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也没有逃过“2020劫”。
但对于最终的破产清算通知,2020年将失业的人大多认为公司还有转机。

商界向来崇尚弱肉强食。一个企业或公司的建立和繁荣,以及破产和倒闭,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普遍现象。但今年上半年,疫情为这种“新陈代谢”按下了加速键。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短视频直播等行业,企业倒下的消息不断传来。即使是今年利好的在线教育,也有一些公司受到大环境冷淡的影响。
公司倒闭,对个体员工来说,意味着失业和再就业。因为这些公司倒闭而被迫失业的人当中,有些人三个月后仍未能找到下一份工作;有些人因为突然失业而搁置旅行和结婚计划;有些人对这个行业失去了信心,决定再也不去同类型的公司。
在这些被关闭的公司中,有的高管在公司上市前夕被带走,有的新能源汽车未能在量产前问世。现在是风口直播和网络名人里的送货行业,更有甚者,还有批量倒闭的。无数员工投身其中,见证梦想的破灭和商业世界的潮起潮落。
就好像我面前总有一个馅饼,但是它碎了。
宋海昌,工作公司:世界邦,行业:在线旅游
从今年2月底开始,就有同事怀疑公司是不是要破产了。通知说,由于疫情,将削减一半工资。3月成为北京最低工资标准,1540元。6月,该公司正式宣布破产。
作为我们商场的经营者,我很清楚,疫情发生以来,公司的状况一直不好。从疫情爆发的2月份开始,之前下单出境游的客户开始疯狂退单。直到6月份,我们一直在处理订单退货,先给客户垫付,然后再找供应商要钱。
我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提供出国自由行服务,在这方面也算是明星公司了。杨致远和腾讯早期投资人王澍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在行业内可以说是“上有短缺,下有盈余”。
对于旅游业来说,疫情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我们这种专注出境游的公司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公司一度尝试转向国内游,去新疆做了一次短途旅行,看能不能尝试转型。但是没有大的改善。武汉当时刚刚解封,消费者对旅游没有信心。公司高层也一直在讨论如何处理,是拖下去还是及时止损。
4月份公司发通知,要求我们去办公室拿回个人物品。当时我心里就有了一些预兆。过了一段时间,听领导说公司在找新房,可能在顺义、燕郊之类的偏远地段。但最后,并没有发生。我有个同事在湖北生活,但是我没有回北京,连个人物品都没来得及处理。
我去了公司两次。当我最后离开的时候,我去了楼下的7-11便利店,看看有什么我可以买的东西。也许我不会再来了。
最终,搬办公室的承诺没能实现。大概5月底的时候,公司通知我们已经申请破产清算,让我们签和解协议,公司给我们发了离职证明。如果签了和解协议,公司会在资产清算后,按照顺序的比例给大家进行补偿。当时我们部门几个同事大概商量了一下,我决定不签和解协议。
我在一个世界国家待了5年,这几年几乎没有休息过。最后被要求离开,没有任何补偿,不公平。
我们公司100多人,其中有5、60人一开始决定不签和解协议,去劳动仲裁了。但这就意味着一直没有拿到离职证明,有的同事觉得麻烦,有的找到新单位,急需离职证明。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妥协了。我不愿意妥协。
虽然我们是做旅游的,但本质上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虽然没有公司后期的996那么极端,但是整个公司所有部门,从前台销售到后台商场到技术人员,都是995,很辛苦。感觉面前总有一个馅饼,想着也许以后公司可以上市或者被收购。
其实从待遇上就能感受到公司整体的螺旋式下降。刚去的时候,公司整体情况还是很好的。过了几个月,工资涨了,还有团队建设的费用。从2018年开始,越来越严重。能取消的话费补贴和交通补贴,都尽量取消了。当时也有降薪的。
2019年下半年,公司开始要求加班,实行995。从正常的生理角度来说,一天工作十个小时确实不科学。一开始公司走下坡路的时候,我并没有离职的想法。我以为我能撑下去,没想到公司彻底消失了。
这两年出境游的热度一直在上升,我们公司却没有跟上这个趋势。像传统旅行社一样,不会经历大起大落,也不会受到资本的影响。携程这样的公司,资本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和我们一样,任何国家一旦遭遇动乱、疫情、自然灾害,我们都会受到直接影响。这个时候资本会去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去危险的地方。
这几年一直没办法好好休息,现在趁机停下来想提升自己,多学点技能。我不会再找与出境游相关的工作了。也许再过几年,这项业务还会继续受到影响。这段经历也让我反思。似乎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长期放在一项工作上。我也应该关心一下自己的成长。
6月10日凌晨,老板给全体员工发邮件,正式通知公司即将破产清算。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再见”等感慨,我觉得没什么。这几年除了可惜什么都没有。无非就是出卖劳动力,拿工资的问题。
从0到1想造车,最后还是留在了PPT。
黄伟,就职公司:博骏汽车工业:新能源汽车。
真没想到公司的新车还没量产就倒了。
我来自传统的汽车公司。在我当时进入博县之前,我也看到了几个造车新势力。也许是因为传统车企的经历,我当时并不喜欢蔚来、小鹏这样的互联网出身的公司,所以选择了博县车。
