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个不想赚钱的人!
赚钱是每个人的天性。之所以不用本能,是因为自然包含了一种欲望但本能没有这种意图。
最近看了几本营销和文案的书,都是一样的思路,策略,方法。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玩法——天道,几乎所有营销人都知道。
两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推荐我看这部剧,因为当时我对宗教文化非常感兴趣,这部剧包括道教、基督教和佛教。但是,当我打开第一集的时候,因为别的事情搁浅到现在。
当我重新开始这部剧的时候,我觉得丁元英的状态就是我渴望的状态,不为外界所动,不为无效的东西所动。突然觉得肚子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却说不出来。
我开始尝试把一些深刻却简单的道理和人生做比较。其实一部剧反映的无非是编剧自己的理解,而你能体会到多少,是你经历的问题。
每天都能看到一大批人在为赚钱发愁,为债务发愁。当然我也有这个担心,不然我也不会开始思考。
不可否认,我曾经是一个价值观比普通人更扭曲的人,接触过一些各种宗教的人。
但是那段时间,我很讨厌自己。感觉身上充满了恶心的世俗味道,也没看到赚了多少钱。
相反,后来当我对宗教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教堂、寺庙、慈善机构里流连的时候,我多了一点安心和体验,但我的生活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现在关于赚钱的圈子数不胜数,项目,各种培训,各种机构,各种微信群。
其实在很多培训中都说过。今天,既然成为一个赚钱的人的第一步只是一句话。
先做一个不想赚钱的人!
既然是为了赚钱,那就看看剧中的三个角色:叶晓明、刘冰和冯世杰。
同时做起了音响生意,但最终刘冰自杀了。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叶晓明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总的来说是亏损的;冯世杰拿到了股份,拥有了自己的企业。
刘兵总是抱着想赚大钱却不提升自我价值的心态在做;叶晓明认为这是一个做些事情的机会,冯世杰真的想为王淼村的人们做些事情。
这就是做一个不想先赚钱,反而可以赚钱的人的例子。
成为一个不想赚钱的人,并不是说你要把自己培养成世界级的人,而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赚钱需要通过做事来实现;而人的精力绝对有限。当你太专注于赚钱的想法时,你的精力会被内在消耗!
当你确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不用一直担心梦想的钱和数字了。相反,你应该专注于事情本身,把它做好,钱自然就来了。
也就是说,赚钱是附带的。当然,扭转这种逻辑需要一定的时间。
用营销的话来说,就是先贡献价值,贡献10个点才能获得1个点的价值,但是重点在哪里呢?
贡献10个点价值时的心态是不是一个不想赚钱的人的心态,这很重要。
佛教讲各种唯心主义,一切都是唯心主义创造的;说基督教在你生活中的作用来自内心;都是指向内心的,所以你用心做什么,自然就决定了你的结果。
刘冰、叶晓明和冯世杰在《天堂》中就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心为根,根正,身正,行正,财路正,财源滚滚。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道德配不上一个职位,就会有更多的灾难。”同样,“不配得欲望,必有饥荒。”
所以第一步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照顾好自己内心的欲望。哪怕你十天半月不出门,什么都不做,不吃不喝不睡,让别人骂你疯了,先和你的欲望达成共识。
让我心中的欲望暂时饶你一马,然后开始我们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