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和畅

离开校园进入职场后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尤其是互联网职场。在钢铁骨骼构成的城市森林下,有模糊的身影,在气喘吁吁的Xi二七地铁站里,在拥堵已成常态的后厂村路上,在各种排满日程和时间表的软件园里,在项目远多于投资的大小咖啡馆里,匆匆移动。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毕竟前方有个随时可能反咬你一口的怪物——KPI。衣影交织的悠闲瞬间,大概只是电视剧不负责任的想象。这年头,如果像《创业时代》里的黄轩和杨颖一样,一边谈恋爱一边创业,以爱情为主,创业为辅,也许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时代了。
泡沫在前线,用户平台没有机会。全靠用户的花钱意愿,平台绞尽脑汁赚钱。互联网是残酷的,互联网职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又到年底了。相信用不了多久,“某互联网公司核心项目员工拿几十个月工资的年终奖”“某大厂用最新版iPhone奖励全体员工”的新闻又会出现,美其名曰激励,实则是刺激。
毕竟这是少数人的狂欢。对于一些徘徊在互联网职场的人来说,他们2019年的经历不过是从一个冬天到另一个冬天。
他们也想改变。他们很难改变。
如果你能改变一个领导者
“我准备好去裸辞了。”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员工贝灿向新浪科技表示,虽然知道年底部分公司招聘名额受阻,裸辞之后很难找到工作,但她不能再等了,因为“领导除了瞎指挥什么都不知道”。
贝灿在这家公司还不到两年。主要工作是新媒体策划,负责微信和微博的日常运营。刚入职时,她自信地认为,通过合适的原创内容,一定能把自己账号的粉丝数和阅读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很快她发现,分管领导是她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大障碍”。
“领导不知道什么是新媒体,也不知道账号该往哪个方向走。”贝可叹了口气。“但是他很固执,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比如我觉得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他不同意,那他就必须按他的方式去做。就算数据证明错了,下次还是一样。”
贝残的领导是典型的“我不要你想,我要我想”的领导。《综艺中餐厅》第三季播出的时候,店长黄晓明就因为这种独断专行、强势领导的风格吃了不少苦头。不过在北灿看来,黄晓明还是略胜一筹,至少他“端了一碗水”。
北灿说,在季度总结会上,虽然其他组的经营数据都不符合要求,但只有她受到了批评。“后来领导对我的态度比较冷淡。估计是我没‘听话’。”
来源:领英中国2019求职体验研究报告
领英中国发布的《2019求职体验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裸辞的比例为52.8%。和北残一样,由于领导、团队、薪酬等公司因素,裸辞占比超过40%。某互联网公司HR向新浪科技表示,其实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氛围都是相对宽松平等的,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愿意选择在这里工作的原因。但是,被调到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朋友却不这么认为:“哪里都一样。领导肯定说你很好。先上进,总有泄气的一天,泄气的那一天就是新人入职的时候。”
约定的成长空间空在哪里?
张现在就职于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信息产品公司,服务期为三年。唯一的晋升可能就是成为正式会员。
“螺丝钉”是张鹏对他在公司角色的定义。“你只需要诚实地呆在那里,确保你承担的任务没有问题。至于其他的,领导不管,公司也不管。”
每日、每周和每月报告.....张鹏的工作被无数封邮件记录下来,他自嘲“内容基本相同”,因为每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他不明白为什么向领导提出换岗后得到的是“等一等”的答复,为什么在这里干了三年还做着同样的事情,琐碎、枯燥、无趣。
在加入HR之前,成长空的承诺变成了空。张鹏希望接触更多的新事物,并有机会不断充电和学习。现在他只能“消耗自己,无论是能力还是耐心”。张说他和其他同行聊过这个话题,大家都觉得“什么升职,什么潜力,大公司都这样,很正常”。
智联招聘CEO郭盛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如果一个企业只把员工当螺丝钉,就很难生存。当员工的贡献与企业给予员工的价值相同时,企业就无法发展。他认为,绝大多数优秀的企业都不希望员工是螺丝钉,而是发动机。“制造业时代强调螺丝钉精神,因为它需要系统化的大规模生产,但在服务业或者知识产业时代,企业需要创意者,需要智力创造。”郭盛说。
张动了跳槽的念头,但他坦言,在大平台工作久了,习惯了一切井井有条的模式和流程,渐渐地也就没有了斗志和精神。“我一出门就有点紧张。”根据前述互联网公司的HR分析,大公司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员工可能会觉得机械化,但稳定的模式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对员工的一种保护。HR进一步解释说:“说白了就是个舒适区。每个人都有。要想有所突破,就得自己去破。”
想涨工资,就得加班。
“我化身AI了,怎么突破?”从事内容审核的纪灵问道。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闻资讯和音视频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和用户画像,实现了相对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推荐。然而,机器分发具有局限性,难以防止虚假、低俗和暴力内容的传播。因此,人工干预成为互联网UGC内容审核的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纪灵一头栽进了内容审查领域,成为了她口中的“AI”。她和真正的AI一起,为平台的内容生态“保驾护航”。

