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来源:一个娱乐观察
“我们没有理想,没有方向的流浪,只是梦中的麦田,保持着一片金黄。”来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首歌很适合知乎。
没有了做内容的理想,商业化就迷失了方向。原来的高大上的梦想,其实是一堆金色的泡泡。
十年来,知乎分享了从李开复等大佬的秘密后花园到“假大佬”的新编故事,刚刚结束的娱乐晚会“知乎的《答案的冒险之夜》更是粉碎了高端大气的深度知识。
罗伊粉丝万万没想到,当初在知乎与直男的骂战还没平息,知乎却主动拥抱了罗伊。Roy演唱了知乎的概念主题曲,成为知乎首届娱乐晚会的主持人,确实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知乎不遗余力地推广这场与知乎用户画像完全不同的晚会,甚至在首页标题栏贴了一个标签,标签里是一排排不真诚的付费吹捧,标签外是用户的非议。
这是一场招股书式的晚会,看中的是吸引潜在投资人的眼球,却彻底撕裂了知乎上的原生知识问答用户,留下了一个离“二流微博、三流贴吧”越来越近的知乎官方。
但事实上,一个非常残酷的问题摆在面前。对于一个社区来说,抛弃用户意味着离死亡不远;对于逐渐商业化娱乐化的知乎来说,如果不嫌弃这些“老人和年轻人”,你想成为另一个豆瓣吗?
事实上,自从接受了Aauto quickless的投资后,知乎的困境已经变成了一个难题:知乎需要做的不是强化自己作为国内知识问答兄弟的角色,而是如何迫使自己从一个平庸的短视频裁缝成长为一个“四流”的Aauto quickless?
智虎还没搞清楚自己是谁。
2019年,当知乎的用户在疑惑知乎会不会变成微博或者贴吧的时候,Aauto Quicker给出了答案。
2019年8月12日,知乎宣布完成F轮融资,总金额4.34亿美元。本轮融资由Aauto faster领投并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的原投资方继续跟投。而Aauto Quicker第一次成为知乎的战略投资者。
CBN总结了Aauto Quicker投资知乎的三个逻辑,一是相同的产品价值观,二是增加提供内容的用户数量,三是防御字节跳动Tik Tok,对标产品问答。
据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力介绍,知乎是在做知识分享的同权,而Aauto Quicker是在做短视频分享的同权。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周源和苏华其实在做一件事,知乎的用户和Aauto更快的用户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平台商业化的燃料。
两年后再看这笔交易,给双方带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Aauto Quicker日活用户从2019年的2亿增长到3亿,社区调性从东北老铁路在线疯狂到记录生活的全景社区。它不仅成功秒杀了竞猜空,打退了Tik Tok的进攻,还抢在了Tik Tok之前,成功IPO,成为“短视频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约1.39万亿,超过了JD.COM、小米、网易等在商业化方面,根据a auto quickent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 Aauto Quicker电商生态报告》,a auto quickent电商的GMV两年增长1000倍,交易额突破2000亿。
这说明Aauto Quicker找到了直播电商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支撑其万亿市值的重要抓手。
但是对于知乎来说,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知乎2020年月入1900万。作为一个综合性社区,其月活跃用户仅相当于职业社区腾讯体育和手游分享社区TAPTAP。要知道,知乎有3亿注册用户,而TAPTAP只有5000万注册用户。可以看出,知乎并没有用户粘性大,但真实活跃度一般。
智虎会活在2020年,出处很好分析。
2013年开业前,知乎是一个高端、高活跃度的社区,后来周源用了8年时间摧毁了“主角光环”。
知乎的现状有两个原因:
第一,用户的“三减”。
“三低”是指年龄小、收入低、工作时间短。知乎15至25岁用户占比已达70%,以学生和职场小白为主要用户;
