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周站在了芯片行业的风口浪尖。“高价挖人”“工资暴涨”是过去的行业规范。陆先生是一家上市芯片公司的IC设计工程师。在这个行业工作两年后,他的工资增加了两倍。
在北京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工作的王先生,会被同事们称为“王工”。王先生也是的博主,“冰儿消食片”。1996年出生的IC工程师。他去年毕业,加入集成电路行业一年。他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公司一款AI芯片和一款CPU芯片的研发。上任第一年,接触整个RD流程收获最大,有机会参与从拿到产品部的策划书到拿到流片的学习。“它给我带来了不错的工资回报和工作成就感。”

“IC现在在国内处于大发展时期,市面上的薪资普遍很高。两年内工资翻三倍已经很吓人了。”陆先生说。2020年电气专业毕业后,陆老师转行做IC行业,工资比同专业的同行高很多。很多同学月薪一万左右,和他刚入行的时候差不多。
一年时间,王先生的工资涨了30%~50%。“这是常规水平。如果去市场,选择跳槽,可能会高很多。现在有点疯狂。很多年两年的工作经验,也会为了涨工资而跳槽,这在业内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培养一个工程师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王先生说。
面对“卡脖子”的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培养。去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发的学位[2020]30号正式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1”,属于新设立的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
然而,变化正在发生。一位芯片行业的猎头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今年芯片公司招聘需求萎缩,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作为从业者,陆先生和王先生也深有同感。之后芯片行业也需要秩序,回去自己解决技术问题。
高薪招人
陆先生于2020年进入芯片行业。2019年后芯片行业火热,今年也是IC企业开始大规模扩张的时候。陆先生的公司也将在2020年扩张,员工数量将翻倍。
鲁先生相当于跨专业进入行业。他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他的同学较少从事半导体行业。他说自己学校是电子大学,在校学习期间接触了很多ic相关的内容。“当时正好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在招数字IC,我拿着不错的工资进来了。”
2020年刚毕业的时候,陆老师赚了一万多点,两年内工资翻了三倍。他的同学去的都是电气电子信息方面的对口公司,比如自动化公司,电气设备生产公司。工资不低,月薪一万左右,但远低于陆先生。
王先生于2021年7月毕业。当时他有六七份录取通知书。此前,他的硕士是湖南某一流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个专业和北大联合培养学生,所以他第二年和第三年在北大学习,然后留在北京工作。他出生于专业阶层。他说,今年班里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王老师提到,以前IC专业可能算是稍微冷门的专业,但是近三四年来变得非常火,招生也扩大了,很多其他相关行业也转行了。“新成立的创业公司数量增加了。稍微大一点的工厂,都是开始新的产品线,想扩大一部分人的招生。以及全国各个地方省市也在扶持这个行业,进行一些补贴。只能说这个行业真的很缺人。”王先生说。
王老师接触的一些公司同事,2013年到2014年硕士毕业的时候,收入只有七八千。2017、2018年之后,这个行业的毕业生薪资一直在涨。2022年硕士毕业生大部分能拿到20~30K的月薪。公司里很多80后的技术负责人年薪都是百万。
王老师接触过的大三学生,在工作中基本都会选择IC专业。“他们对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觉得未来发展有前途,都会愿意来。”王先生还向记者透露,其公司2022校招生的工资已经达到50万。“在我们这个行业,今年这个水平也很正常。”王先生还提到,优秀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将会更多,超过70万人。
BOSS提供给经济观察报的数据显示,芯片行业的热门岗位有芯片验证工程师、模拟ic设计工程师、芯片测试工程师、芯片后端设计工程师、芯片架构师等,月薪大多在25000-50000元,部分岗位上限可达7-9万元。
高薪背后的挑战
“由于芯片RD的特点,RD周期长,而RD难度大。属于那种高科技密集型产业。一个芯片会投入很多人,很多精力去做,根本避免不了不加班。”陆先生说。
在学校,陆老师觉得自己能力很强,什么都很快熟悉。但是进入芯片行业后,他发现做芯片是一件特别细致的事情。每一步都需要检查,稍有不慎就会出错。“犯了错误,芯片就当砖头收回来了,相当于一个公司。至少半年的投入都白费了。”陆先生说。