来源:网络
任务重,即使下班回家也要继续完成审计工作。用纪灵的话来说:“如果真的决定要不要删,加班到晚上很正常。”
巨大的工作量背后,根本不是高薪。“没什么技术,只是重复劳动。”纪灵很无奈,内容审核岗门槛太低,根本没有薪资条件。“但我不想制造另一台只是一点点的机器。”
同样被当做机器的还有IT咨询从业者舒纯。“说得好听点,我们是咨询。说白了就是外包、保姆和便宜好用的劳动力。”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舒春和同事们经常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周末也不例外。最长的记录是连续工作四周。“公司把我们的努力当成理所当然,根本没有加班费。领导只会口头上说我们努力工作。只要不出事,大家默认都还活着。”
是生活在互联网职场的最低要求吗?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对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对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不能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让员工加班不付加班费是违法的,这是事实。但是,仍然有员工加班,拿不到加班费,这是现实。确实很少有员工证明加班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的成功案例。
裁掉一家正在裁员的公司。
有人担心加班,有人担心裁员。
网络裁员进行曲从2018年一直演奏到2019年,不知疲倦,从未停止。
从互联网巨头的架构调整、人员优化,到创业公司的降薪暗示、口头劝退,裁员被包裹在不同的理由中,尘埃落定。
岳回忆起自己与公司HR的对话时仍觉得好笑:“HR告诉我,公司正在考虑给我降薪,因为我是我们组里工资最高的人,甚至超过了技术,他们觉得不合适。”此时,她加重了语气:“我觉得太搞笑了,就直接甩了,‘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们招我的时候不是都同意很合适吗?’"
冯曾在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在此之前,她在几家互联网教育公司工作,都属于初创公司,入职时间都不长。“三个?我不记得我自己了。跳槽次数太多了。”
最终这家公司获得了某大型教育集团的投资,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CEO也入股了。不过,岳峰向新浪科技透露,公司上一轮融资还没有完全到位,接下来的融资也不是很顺利。此外,主体工程以外的新项目已经投产。为了节约成本,裁员已经提上日程。
技术、运营、产品、销售....................................................................................................................................................................“是让你主动离职,领导会给我们消息。如果不同意,下一步就是降薪,转岗。”项枫每月算了一下,三个月时间,公司流失了两百多人。
该公司的行为被岳峰描述为“过河拆桥”。“真恶心。我真的无话可说。既然公司这么想裁掉我,那我只能先裁掉公司,祝它早日倒闭。”她很快提出离职,并尽一切努力在假期找工作。现在,她即将进入下一家公司入职,无缝衔接。虽然还是互联网教育行业,但还是创业公司。
冯苦笑:“如果不能去创业公司,就不要去了。太不稳定了。”
没有生活的工作生活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雇佣关系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在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整体满意度仅为2.71分,不及平均水平。其中,选择一般的占41.1%,整体不满意的占38.9%。
来源:智联招聘《2019雇佣关系趋势研究报告》
在跳槽原因分布上,由于发展前景不好、工资低、工作不开心等原因离职的比例相对较高。,可以总结为“没前途”和“不开心”。
来源:智联招聘《2019雇佣关系趋势研究报告》
从事某知识平台运营的东万向新浪科技抱怨,自己因为工作彻底失去了生活。“你能理解睁开眼睛是工作,闭上眼睛很难,工作睁开眼皮是什么感觉吗?这是命吗?”
日剧《我,某时下班》截图
某小型电商平台UI设计组员工詹红对此深有感触。促销活动越来越多,对视觉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手术永远不会让你按时下班。突然就来找你拍戏,而且必须加急。一版又一版,操作终于满意了。发给业务端,第一版是最理想的。”

连员工的朋友圈都被“买断”了。文中称,广州裂变学院管理有限公司员工爆料称,该公司强迫员工发送公司产品、招生等信息。到他们的朋友圈,每天至少三个工作号,每天至少一个私人号。每周二,公司会在例会上检查员工的表现。
谈及互联网职场的这种现象,郭盛认为,员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朋友圈的发布应该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企业强迫员工造成不良情绪,朋友圈宣传只会带来短期效应。“这其实是对企业文化的破坏。”
来源:智联招聘《2019雇佣关系趋势研究报告》
《2019雇佣关系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在企业文化的要素中,超过80%的员工选择“尊重员工”,而高压的狼性文化受到抵制。要想在商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牺牲员工的生活质量吗?董直言:“今年连体检都不敢了。我的工作侵占了我的生活,破坏了我的健康。”
发稿前,新浪科技做了一个朋友圈调查,接收各种互联网职场相关的私聊。同时欢迎对目前工作满意的朋友留下公司名字。遗憾的是,没有公开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