在进入博县之前,我找了一些资料,了解到黄总经理之前在一家大型汽车公司工作,后来自己创业,为汽车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这让我很放心,觉得有造车经验的人做新能源车更靠谱,成功几率更大。
说实话,公司同事的专业水平都不错,很多都是和我一样的传统车企出身。大家其实都想从0到1造车。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整个公司体系很复杂。有些部门是有负责人的,但是会再派一个负责人来管理。
想想吧。一个部门有两个领导。底层员工听谁的?公司这种内耗很严重,黄总经理对公司的掌控力很大。有些细节是黄总经理不能接受的,所以基本的东西都是黄的,整个流程只能从头重新规划。
在这种工作氛围下,公司原来的同事都很有激情。后来明显感觉到自己被磨没了,很多人相继离开。
去年年初,一批离职员工投诉公司发不出工资,我觉得公司资金可能有问题。果然,到了下半年,工资开始迟迟不发。
虽然工资迟迟不发,但我还是没有走。我一直觉得公司能活下来,因为我拿了地方政府的钱,以为自己会一直存着。而且我们也在里面投入了很多,不想看到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可惜。一开始我们想的太多,做了很多平台和车型,但是我们不是传统的车企,没有那么多钱和精力去全部做。不量产任何一款车,同时走三四条线是不可行的。
本来量产一辆车要花很多钱。我们也直接去了多个平台。投入的钱就像扔进大海的硬币,看不到一点水花。
很快,我们融的钱就烧完了,之后融资就没那么容易了。市面上有蔚来和小鹏的量产车,我们还是PPT,投资人看不到效果就不会继续投钱。
目前在家待业。虽然一直在找工作,但是今年行情这么差,又染上了疫情,所以还没找到工作。我在考虑转行。

IPO细节敲定,上市前夕猝死。
李源,工作公司:美利车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
在美利车财务出事之前,我们完全没想到。
从2019年年中开始,CEO刘雁南在内部告诉我们,公司的计划是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赴美IPO,时间表已经基本确定。当时我们上市项目的律师也来做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在遵守上市规则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所有人都认为上市是板上钉钉的事。当时我们内部已经在敲定很多上市细节,比如纽交所外的国旗设计,公司内部员工的参与等等。当时我也规划过,忙一段时间团队组织在哪里。
出事当天,核心高管在香港有路演,因为原计划是11月12日向公众披露定价信息。但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那些高管还没有回来。当时我们是蒙着眼睛的状态,然后GR的团队去打听了一下情况,了解了一点情况。
不久,美利车金融深圳团队解散。该团队当时主要从事现金贷业务,与此事有直接关系。后来汽车金融的线下业务如前端销售开始裁员。后来中后台也开始裁员。最后缩减了6000人左右的规模,90%以上都被裁掉了。
还有一些同事还没出来。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他们也参与其中。对他们来说,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去年11月底本来有个同事要办婚礼。酒店,邀请函等相关的东西都安排好了,但是因为这个事情耽误了。他的妻子现在只能坚持。
离职的最后几天,我们讨论如何处理拖欠的工资。今年1月,公司发了一封遣散费邮件,提到了赔偿,但是大部分员工都没有拿到。很多同事都去仲裁了,但是仲裁之后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公司的案子至今没有具体的结论,账户也被冻结了。到现在我还在关注公司的案子进展。
发展了这么多年,感觉美利车金融在圈子里做的还不错,它的黄金时代还远没有到来。因为公司的业务基本上是两个方向,一个是金融行业,一个是二手车行业。现在都没到爆发期,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可惜。
事故发生后,我很快找到了新工作。关于我未来的职业选择,很明显我再也不会考虑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企业了。
二次创业失误,一路踩坑,“赔了夫人又折兵”
乐,工作公司:机构,行业:短视频直播
2020年,我的二次创业又夭折了,公司只有7个月。
拉下办公室的总开关,锁上门,进了电梯,透过玻璃门最后看了一眼曾经熙熙攘攘的画室,现在空空如夜。七个月前,我来到深圳准备大干一场,雄心壮志至今难忘。
2011年,刚毕业的我加入了美团,做销售,负责开发华南市场。两年后,凭借销售冠军的业绩,我被提升为销售主管。2016年,精神领袖阿甘走了,让我突然对美团失去了热情。同年11月,我离职去了香港。本来想拿下微信支付在香港的代理权,但由于能力不足,合作崩了。
一不小心和几个一起去香港的朋友开了一个小型的网络名人营销工作室,第一次创业开始了。2019年8月,香港的乱局打破了一切,我被迫解散了团队,回到了老家东莞。
重拾信心后,2019年10月,我带着第二次创业梦想来到深圳,创办了一家短视频公司,专注内容。因为我个人的失误,一开始就把公司地址选在了市中心。200多平米的办公场所,月租两万多,签了一年的合同。50万的创投资金突然减少了20多万。当时压力很大,加上设备费、房子装修费、10多名员工的工资等必要开支。,公司还没正式运营,我就已经意识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当我去找曾经承诺投资100万的朋友时,他以不了解短视频行业的市场规则为由,改变了主意。
