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大佬败走手机「麦城」

核心提示「中华酷联」书写了国产手机江湖的前传,那是一个运营商定制机的时代,如今除了华为跨越历史周期,其他三家的位置早已被小米、vivo、OPPO所替代。撰文|蓝洞商业 郭朝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就像个修罗场,十几年间你来我往,起起伏伏。一些商界大佬曾在

《中华酷联》写过国产手机的前传,那是定制机时代,一个运营商。现在除了华为跨越了历史周期,其他三家的位置早已被小米、vivo、OPPO取代。

作者|蓝洞商务郭朝飞

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就像一个修罗场,十年来跌宕起伏。

一些商业领袖在这里倒下了,现在牌桌上的玩家已经所剩无几。

今年6月,魅族的下一步就明朗了,就在吉利的口袋里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消息,吉星时报将收购魅族79.09%的股权,获得唯一控制权。吉星时代的实际控制人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交易完成后,魅族创始人张煌手中只剩下9.79%的魅族股份,淘宝中国将退出对魅族的持股和控制,之后淘宝中国持有27.23%的魅族股份。

张煌曾被一些人誉为“中国最像乔布斯的手机创业者”,雷军在成为小米前也曾与他有过“蜜月期”。早在2009年,魅族就发布了M8智能手机。当时的数据是两个月卖出10万部智能手机,五个月销售额超过5亿元。

然而,张煌起得很早,却赶上了晚集。几年后,魅族被小米、华为等玩家甩在了后面。虽然中间拿了阿里投资,但也没好多少。随着李书福和吉利的进入,魅族的张煌时代宣告结束。事实上,魅族在智能手机这张桌子上已经落伍了。

据说周曾经想投资魅族,但是因为价格问题放弃了。生意失败后,周与和成了对手。2014年,周选择与酷派合作,随后推出奇酷手机。

“我还是特别想做一两款有创新有诚意的手机,不然太可惜了。敲锣打鼓喊了半天,也没有真正参与到这个产业链中来。周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

最终,老周的手机梦还是没能实现。2019年后,360逐渐放弃了手机业务。

几乎与此同时,贾跃亭成为了showstopper。奇酷品牌出现没多久,乐视花了21.8亿,拿下酷派17.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一度使周大发雷霆,愤怒地说“有人在背后捅他一刀”。2016年,乐视增持酷派股份至28.9%,成为其大股东。

贾跃亭曾挑战苹果要用乐视的生态化来“打破手机领域封闭或体验差的魔咒”。然而好景不长,高兴之余资金链危机爆发。2017年后,乐视手机几乎销声匿迹。

罗永浩也做了一款情怀满满的锤子手机,吸引了不少粉丝,最后黯然神伤。联想、格力、海尔、TCL等。都是涉足手机行业的。特别是联想在2014年以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但没有成功。

手机成了这些江湖大佬的“麦城”。

成功还是失败

可以说,魅族在张煌是成功的,在张煌是失败的。

与张煌手机圈的大多数大佬不同,他低调封闭,几乎从不在媒体上露面。魅族的社区论坛是他的主阵地,很多声音和想法都来自这里;他自大偏执,热衷于打磨产品,在魅族几次放权。他在2014年和2017年大张旗鼓地复出,却未能扭转战局。

张煌是中国手机圈第一个觉醒的人。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代苹果手机时,就开始考虑做智能手机。虽然当时魅族的产品是MP3,但他判断视频和音频最终会统一在手机里,后来魅族M8应运而生。

这些都是雷军看到的,曾经一度很亲近,最后却反目成仇。

江湖上关于张煌和雷军恩怨的说法很多,张煌也多次发文泄愤。故事的大致轮廓是:雷军通过关系找到张煌,希望他投资被拒;后来,雷军把林斌介绍给张煌,希望对方能用5%的股份留住这个人才,但再次遭到拒绝。

没有结婚,雷军2010年做了小米。张煌认为,雷军与他保持联系是为了“获取商业秘密”。他不知道雷军也想做手机。“连M9 UI交互文档都给他发过,请他和他讨论。」

真相如何,外界不得而知,但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好,两家公司经常打空。

比如2015年9月22日,小米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发布小米4C。

酒店大厅一楼,一边是小米的背景板和签到台,一边是魅族的。双方背靠背站成一排工作人员,小米这边穿着黑色西装,背着双手;这里的魅族黑色短袖,双手交叉于腹前,场面可谓紧张。

