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年终奖今年没有

核心提示燃财经原创作者 | 唐亚华 金玙璠 苏琦 孔明明 孟亚娜 闫丽娇编辑 | 周昶帆“购物车都准备好了,老板不发年终奖”、“XX公司年终奖发了个锤子,真‘发个锤子’”,春节临近,社交平台上大多数人最关心的还是年终奖有没有妥。但在倒闭潮、裁员潮密

冉金融原创

作者|唐亚华金齐孟李娇

编辑|周轶凡

“购物车准备好了,老板不给发年终奖”“XX公司给了一锤子年终奖,真的是一锤子”。春节临近,社交平台上大多数人最关心的是年终奖发放是否合适。

然而,在倒闭潮和裁员潮密集袭来的资本寒冬里,似乎并没有太多好消息。从年终奖“阳光”到少数人的特权,最后变成了“别人的”。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年终奖调查数据统计分析,2019年白领的满意度较低,满意度指数为2.24,满分为5分,只有30%的白领能够拿到年终奖,而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分别为66.1%和55.17%。能拿到年终奖的白领比例持续下降,平均水平为9547元。

很多人都说过“老板抠门从来不会让人失望”,但用一个词来形容年终奖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一无所有、尴尬、坑、没落,只有8.9%的人用它来当酷,1.5%的人尴尬。

在这家酒馆里,燃财和7位从业者聊起了他们的年终奖。这其中,有因为年终奖太少而被佛教徒对待的,有忍痛接受年终奖的,有被公司奇葩规则迷惑的,有一步步对公司失望的。

事实上,年终奖不仅是调整员工薪酬的工具,也是创始人态度的体现,更是下一年工作的方向,是公司发展的缩影。今天,我们来听听这些人的年终奖的故事。

这样的年终奖,离不开“佛”

程远,27岁,门户网站内容编辑

我不像别人那么在意,我们公司也不像有些公司那么深沉——有些亏损公司告诉员工,年终奖是根据公司盈利情况调整的;通常工资的80%发放,剩下的20%以年终绩效的形式发放,美其名曰“年终奖”。

我有多“佛”,我自己都不信。毕业到这家公司实习已经六年了。过渡期间的年终奖和中途续约的事我都没和HR谈过。当我成为正式员工的时候,年少无知,谈起来也不觉得尴尬。中途续约的时候正赶上公司连续三次裁员,吓得我不敢吱声。其实不管你问不问,大厂的年终奖还是应该发的。

为什么我这么佛?因为常年在外,我做秘书5年多,年终奖只有4000元,你可以理解为“过节费”。我一听我有多少钱,我就知道我为什么是佛,为什么公司没有套路,因为这个钱没什么好的。

不仅是我,我们整个集团,甚至我们公司都特别佛。比如有季度奖金,如果领导提前知道,只会提前告诉我们“这个月可能会有奖金”,我们就听。我们绝对不会打听,也不会私下讨论。为什么?因为我们部门不被重视,很少有人能拿双A绩效,一般是A或者B,公司评职称升级,我们也很少能拿到部门名额。公司为什么是“佛”?因为我们行业不景气,我们公司在互联网圈早就被边缘化了。

我不用租房,所以我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虽然我已经有孩子了,但是感觉压力不大。这份工作不加班,时间也很充裕,还能照顾家人。对我来说,性价比高。我对工作收入的要求是能跟得上CPI。

年终奖那天晚上,我和同事聚餐。

小白,27岁,咨询公司合伙人

我在一家小咨询公司工作。2016年,原老板外出创业,生意由两个合伙人接手。那是我入队的时候,队伍不大,十几个人。

两个合伙人是很好的姐妹,有时候在经济上可以说是“有些奢侈”。他们的工资其实没那么高。有一次我听到他们和财务部聊天,说年底了,我想看看公司还剩多少钱,分给大家。我马上就财务告急,说明年要留着做生意。

我们业务整体收入有限,大家都很辛苦。2019年核心团队有些流失,赶上经济不景气,招不到人。7月合伙人决定解散团队,一直到年底。

我从毕业就在这家公司,每年的年终奖也是水涨船高。第一年实习,多给我一个月的实习工资。第二年工资7000元,年底拿了一万块的奖金。第三年工资涨到9000,年终奖2万。

我对年终奖的评价不是基于它最终的数量,而是基于每年的变化,我在其中的成长,以及老板对我的认可。从这一点来说,我对自己这几年的变化很满意。

2019年夏天,因为我的业务表现不错,团队的核心项目基本都由我负责,所以我被提升为合伙人,分了一部分股份。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公司就准备解散了。其实当时我的股份协议还没签,但是合伙人还是把答应给我的股份折算成了给我的年终奖,大概是半年的工资。2019年正好是我在老家买房的时候,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规划。这笔钱正好派上用场,还算比较幸运。

