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忙碌,赚取我们认为应得的那一部分薪水或利润,虽然很辛苦,也想改变,但却不知道如何改变。假如你学会了营销策划,学会了如何借力和整合资源,那么赚钱,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或许下一个百万/千万富翁——就是你!
免费模式虽好,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就是说你要吃一顿午餐,饭钱肯定是要有人付——不是你直接付,就是由某个和你利益相关的人来付。藉此,日本一家名叫“样品实验室”SampleLab 的商店,设计了一个免费的平台模式,既满足商家信息收集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免费消费的愉悦,同时自己还能实现盈利。
只要成为“样品实验室”的会员,不仅可以免费在店里试吃试用,还能带走至少五件商品。商品由商家免费提供,盈利主要是向商家收取“上架费”和“信息反馈费”。
这家位于日本原宿的“样品实验室”,里面布置得很像一家超市,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如化妆品、食品、电子产品等。
但是,这家店特殊的地方在于,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试用品,你不仅可以免费试吃试用,每次还可以免费带走至少5件的试用品。这是不是很爽?
不过,只有成为会员才能享受这些免费的待遇。你只需交纳 3美元的注册费,再加上10美元的年费,就可以成为会员。这样,你会在手机上得到一个二维条形码,每次光顾“样品实验室”时都会被扫描一次。新注册会员,每次试吃试用后,只能免费带走五件商品。不过你可以升级,这样能带回家的商品就越多。
怎样才能升级呢?方法很简单,通过填写反馈信息来获取积分奖励。比如,你在一年内积分累计到一万点,就成为中级会员,每次能带走七件试用品;再积累一万点就成为高级会员,可以带走的商品上升到十件。
来“样品实验室”的人,大多数都是都市的女性白领,这些人追求生活质量,更追求经济实惠,小日子过得满打满算。这样的好事,自然乐此不疲。
为了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样品实验室每天限制800人进场,因为太受欢迎了,会员必须提前两周预约,店里面一切的登录、报到都用手机处理。预约成功后,凭手机短信通知的条码入场。
如果预约的时段太多人了,还得要用“抽签”方式来决定!那么,“样品实验室”的商品从哪里来呢?不用担心,这些商品全由商家免费提供,一次最多能展示90种商品。
对于商家来说,在“样品实验室”摆放商品,不仅能打广告,而且主动到店里拿试用品的消费者,比广告公司找到的受访者更接近“一般消费者”,他们通过填写在线问卷调查、纸质的调查表或接受手机调查来反馈信息,所以商家得到的反馈信息,也就更真实。那么“样品实验室”的利润来自哪里呢?
一是收“会员费”。
二次是收“货架租赁费”。因为“样品实验室”的知名度,商家不仅愿意免费提供试用品,甚至愿意支付2000美元,展示时间为两周。
三是收“信息反馈费”。会员提供的反馈信息,对商家非常有吸引力。而商家要想获取这些数据,需要支付4000 美元的信息费。
据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一书介绍,“样品实验室”总收入55 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两项:货架租赁费36 万美元,消费者信息反馈费14 万美元。而会员收入仅为5 万美元。样品实验室2010 年开始在全球展开连锁经营。
投资人士袁同舟点评:
一种新模式对传统模式的替代总是能够很好地吸引眼球,单点的成功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但是能够做到多大,必须考虑其存在的一系列局限性。“样品实验室”的会员本身是一个非完全样本,会员群体有闲散时间、关注小利的特点,其局限性较为突出,很多时候并不能作为“一般消费者”的代表。专业的试用人员可能会应运而生,他们的角度可能偏离真正的消费者,尽管能很快地对产品从多个角度提交各方面的反馈,但对厂家可能会产生误导。
“样品实验室”如果能够吸收传统市场调研、产品反馈模式的优点,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库分析,有效性将可以得到更好地保障。“样品试验室”还可以考虑介入到工业设计环节,与企业更深层次的合作,这些包容性的创新可能会取得更大的空间。
本刊专栏作家陶涛点评:
样品实验室虽然免费,但产品是实体产品,都是有成本的,不可能无原则的放大。样品实验室设立在原宿地区,其实租金不便宜,否则就无法吸引人流。企业一年收入才55万美元,按照5万美元一个人的薪酬测算,收入可能只够5个人的工资加上租金,未必达到能快速复制商业模式的地步。
此外,如果复制样品实验室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贫富差距较日本大很多,会出现超级排队长龙,与其免费不如低价,照样达到效果。
我是策划先行官,希望以上案例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后期还会有更加精彩的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