事实上,魅族的手机第二天就在旁边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了。那天,只有被邀请的媒体住在酒店。

小米的崛起和魅族内部的离职潮刺激了张煌。

2014年,阔别幕后四年的张煌重返舞台。他决定引入外部投资,同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扩充产品线。经过多次接触,张煌选择了阿里,2015年2月,阿里向魅族投资5.9亿美元。

黄带领核心团队去杭州见马云,后来发现微博说自己“受益匪浅”,还和马云合影。据说马云称赞“张煌,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好。魅族前CEO白永祥曾对《中国企业家》回忆说,马云讲了很多关于品牌和市场运作的内容。马云和张煌见面,是“大师级的本事,谈的都是道”。」

不久,张煌再次退居幕后,魅族开始加速扩张。2015年手机销量超过2000万台,甚至在2016年开了十几场发布会,发布了十几款手机。但魅族未能借此机会冲进第一阵营,反而成本陡增,运营承压。

2017年,张煌再次回国,魅族调整架构,缩减产品线,停止“海机战术”。另外,在张煌从外部引进华为终端之前,CMO杨拓负责营销,魅族研究华为的定位业务,但并不成功。

和魅族阿里的关系也不和谐。有消息称魅族与阿里签订了对赌协议,因此魅族扩张迅速,但这一点并未得到双方证实。此外,2017年魅族停止使用阿里YunOS,而是再次改用Android。

从对抗小米,模仿vivo和OPPO的机海战术,到学习华为,魅族在摇摆中迷失了自我,逐渐落后。2019年,被称为魅族“三剑客”的白永祥、杨颜、李楠都离开了。此前,他们分别负责产品、Flyme和营销。

离职后,李楠在接受腾讯王千采访时表示,“整个公司文化从上到下都很傲慢。想想看,魅族做了自己的微博,想和新浪抗衡。」

魅族与张煌息息相关,张煌决定了魅族能走多远。

三角“爱与恨”

周、与有相似之处,如倔强和自负。曾经,两人有一点互相欣赏。

当2014年第一次回来为魅族寻找投资时,周和他的360也伸出了橄榄枝。在微博里关注了周,他当时唯一关注的人,在魅族论坛回应,“他很有想法,我诚心邀请他跟我学做菜。他让我相信我可以做哥哥,当我被说服的时候,我会拜他为大哥。与此同时,我可以做“菜”。」

最终,两人没有在一起。魅族选择了阿里,周绑定了酷派。

周曾吹嘘自己是早期唯一一个看透小米模式,实现雷军想法的人。“其实他是想走软硬结合的道路,这样会带来商业模式和产品体验的颠覆。」

移动互联网时代,360也需要船票。周认为手机是入口,可以带领360从软件走向硬件,实现软硬件结合。

早在2012年,360就联合华为、海尔等几家电商做特供机,但没有成功。周并没有放弃。2014年12月,360出资4.09亿美元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360持股45%,增至49.5%。次年5月,奇酷手机品牌上线。

不过,贾跃亭很快就插手了乐视。

2015年6月,乐视成为酷派二股东。消息一出,周怒不可遏,甚至在朋友圈炸开了锅。“不管是谁在背后捅我一刀,想整我,我的原则就是干回去。”令人惊讶的是,几天后,云淡风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我接受了这个事实。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周与贾跃亭私下长谈,形成默契,双方“河水不犯河水”。周也对说道,“他绝对不是我的敌人。我们都是新人。雷军不是最幸福的人聚在一起吗?」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局,那你就错了,这不符合周的风格。

几个月后,周向酷派发起挑战,要求按照股东协议回购360在合资公司持有的全部49.5%股份,总价约14.85亿美元。其目的是要求酷派停止与乐视合作对奇酷造成的持续伤害。

当然,周不会轻易放弃七库。他的真实意图是在奇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2015年10月,奇酷在360手中的股份达到75%,留给酷派的只有25%,周实现了对奇酷的控制。后来他干脆把奇酷手机改名为360手机。

为了安抚周,2016年6月,乐视取代酷派创始人成为酷派大股东,郭降为二股东。乐视聘请华为荣耀前总裁刘江峰担任酷派CEO。除了酷派品牌,乐视还在2015年推出了乐视手机,贾跃亭试图通过双品牌冲进国产手机前三。

谁也没想到,2016年11月,贾跃亭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拉开了乐视危机的序幕。