“我们是一家设计公司,只负责整个芯片RD的前端和制造过程。”陆先生说,“光是我们的芯片设计,至少有20到30个步骤。然后交给SMIC或TSMC等代工公司生产芯片。最后交给封装测试厂商,把芯片封装成一种我们看得见的芯片。其实还有很多小芯片是看不到的。”
陆先生说,包装检测也有很多流程。几十纳米的芯片都是高精度的,难免会有一些误差,这就涉及到如何测试和检查。不仅是做出来的,做出来之后还有问题要分析,需要分析的手段。这也是一个难点。
王老师提到,即使专业课进入岗位,也有一个适应岗位的过程,比如一些软件,一些具体的实用工具,学校一般是不学的。“有些转行的人,可能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弥补的东西更多。我看到了一些变化,可能理解的比较慢。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填补空白。”
在工作中,王老师也意识到了国内外技术的差距。“我们公司的一些高管都是70、80后的清北硕博人。他们也有在国外学习技术的经历,接触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回来。他们接触的东西比我们多得多,也能反馈出国内发展相对缓慢。”王老师说,“算算,这个行业在国内真正发展起来还不到20年,在国外实际上已经至少四五十年了。其实不是说我们比他们差,而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发展时间比他们短。”
王老师说,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才,就得在他们身边,向他们学习,看看他们十几年的经验是怎么积累的。
王先生的公司工作时间很灵活。“你不要打卡。你一般早上九点十点到公司。下班后正常情况是六七个,一般都是965。”王先生说,“加班其实要看项目。当项目进展到你的阶段,你可能会多干一点。没完成就多干一点。加班最晚也就10点或者11点,凌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通常项目还没来找你,你灵活安排比较容易。”
同样的技术人员王先生认为,集成电路行业没有互联网35年的危机。“这个行业比较有经验,跟互联网不一样。到了35岁,还有先进的技术要学。可能一个芯片两三年都没研发出来。35岁,工作10年左右,可能只流过个位数的芯片。市场需要有经验的人,35到45岁会更受欢迎。”王先生说,公司很多80后技术人员都很有动力带领新人做项目,工资也不会少。
不过王老师提到门槛越来越高。本科出来之前,也可以进入集成电路行业。这两年校招基本都是硕士,也会更倾向于有课程背景和相关实习经验的人。
陆先生同意,现在加入行业协会更难了。2020年,陆先生刚入行的时候,正好赶上公司的扩张期,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有相关学习经验和软件使用背景的人更容易进入这个行业。“现在一个词——‘量’,大家知道这个行业之后,大家都去学这个东西,申请的门槛就更高了。招聘更倾向于科班出身,微电子专业,学历也倾向于研究生。”
老问题和新问题
一位芯片行业的猎头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今年芯片公司的招聘需求有所减少。“今年很多公司都慢慢开始锁岗,这已经不是什么商业秘密了。比如地平线从4月份开始基本停止招聘,英特尔现在基本没有岗位招聘。去年有些公司缺人。只要是相关专业的,毕业五年内都可以转行,企业会提供行业培训。目前来看,今年整体市场偏紧,不仅是芯片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这位芯片行业的猎头说。
经济观察报从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获得的数据显示,近四年来,高科技智能硬件行业的人才需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从2021年开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迎来稳步增长,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21年第三季度,达到人才需求高峰。其中以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电、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等高科技硬件为代表,推动了行业人才规模的扩大。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IT行业裁员影响,2021年第四季度该行业人才需求略有下降。
上述芯片行业猎头表示,每年年底,每个公司都会查看次年的招聘需求。到去年下半年,整个行业的需求量非常大。今年上半年后,招聘开始减少。“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现在集成电路公司不多。前段时间有公司融资10亿,但对于芯片行业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大的融资,做芯片的成本很高。”
“一般芯片行业招人基本没有预算上限,招聘经常超预算。”他们招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不是花多少钱,而是招不到人。"上述芯片行业猎头表示。
“其他行业,比如AI行业,招的都是自动驾驶岗位的人。考生之前可以做过机器视觉。只要有相关经验,转行相对容易。但是对于芯片设计岗位,尤其是从事仿真的岗位,考生是不能从其他方向调过来的。这个市场可能只有几百人。公司多了,还是有那些人。高级从业者供不应求,短期培养不出来。”上述芯片猎头表示,从事这个行业5年或10年以上的人很少。虽然现在芯片公司很多,但是大部分芯片人才都是从华为海思挖过来的。

“去年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但是拿高薪会比较难。今年和一些人聊了聊,得知工资不会降,校招工资会稳步上升,但被录用的难度会更大。”上述芯片行业猎头表示。
上述芯片行业猎头表示,芯片是传统行业,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现在中国的这种头部效应慢慢出现了。你已经可以知道哪些公司会走在前面,哪些公司会落后。招聘需求也将趋于稳定。这些行业公司不会有那么多人,对背景要求会更高。“一些比较前沿的团队,我之前给他们推荐过,基本上只要是博士毕业的,甚至是一些顶尖学校的。”上述芯片行业猎头表示。
至于加薪,这位芯片行业的猎头表示,还是要看三五年后,个人项目经验和公司业务不匹配的时候,匹配度能达到非常高的涨幅。“一般来说,不是特别不正常。翻倍还是比较难的。从最低点开始,可能有两倍或三倍。”
陆先生和王先生都认为集成电路是他们长期的职业方向。陆老师认为,IC没有互联网需求变化快。它其实是工程,不像应用。特别需要经验,行业会比较稳定。
“现在国家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做,那么后一代人就更难突破这种技术封锁。希望更多真正想做芯片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少一些为了短期利润而冲进这个行业的投机者。现在确实有少数创业公司,会造成一种错觉,好像芯片行业很繁荣。其实并不是。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我们的技术积累。后来不讲故事也能赶上欧美,需要吸纳真正想做这个技术的人才加入IC行业。”王先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