拿到年终奖后,那天晚上我们办了个告别晚宴,饭桌上每个人都发了1000个红包。大家都很用心的交换礼物,同事之间能有这样的感情真的很不容易。

回想起来,我的年终奖一年比一年高。我也可以说我在团队里做了一些“没有我”的事情,这也是老板肯定我的一种方式。

现在如果面试其他公司,我不会单独问年终奖多少,而是会评价薪资待遇的整体水平。比如某公司工资16。即使不提年终奖,我也能算出我所在公司的平均工资。年终奖只是个名义。除了腾讯游戏这种赚钱的部门,大部分人都不指望一笔年终奖能提升自己的整个收入水平。

你拿多少年终奖,取决于公司的效益和你创造的价值,以及老板对你的认可。不管是年终奖还是其他什么方式,我都不太在意。某种程度上,年终奖考验的不是员工而是老板。

相对于年终奖,公司的成长更重要。

29岁的周希是一家影视公司的员工

公司今年没有年终奖,因为公司今年整体效益不太好,整体KPI没有完成。领导说年后会有一些奖金,但还不知道怎么发。

我负责收入。出去谈生意一般都会有提成,对年终奖也没那么在意。这几年来,我的工作经历相当曲折,老是换来换去,所以一直没有拿到真正正经的年终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拿过一次,当时工资低,月薪5000,年终奖5000。

前几年找工作,一方面会考虑公司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会考虑对自己业务的成长是否有帮助。工资虽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是我能不能在这份工作中成长,创始人是否真的认可我。

我在这家公司一年多了,是上一家公司的老领导。因为之前的公司出了一些意外,太乱太动荡,所以他选择了自己创业,拉了一些老员工。

我也想过离开这家公司,但是这两年娱乐市场不景气。很多公司做的不好,大公司的坑都满了。不知何去何从;况且现在的创始人我都挺看重的,今年一直在想各种创收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成长。

明年我就30岁了。来北京五年多了,还是没有大的成就。看着身边的同龄人升职加薪,也会让你自我怀疑,情绪低落。有时候想回家找份工作,又不甘心。毕竟我是来北京进入娱乐圈的。我认为2019年的经济寒冬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可以看到更真实的自己。

在成长中的公司,我会更加关注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在小公司,你获得的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去年花了很多时间梳理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今年会继续看机会。如果去大公司找工作,我会更看重实际工资和年终奖。

为了降低离职率,公司要到年底才发年终奖。

楠楠28岁互联网企业服务公司营销人员

我们公司的年终奖是过完年发的,只有一个月的工资。我之前在事业单位没有年终奖,只有一袋米和一桶油。来到这家公司就开始领年终奖了。

虽然我们的年终奖是和KPI挂钩的,但是我们制定KPI的标准是“如果完不了就是好标准”,所以一般是完不了的。事实证明,这不会影响我们的年终奖。

我们公司也是在员工内部集资,赌公司的效益,分几档。第二档按照年化收益的10%来分配,其实比一般的理财收益要高很多。但是要一年才能拿到。人们是否在这里还不确定。一年内会优化。

我觉得公司要到年底才发年终奖,只是为了降低离职率。我理想的时间段是春节前。毕竟我们是连卫生间都放不下纸的公司,四月份发我也能理解。给它是我的良心。但是,这种支付形式不会留人。如果是我,当我有了经验和资历,有了更高的薪水,我会马上离开。我能不能拿到年终奖不是问题。

去年的年终奖还是花了。去年花了很多钱,基本上决定不了钱去哪里。但是有了明年的年终奖,我肯定会买理财。如果年终奖一年比一年低,那要看我担任什么职务,有没有期权和股权。如果没有,我不会接受。

一个月的年终奖没了,因为新员工入职会少一个月的工资。

路遥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员工,今年31岁。

以前公司的绩效B是4个月的年终奖。今年调整为3个月,并宣布今年晚些时候发放。虽然我没有直接砍年终奖,但是我确实有点难受。

去年公司年终奖减半。因为公司出了点事,大部分人都觉得可以理解。往前走,我们都会付出重奖重罚,不会对小条款较真。现在我认为该公司正在失去它的文化和风格。

宣布调整年终奖后,领导问有没有抗议。当然,没人敢。私下里公司对奖金保密,不允许互相讨论,所以没人讨论。

而且公司对于年终奖调整的解释也特别苍白,只说因为事情比较复杂,财务周期比较长,所以年后再发。但我还是不明白。薪资团队在做什么?这不就是他们的KPI吗?今年中国新年的日期提前了,这不是一个突然的事实。你为什么不提前计划?

