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网友的帖子,内容大概是:
他采访了一个40岁的码农,他已经失业半年了。他被雇用是因为他的老技能和年龄。

看了这个帖子,江少深有感触。
同样涉足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这几年也经历过,每年找工作确实越来越难。
企业的要求一年比一年高,工作难度却一年比一年大。
在互联网公司,原本35岁的他没有混到中高层,却还在一线表演。迎接你的只有对企业号的无情抛弃。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35岁失业这个话题的看法。
01
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事业,你得接受。
毕业五年后,我发现一个现象:现在还在一线搬砖的人,年龄普遍越来越低。
很多互联网公司,90后都开始走总监的岗位了。
可以想象,90后只会招更年轻的95后,00后。
年轻意味着更有可塑性。
让90后带一个80后员工。一方面不好管理,另一方面后者容易不服气。
杭州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叫对吧科技。公司老板是个90后。去年,该公司在香港上市。
这家公司才成立几年。去年我去他们公司面试一个项目运营负责人的职位。
公司租了几层楼,公司一线员工基本都是90后,90后,估计平均年龄在26左右。
现在很多公司招聘一线员工,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年龄不能超过28岁。
这意味着1991年之前出生的人被HR自动忽略。
没办法。现在大学生不在少数,高学历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人家要的比你少,也比你这个职场老手听话。
没办法,就像当初那个40岁的码农。
很多公司会宣称自己的团队年轻有效率。比如一线员工平均年龄28岁,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5岁。
潜台词就是他们只招年轻有能力的人。
过了这个年龄,最好还是小心翼翼的发简历吧。这家公司不适合你。
02
为什么企业不肯招大龄人才?性价比低是主要原因。
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说,虽然我老了,但我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不容易出错。
为什么公司不要我?
如果你站在老板的角度,你其实会理解的。
年龄较大的求职者对企业来说有以下缺点:
1.年纪大了就很难全身心投入工作了。
35岁以后基本都是老人,年轻人,已婚有孩子的人。
工作对他们来说往往只是饭碗。
作为一个正常的家庭人,无论工作多忙,周末都要腾出时间给孩子和家人。
但老板们不这么认为,尤其是私营企业主。他们希望你一天24小时待命。
对于码农来说,周末加班改码是常事。
前段时间,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程的几个小伙子默认每个周末加班一天,但加班只能带薪,没有加班费。
他们一般不超过28岁,大部分单身,愿意加班。
如果我是一个40岁的中年人,我想他们不会这么容易加班。带着孩子去游乐园不是很好吗?老婆逛街看电影不好玩吗?
2.年纪大了,又普遍太聪明,公司管理困难。
公司不招大龄求职者,因为大龄求职者,有哪些你没见过的套路?
他们最擅长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年轻人不敢拒绝加班,他们敢。
年轻人不敢提合理要求,他们敢。
年轻人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他们有,而且他们有广泛的关系网。
他们比30岁以下的新人更擅长与老板打交道。
毕竟他们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还多。
3.年纪大的人,工资高,性价比比年轻人低。
企业招聘,一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两个萝卜能填同一个坑,他们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个。

人们说:管理好,工资低。
基于这个招聘标准,如果两个人能力差不多,企业会优先考虑年轻人。
这也是我这篇文章要讲的35岁失业的根本原因。
我记得很清楚,我离开上一家公司的时候,高级人力总监劝我说:
如果你就这样走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在招聘市场上不受欢迎,因为00后马上就要毕业了,90后也快变成中年人了。那时候他们工资比你低,脑子比你灵活。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担心自己的未来。
因为每个人都会变老,所以90后应该尽早规划30岁以后的人生,否则就会像本文中40岁的大叔一样悲惨。
当然,我没有嘲笑他,只是有点替他心疼。
03
面对招聘年轻化的趋势,我有三点建议:
1.一定要多读书,掌握最新的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马云有句名言:世界在不断变化。只有坚定不移地拥抱变化,我们才能成功。
这里的不变是指终身学习。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模式,才不会被淘汰。
我的一个朋友正在做一个个人品牌项目。他号召职场中的每一个人每天都要看书30分钟,不管你是听书还是看书。
总之,只有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才不会被企业抛弃。
2018年,我看了60本纸质书。看完这些书,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创新了一些新的认知。
这些知识和认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大的体会是,学习的人写的文章和不学习的人写的文章不一样。
从16年开始,我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基本上一个月看四本书。经过几年的坚持,我写文章的知识增加了很多。
读一些比较难的书,比如《百年孤独》《红楼梦》,也变得毫不费力。以前我拿起这些书翻几页就睡着了。
因为读书,我去找工作的时候,总会说自己读书,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力。
因为这年头,爱看书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手机党。
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你已经打败了很多懒鬼。
2.健康很重要。在你赚到钱之前,不要损害你的健康。
现在的企业都很聪明。他们会要求新员工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他们才会考虑录用你为正式员工。
现在那些在公司加班的年轻人,过了30岁就会发现自己身体不好。
典型特征是:脖子和腰不好,因为久坐,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家给的钱不多,还加班的公司,你真的要考虑要不要换一家公司了。
如果鱼吃完了,总有一天会没有鱼吃。
好的公司一定会照顾员工的健康,而不是不给员工休息时间。
作为员工,建议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活动10分钟。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身检查,
如果可以,给自己买一份商业保险,以防万一。
3.30岁之前,有危机感;30岁以后,你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道路。
现在在一家公司工作3-5年的,很多都是企业养的懒人。
不是他们不想离开公司,而是他们害怕离开公司后,根本没有公司会要他们。
当你辞职找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找工作本身比打工难多了。
这种努力就是:明明你觉得自己很优秀,但别人还是看不起你。
你以为你工作了几年,人家根本不喜欢你的公司,更不喜欢你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公司要裁员,那些拿着高薪却没有真正水平的人会被无情的辞退。
而那些有危机感的,在公司裁员之前就辞职了。
而那些不想跳槽或者有能力跳槽的人呢?
因为没有危机感,错过了很多好的跳槽机会。
当今社会,没有铁饭碗,再好的公司也会有裁员转型的一天。
如果你不够强大,没有明确的规划,离开公司一无所有,那么你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30岁之前,我建议你一定要有危机感。

30岁以后,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这样,当你40岁的时候,你就可以享受提前规划的成果了。
最后送你一首丰子恺的诗:
不要迷茫,不要陷在爱情里,不要害怕未来,不要想过去。所以,注意安全。
江少:职业写手,互联网公司高级运营,喜欢读书写作,擅长写个人成长接地气的干货,关注我,职业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