的心态。有一份同工同酬的工作作为避风港就够了;第四阶段是急于求职的阶段,不想一直失业,于是到处“讨钱”。到了第五阶段,就是崩溃的状态。两三个月找不到工作,不知道是不是被时代抛弃了。

夏寅已经找了四个月的工作,现在处于第五阶段,接近崩溃。她在一家在线教育企业做班主任,今年8月离职后决定转行。

最早的时候,为了转行,她花了一万多块钱报了新媒体运营行,期望系统学习后能更好找工作。课后,她下载了市面上主流的招聘软件,但APP推荐的岗位几乎都是销售岗位,与她想做的运营岗位完全不符。

最近一周,她一天至少给自己安排了两次面试,有时甚至一下午四次面试。经过几轮面试后,夏衍意识到雇主需要比那些上过系统课程的人更多的实践经验。她已经上课近三个月了。其实还是先找个助理的职位比较好,学起来做起来比较快。

随着大厂裁员的来临,中小公司的求职者也被迫卷入激烈的求职竞争中。

今年8月,张寒从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离职后,开始刷招聘信息。面对大厂裁员潮,她知道找工作更难了。很多公司会优先考虑有大厂背景的,其次是年轻人。38岁的她自称已经认清了现实,是一个“过时的白领”。这个年纪,没机会去大厂,找个普通公司也没那么容易。

二是岗位少,要求高,竞争激烈。

“工作少,要求高。”互联网猎头张杰明显感受到了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才市场的变化。

猎头刘晶说,年底本来是招聘淡季,但现在大厂在萎缩,岗位数量骤减。

一般到了年底,大公司都进入了人才盘点和慧聪统计阶段。除了个别业务线还在招聘,在新的HC需求出来之前,招聘渠道会关闭。上海猎头唐昊接触的阿里、吴德,都已经进入需求萎缩、清点人才的阶段。

“大公司每年都有很多招聘需求,导致就业目标不明确。有些岗位招的人多,有些岗位还没招够,所以年底会内部统计人才,制定下一年的招聘计划。”唐浩说,“而且很多公司年底都要进行绩效考核,所以没有太多精力专注于招聘”。

12月中旬张杰拜访一个团队时,得知团队已经全部锁定HC,平时用来面试的会议室已经很久没有面试了。每年都会招一大批人。今年年底进行人才盘点,基本暂停HC。

相比上半年高峰时的持仓数量,唐昊接触的HC缩水了三分之二。在张杰接触的互联网公司中,今年的招聘高峰是100多个慧聪,少则几十个慧聪。目前最大的HC需求只有20个,其余基本都是个位数的需求。

对工作的需求在减少,但在市场上找工作的人在增加。一些猎头注意到,不仅突然被裁的人在看机会,就连在职人员也开始了解市场情况,为下一步做准备。

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对人的需求自然变高。曾经的教育培训从业者彭安,经过三个多月的求职,终于找到了工作。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明显感觉到,与去年同期相比,同一个职位的竞争对手更多了。现在公司招聘更加严格,会更加注重“岗位匹配度”和“行业经验”。有人描述过,求职者的每一次面试都需要像CEO做商业计划书一样对待。

其实大厂门槛更高并不是今年的新变化。前年,刘晶还能把大学毕业的技术人才推荐到阿里,但这两年已经完全行不通了。据他总结,除了211、985的本科学历,大厂青睐的人才画像还有明星企业的简历。

张杰以技术岗位为例,说大厂本来对应聘者的学历、技术、公司背景要求就不低,进入难度大。以前大厂的老人可以在大厂之间跳来跳去。现在大厂很多人都要下去,进入低梯队企业或者新兴独角兽企业。

51猎头联合创始人朱说,以前选择大厂的人,往往最看重三样东西:高薪、职级体系、个人成长。但是,一份好的工作要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往往很多进大厂的人都会优先考虑前两个要素。当他们的个人成长陷入瓶颈期,很容易养成大厂“不犯错”的心态,成为一颗螺丝钉,不再符合变化的大厂对人才的要求。

3.“金三银四”会更好吗?

一般来说,在“金三银四”的黄金季节,市场上的工作比年底多。2021年的冬天即将过去。明年春天市场会怎么样?

刘一不再希望几年前加入该公司。他想看到更多的机会。最好能在“金三银四”前拿到几个offer,主动出击。

正在找工作的佛教徒张寒也期待着明年的“金三银四”招聘市场,届时会有更多的职位发布,“找到合适工作的几率会更大”。

李红也准备明年春天在职场打一场翻身仗。然而,从猎头的角度衡量了自己的职业经历后,刘晶表示,自己马上就要35岁了,即使明年三四月份有更多的HC发布后,也只能拿50%的降薪去小公司了。

这是现实,不是个例。

求职者希望明年开学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一些HR从业者对来年的就业环境仍持悲观态度:“2022年的金三银四”可能没有往年火爆。

大工厂变了。在内部,他们正在精简结构,增肥和瘦身。对外,即使要扩张,他们关注的也是高潜力人才的挖掘,目标是创造更大的价值。朱告诉深冉,这也是为什么大厂今年在人才盘点上,比往年更注重人的效率,更关心如何把握现有的核心人才,而不是一味的延长。

小厂也不能幸免,它们逃不掉裁员、降薪、降HC。社交平台称,蘑菇街裁员30%,技术部门裁员80%。轻松加薪辞退一千多名员工;货拉拉的销售团队裁员很多……还有更多中小公司没有被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在即使是迅速成长起来的明星公司,也不得不节衣缩食,走向精耕细作。

多位猎头建议,求职者与其期待明年的“三金四银”,不如年前就开始行动,因为等待之后未必能得到好机会。朱提到,今年春节比往年来得早,留给年前求职者找工作的时间缩短了1-2周。也让今年年底淡季找工作变得更难。

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招聘市场的从业者观察到,求职者和在职者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有些人想在短时间内赚一笔钱,然后离开。在张杰看来,很多人还停留在互联网圈短期积累原始资本,但已经放弃了在行业的长期发展。计划是两三年后去二三四线城市买房定居。

有些人开始为未来布局。张杰提到,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的人开始未雨绸缪,想着进入符合未来大趋势的轨道,比如工业、自动驾驶、芯片等。,但是很多人的经历并不符合这些领域的需求,成功转行的很少。朱还提到,许多人已经好几年没有接触到新的机会,他们对当前就业环境的认识有待提高。

更多的人想要稳定。去年疫情期间,大量公司裁员。当时求职者的心态是去大厂,抗风险能力强,去不受疫情影响的赛道。但基本上都是看好互联网的发展,想在这个圈子里推广,才能长久发展。

但今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很多人主动向国企等传统企业寻求机会,“只要够稳定就行”。在连刚被腾讯裁员的刘一,再次找工作时把目光转回国企,“我不想再冒险了”。

张杰认为,大部分求职者的心态变化是不看好互联网行业的长期发展,认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机会不多。

2021年之后,所有互联网人都需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心理预期,为突如其来的变化做好准备。BOSS直聘研究院相关专家告诉深然,下半年以来,很多人都感受到或者经历到了行业的突变。然而,这种局部突变将成为新常态。在未来,唯一永恒的就是变化。职场人需要从心态上真正接受“改变是常态”。

*应采访对象要求,刘一、李红、夏寅、张寒、张杰、刘晶、唐昊为化名。

作者:王敏,编辑:金坤;微信官方账号:深燃

本文最初由@发布両両両両両両両両両両両両両両両両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