当时筹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我也不愿意向朋友证明短视频行业是多金赛道,所以选择正常开业。2019年11月开始进入孵化账户阶段。本以为以我在香港的创业经历,可以很快找出短视频运营的规律。但是两个月过去了,账户一点也没有好转。主播、编剧、运营、摄影师高昂的人力成本很快见底,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失眠。
此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迫使该公司按下暂停键。原本10多个员工,只剩下4个选择坚守公司。公司已经连续4个月营收为负,亏损100多万元。面对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危险,我实在没有勇气继续做下去,也不想对不起四个员工的信任,所以打算对公司进行转型。
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的两个月,为了生存,我开始在个人的Tik Tok账号里做直播卖课。主要是教新人运营短视频运营,30天一期,每期最多10人,每人2999元。那两个月,我赚了三万多。讽刺的是,我创办的短视频公司运营了4个多月,却没有赚到钱。正是这段兼职经历,让我发现了直播流经济的蓝海。
4月全国复工,公司开始转型,专注直播业务。之前放弃投资的朋友主动找到我,投了30万。我正在带30多个主播做直播秀和直播送。直播节目迫于主播人选不足,公司的一个老员工,以前是运营的,自告奋勇当主播。但是当我建立供应链的时候,我又犯了一个大错。放弃了广州产业优势大、毛利高的服装行业,选择了运输成本高、消费高的水果市场,后面的货物搬运越来越困难。
直播节目也开始出现很多问题。当我入住Tik Tok平台直播节目时,Tik Tok的政策已经开始变化,红利越来越偏向个体主播。但是我想,你还是可以拿奖金的。出人意料的是,Tik Tok的政策一直在频繁变化。后期对单个主播的佣金率已经调整到50%,对工会进行了严厉打压。另外,直播内容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经常提示直播内容过于露骨,甚至直接关店。有一次公司某主播打赏礼物已经到了一万块,结果提示内容太露骨然后直接封号。
本来是靠直播节目来创造主要收入的,没想到经常被封杀。另外,带货销量不高。朋友投资的30万快用完了,公司资金又开始紧张了。本来打算把老家东莞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维持公司的资金流。但是半个月前,我得知我暗恋的一个公司女主播和运营部的经理发展成了男女朋友关系,这让我特别不爽。
资金链频繁断裂,情绪不畅,顿时失去了创业的激情。前几天,我决定关闭公司,离开深圳。卖完所有设备材料,给所有员工发完竣工资金,我把剩余资金全部清仓,剩下9万,我很不爽。
我打算回老家,如果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就帮其他企业做运营工作,再也不想创业了。
刚刚收支平衡,“猝死”在希望的门前。
白峰,工作公司:触手TV,行业:移动直播
其实我现在不想说公司。毕竟很多媒体热衷于自掘坟墓,写触角。可能我们是2020年倒下的知名公司。
我的基地在上海。实际上,我并没有感觉到公司在走向灭亡。了解直播行业的朋友可能知道,2018年,我们和熊猫TV都没有做好。后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2019年,情况变好了。
在2020年1月触手趣夜的颁奖典礼上,我们的副总裁杨淑玉也提到,2019年触手Live的营收约为6亿元,已经实现盈亏平衡。
我们真的没有报名大主播,很多主播都是自己培养的。公司的福利政策变化不大,因为创业公司本身没有什么大的福利政策。公司300多人,本身不算庞大。
我们一直觉得有机会活下去,甚至上市,但2020年一切都变了。
2020年对所有公司来说都是劫,从商业基本面来看,这是正常的。我们还在春季举办了王者荣耀新人大赛,其他活动也在推进中,包括日常的流量。但我估计这个时候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本水平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触手的用户基本都是35线的那些餐饮老板或者其他行业的个体户。疫情中,这些老板自己的生意失败,肯定影响了他们的奖励投入。
还有一个核心点,我们对主播收取“渠道费”是比较晚的。渠道费的解释是主播提现的时候扣一部分。这种费用不仅虎牙斗鱼等直播平台有过,比信等陪练平台也有过。我们是今年才开始实施的,在业内其实已经很晚了。

估计内部盈利无法实现,所以外部资本并不看好。之前投资了我们,现在Tik Tok和Aauto Quicker的直播业务起来了,可能他们不敢继续投资我们了。其他金融投资机构更不敢去直播的深水区。公司高层预料到结果后,估计会主动选择倒闭。
一般触手的工资都是6月5号发。同意自愿离职的员工,6月3日发工资。我们和主播都没有任何补偿。但也有部分主播确实存在工资没结清的情况。
公司没有太多员工,所有人都悄悄离开了,包括6月底CEO在视频中宣布关闭的消息。大家都没哭,就面对现实,然后去找工作。
怎么说呢?肯定有遗憾。毕竟触手曾经是移动直播第一平台,现在不仅没拿到奖金,还猝死了。现在触手的头锚都更快的转移到Aauto了。也许Aauto更快,Tik Tok,甚至b站直播是未来。
来源:李晓磊科技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