另外,把4个月改成3个月的解释是,HR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谈的是15的薪资,但是我们之前招聘的人有的谈的是16的薪资,现在突然降了。我们以后可能管理不好团队,也很难说服所有人。

而且公司提出优化高管。以前觉得开完年会更好,今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很焦虑。

年终奖是平衡员工工资的工具,也是明年工作的风向标。

黄伟,32岁,黄伟工场创始人

在中国,年终奖是一种既定的、特殊的薪酬工具,用来平衡员工的薪酬,满足员工的期望。公司有没有年终奖,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公司的经营环境。我觉得有能力的话,还是要割出一池来发年终奖。

再看员工目前薪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或者说员工之间的竞争与平衡。很多老员工工资倒挂,年终奖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方式。三是参考历史。如果公司每年都发,不突然发就不好说了。当然,如果员工入职时公司谈的很清楚,而且薪酬本身有竞争力,员工薪酬体系平衡,没有年终奖也很正常。

然而,大多数创业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不够,通常给出的薪酬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如果年终奖没有表达出来,员工会很沮丧。

另外,年终奖应该通过计算员工应该如何分层来发放,比如优秀员工和差不多员工应该给多少,分层规则是明确的。对于员工来说,他们知道如何在来年努力工作。年终奖要用在员工期望管理和新年规划上。这将是一个风向标,根据你今年奖励了什么,明年我应该如何努力。

如果实在发不出年终奖或者不想发年终奖,可以给员工涨工资,保证留人和用人的平衡。如果过年一点意义都没有,那么接下来的春天就是招聘季了,很多人会离开。当然,公司情况不好,可能要裁员。如果不发年终奖,大家都会觉得很清楚,可能会自行发展。

一种是阿里巴巴这样的上市公司,财务年度可能是每年的4月。另一种是公司现金流不够好,需要缓一缓,因为很多销售型的公司新一年业绩都不好。可能公司是想把人留在心里。

我觉得公司现金流各方面都不错。我们应该信任员工。年前就发了,因为很多员工回家需要花很多钱,比如交通费、给长辈的费用、礼物等。事实上,不可能把前年前后每年的一部分都分配出去。也许员工的接受度会更好。对于拿到年终奖后跳槽的员工,如果用正常的逻辑思考,说明你公司的问题不是年终奖,而是有更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创始人还应该管理好预期。不要年初对员工吹大牛,年底却不能兑现,员工对你的信任度就要打折扣。其实年终奖考验的是创始人。如果他心里有员工,他会努力创造更多的条件。如果没有,他会找理由不给年终奖。

我接触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太了解自己的薪酬结构。其实进入职场后,首先要完善这方面的观念,比如五险一金缴费基数,年终奖是固定还是根据业绩浮动,创业公司的期权分配机制等。这些都要在录用的时候说清楚。但是如果你是在学习成长阶段或者是在行业内,我个人建议你不要太在意这些细节,专注于发展,学会了技能就能赚更多的钱。

假期的前一天,我被解雇了。我能不能拿到年终奖是个问号。

温朝勇是一名28岁的线下教育从业者。

公司13日开始放假。放假前的最后一天,突然被通知下岗了。没有N+1,工资要发到1月底。年终奖按正式入职月数除以12,再乘以月工资。

被裁之前没有太多预警,但隐约知道公司从2019年12月开始裁员。想通过裁员减少年终奖支出。因为公司年终奖怎么发,换了好几次。聘任协议是给三个月工资,但今年说要按一定系数。所谓系数就是这一年的评分,综合了全部门同事和领导的意见。按照评级标准上报后,说年终奖不按系数,直接发一个月工资。后来他说不要月薪了,要按照A、B、c三个等级固定支付,最后算算人力,还是一个月的工资,但是要按照入职时间/12乘以月薪。公司成立3年以上,工资最高3个月。

对我来说,我正处于一个尴尬的节点。第二天就放假回家,第一天就被告知下岗了。就算被裁了,这样的公司也不值得。当我知道公司频繁裁员的时候,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在2019年底,我曾经和老板提过一个待遇的变化。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加班无数次,老板用一种很极端的方式拒绝了我,让我觉得很冷。另外,我不喜欢公司在裁员和升职制度上的不专业表现。

年前就下岗了,年终奖也算过了。不知道给不给我。离职的时候我问过人力资源,她没有说没有,也没有明确说有。本来6号发年终奖,后来就推到节前了。后来说年终奖是15号跟工资一起发的。现在工资已经发了,不包括年终奖。年终奖会不会发,什么时候发,还是个谜。但是我已经把一部分年终奖花在预算上了。我已经用花呗和信用卡给自己和家人买好了新年礼物。如果年终奖没了,年后还面临失业,我会觉得一年都没开好头。但实际上我已经克服了。今天刚看了企业家自杀的新闻。虽然我不认同公司的做法,但我尽量理解每个人的不同立场。2020年,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消化负能量!

*文中的说明文字和图片均来自Pexels。应采访对象要求,程远、小白、楠楠、周希、路遥、温朝勇为化名。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