贾跃亭在信中称,乐视超级手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创下1700万的销售纪录,为上市公司乐视的移动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也承认乐Pro 3出现了供货问题。乐视手机推出一年多就达到了其他厂商几年才达到的销量。前端的努力是疯狂的,但是后端服务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最近几个月,供应链压力陡增,加上一直伴随乐视发展的资金问题,导致货源紧张,对手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

此后,随着乐视的危机,乐视手机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2021年,乐视宣布重启手机业务,后来真的发布了新手机。然而,它的时代早已过去。

乐视资金链危机后,酷派再次易主,最后背后的金主换成了京基集团。酷派创始人郭德英已经离职,成为“中华酷联”军团的第一人。

据艾财经社报道,2013年,曾与马云接触过收购事宜,但当车开到马云下榻的酒店四五百米处,突然让司机停车,决定酷派不卖了。这个转折之后,就是周和贾跃亭之争。

30手机的发展并不顺利。两年多了,换了三个负责人,产品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2018年360 A借壳上市后,金奎大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了商业的焦点,手机也渐渐没了声音。市场上一度盛传360手机将与锤子合并,但最终没有结果。

30.乐视和酷派的恩怨早已被雨水吹走,留下了伤心之地。

以下是前传的故事

《中华酷联》写过国产手机的前传,那是定制机时代,一个运营商。现在除了华为跨越了历史周期,其他三家的位置早已被小米、vivo、OPPO取代。

本来联想是志在必得的手机。

2014年1月30日,中国农历除夕,联想宣布将斥资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的移动智能手机业务。此次收购包括摩托罗拉的品牌和商标组合,如Moto X和Moto G,以及DROIDTM Super系列产品。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传达了联想对移动的规划由来已久的信息。2011年,当摩托罗拉一分为二时,联想联系了它,但由于联系链接中的一个错误,它被谷歌赢得了。即便如此,杨致远还是邀请时任谷歌董事会执行主席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到他家吃饭,并继续表达他对的兴趣。

杨对说,如果谷歌想继续经营硬件业务,就保留它。如果有一天它不想保留这个业务,或者它觉得不擅长这个业务,就打电话给他。联想可以接手这项业务。

2014年初左右,双方再次接触,收购很快达成。联想希望通过摩托罗拉进入欧美市场。

此外,为了应对小米等新兴公司,联想还在2014年下半年成立了互联网模式子公司神奇工场ZUK。预计杨的品牌手机和将使联想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三名。

不过,收购摩托罗拉仅包括2000项专利,其余15000项专利仍在谷歌手中,且收购不包括研究部门。这让外界对收购持怀疑态度。

联想手机业绩也未能像预期那样快速提升。“去年,我叫你醒了好几次。我甚至说你用锤子敲不醒。你太慢了,不能错过机会。”2015年,杨在与移动业务管理团队的内部沟通会上表示,“过去两年,业绩达不到预算,没有达到目标。去年特别低,导致士气低落。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如果你想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你必须建立一个成功的团队。」

此后,联想的手机业务一直在变化。2015年6月,杨接替出任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神奇工场CEO接任。一年多后,陈旭东被调走,乔健接任。2018年,刘军再次回归,负责手机业务。

在一次次的人事变动中,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边缘化。依靠摩托车品牌,联想在北美市场仍然占据一定份额,这可能是当年收购留下的最大价值。

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科纳仕公司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名分别是三星、苹果、小米、OPPO和vivo,占比分别为24%、18%、13%、10%和8%。联想早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至于中兴,一方面未能快速走出运营商定制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制裁的影响,手机业务已经迅速下滑。

除了“中华酷联”,海尔、TCL、格力、海信等传统家电企业也都做了手机,尤其是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格力2015年开始进入手机行业,董明珠一直在说“狠话”:“格力要做手机,分分钟销量要达到1亿。”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秒杀小米。“格力手机,我们做的不比苹果差。」

但与董明珠的高调形成对比的是,格力手机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声量,一度被市场怀疑已经被抛弃。

2022年5月10日,董明珠在央视一档节目中表态。目前格力的手机还在工作,没有停下来。

TCL和联想差不多。2004年收购法国电信巨头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2015年从惠普收购Palm品牌。Palm是美国老牌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厂商,后来TCL和黑莓合作,所以TCL手机在欧美市场还是有一部分份额的。

关于手机,TCL董事长李东生表示,“我们肯定会回来,但是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

什么时候,还会有机会吗?这是李东生和董明珠共同面临的问题。毕竟中国的手机在变,城头也在变。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