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当然是俄罗斯股市受损最大,其次是港股;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预料不到的。如今,恒生科技指数已较峰值下跌逾一半。虽然有美联储缩表的预期因素,但美股跌幅远小于港股。
在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处于极度落魄的境地,任何国际或国内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其股价暴跌。此前,他们曾幻想“中国投资者会更了解中国公司,因此在市场波动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但事实恰恰相反。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概股中,港股往往比美股跌得更猛、更早。过去一年,恒生科技股指数是全球投资回报率最差的主要股指之一。
这不仅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问题,也是整个港股市场的问题。坦白说,港股现在处境尴尬,进退两难,过去多年的基本功能定位也不太确立。从2020年到2021年,HKEx和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一度天真地希望港股能抢走美股的一部分地盘。现在结果很明确,就是港股抢不走美股的任何地盘,连自己原来的东西都岌岌可危。
先明确一下中国公司为什么要去美股上市:
首先,人民币在资本层面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不得不牺牲一部分国际流动性。因此,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很难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交易和流通。这就是为什么a股市场只能容纳少量外资,港股市场不可能以人民币计价的原因。
其次,a股市场对企业利润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太可能对互联网公司进行特别的删减。互联网或新消费公司不可能等到三年后才盈利再上市。科创板虽然开了一个口子,但主要是为“硬科技”公司设立的——上交所明确表示,不欢迎“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再次,美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者基础非常强,金融工具种类多,法律法规健全,特别适合创新型企业。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前期接受了美元风险投资。赴美上市顺理成章,也能天衣无缝地赢得美国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优质的美国公司估值从来不低,很容易再融资或者套现。
相对于强势的美股,港股唯一的优势就是离中国大陆比较近,内地资金进出容易,没有时差。这使得它非常适合扮演“美股的丫鬟”作为后者的补充;但绝不适合与美股“争宠”,甚至挑战后者的主流地位。
中国互联网公司赴港上市分为两个阶段,以2021年为分界线:
从2019年到2020年,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是比较正常的。互联网公司只是把港股作为二次上市地,吸引本地投资者。特别是在2020年中概股的大牛市中,很多公司希望利用高估值在香港融资,但他们的资本市场重心还是在美国。
2021年以来,随着中美两国监管部门分歧日益严重,尤其是对数据安全的重视,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大门基本关闭。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也岌岌可危,准备整体转港股。这期间恒生科技指数每况愈下,港股融资能力也跌入低谷。
总之:环境好的时候,港股有锦上添花的能力;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港股没有能力雪中送炭。港股IPO的吸纳能力特别低。相信2021年在Aauto Quicker和奈雪买了茶和云音乐的投资者都会认同上述结论。我们不应该对以上事实感到惊讶,因为这是由港股乃至香港整个金融业的性质决定的:
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币汇率基本与美元挂钩。
香港实行普通法,法制接近英美;
香港是国际自由港,资本进出便利,金融牌照管制宽松。
香港是亚太地区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这就决定了香港本地机构仍然是外资主导。中国资本虽然发展很快,但无法取代。
因此,香港金融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外资机构,港股的“定价权”绝不会落入中资机构手中。如果没有国际美元资本,仅靠中资机构外汇资本和港股通资本,是绝对无法撑起价值数万亿的中概股的。换个角度说,如果不需要国际美元资本,不追求资本自由流通的条件,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市?在a股排队等着被翻盘是不是很甜?
更何况,对于香港的中资机构来说,并不存在一定要在网上买的“核心资产”——所谓的“核心资产”概念,完全是在2020年大泡沫时期炒出来的。连a股市场的茅台、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不能成为“人民币核心资产”,那么港股市场的互联网公司怎么可能成为“外汇核心资产”呢?历史一再证明,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口味变化是最快的,仓位调整是最激进的。放弃美国资本去投资中国资本,只会大大增加股价的波动性,也就是让你在熊市中死得更惨。
我想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海外,投资港股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港股不会与任何一方“脱钩”。我的意思是,它不会与西方国家脱钩,也不会与中国大陆脱钩。在过去的70年里,香港一直是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桥梁,有利也有弊。这也是港股市场的长期定位。2020年之前,一般股票在香港互联网二次上市,符合港股的“桥梁”定位,对任何一方都是有利无害的。
但如果我们认为港股可以取代美股成为中国股市的唯一集散地,设计出与美股完全不同的审计和监管体系,甚至希望中资机构可以取代外资成为港股的唯一主力,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海外投资者,以及成熟的中国投资者,都会觉得这是港股与西方股市“脱钩”的前兆。我相信这种事情最后不会发生,但只要有一点点可能性,就足以大大降低投资者的整体风险偏好,也就是压低市场估值。
总而言之,对于大多数类型的中国公司来说,港股只适合“打辅助”,不适合“打C位”。互联网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对于新的消费和医疗RD公司,美股或美股+港股是更好的选择,原因和互联网公司一样,无需赘述。
对于国企、金融业等传统行业,以及国家大力支持的“硬科技”行业,a股或a股加港股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些行业不太需要美元资本,而且国内政策环境已经很好了——除非没有通过a股上市审核。
在任何一场MOBA比赛中,助攻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甚至可以决定胜负;但是辅助毕竟不是C位。一个既有C位又有后援的队伍,可能很容易打胜仗;只有没有辅助的C位队伍,获胜难度会大大提高,但还是有可能获胜;至于只有助攻却没有C位的球队,怎么赢?我没见过这样的战斗,可能我资历太浅。
整个香港股市,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下跌。即使超出预期,也是合理的。改变这种情况也很容易——让港股回到“辅助”的位置,而不是一味的希望它打C位。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国服蔡文姬骑着千军万马,用子弹和音乐杀死对面,给人一种“优势在我”的错觉;然而,任何想依靠蔡文姬进入敌后赢得五杀和关键小组战斗的人最终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