第二,内容质量低。
凤凰城。com报道称,自2018年知乎全面商业化以来,与体型和颜值相关的问题阅读量已超过百万,并经常出现在用户的时间轴上。“你见过最性感的身材是什么样的?”平台浏览量超过7000万;“女生身材好是什么感觉?”1000万以上的浏览量等。
“刚开始玩知乎的时候,‘暴露’是一件很被鄙视的事情,连投诉选项的答案都有另外一个理由:‘图片与答案无关’,表情包可以投诉。”一位早期用户说。
靠“女生穿的少”这样的问题来维持知识社区的人气,注定不是长久之计,存在一定的隐患。
智虎关于女性身材的回答
《风眼》栏目批评道:“博眼球的软色情内容在用户数据上是有效的,但与知乎的初衷相去甚远。”
“2018净网行动”期间,北京公安网在知乎平台发布了一系列问题,涉及买枪、非法开具发票、网上招妓、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制售假证、出售考试作弊工具等7种违法信息。
智虎还没搞清楚自己是谁。巨头喜欢它的唯一原因是它的内容有价值,用户相对高端;资本看到的是用户多,商业潜力大。
但潜力不代表赚钱,就像大家都觉得知乎高端,但它的主要用户不是。高端内容和用户在知乎也有,但最后都被稀释了。
知乎的定位越来越模糊,结果商业化之路更加艰难。
知乎还没想好怎么赚钱。
在内容上,早期知乎获得资本青睐的方法论是反潮流、反套路的。
在大家都在花钱买用户的时候,早期的知乎没有跟风,而是精选内容,邀请制是封闭的,所以有千人走的趋势。
前期,知乎成功吸引了众多大腕如张小龙、李开复、许小平、王小川等各行各业的优质人士,并由此搭建了一个“有说有笑有学问,没有丁白”的精英知识问答社区。
李开复,王小川知乎主页
但在商业化上,知乎一直在追风,不择手段,从不考虑为什么。
a站和豆瓣用户被称为网络上最不值钱的用户。周源一直避免智虎变成他们。
作为一个内容社区,赚钱的机会并不多。除了原生广告,所有的内容平台都在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
依靠游戏的哔哩哔哩和依靠电子商务直播的a auto faster都在其中。最差的是豆瓣,拍电影电视宣传片就能养活自己。
但是知乎不想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它做了大量的商业探索,比如网文、知识付费、直播、送货,基本都是借助年度人气推出新的商业产品,但至今没有可持续的主营业务形式。
2016年,付费咨询大行其道,知乎让它物有所值。微博付费问答是粉丝和明星的直接连接,但显然知乎既没有明星也没有粉丝,还是算了吧。
2017年,知乎组建了规模超过400人的商业化团队,逐步将知识服务和商业广告作为业务变现的主要法宝。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知乎的主要广告客户,包括JD.COM、拼多多、莉莉斯、米哈游和本次知乎晚会的赞助商金典有机牛奶。还有很多灰色广告,星座算命,激情约会,真假难辨。
同时,知乎还探索原生广告模式,即广告主邀请知乎撰写软文,知乎有所作为。
可惜软文与知乎标榜的高质量问答背道而驰。一个品牌问答下,通常前三个回答都是欢呼,后三页全是揭穿。矛盾不可调和,智虎也无能为力。
2019年,随着网络视频行业会员业务的大发展,知乎开通了选盐会员功能,与中国移动等电信公司开始了充送会员的活动。目前知乎盐选会员的口号是:“开通会员,享受10万+优质内容”。这是只有天才才能想到的办法。
内容可以广泛传播,需要很多人看到;会员就相当于一堵付费墙,限制了内容的传播。
网站有独家版权内容,所以付费会员是有价值的;知乎的付费内容多为小说传记连载,吸引力不足以支撑一个会员制,内容端只是需要广泛传播提高影响力。
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模式,说明知乎并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会员业务,只是看到别人做了之后,就想自己做。
知乎短视频没有大v。
2020年,知乎全面启动视频商业化,拥抱短视频直播。
奇怪的是,短视频平台通常是现有用户的自制内容,其次是专业机构的PGC内容,然后会举办聚会,达到一定量才开始商业化。
只是知乎年初喊口号,年底要开晚会。然后通过贡献视频的奖励吸引用户贡献。又一次,知乎逆势而上,而这一次,从用户到媒体,都是怨声载道。
知乎不是原生视频社区。为了匹配视频的商业化能力,它需要在一年内“得罪”所有人,毫无顾忌地将短视频废水和工业垃圾倾倒到知乎平台。
知乎短视频栏目
首先,没有短视频,全靠处理。反正Aauto Quicker腾讯是投资方,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知乎鸡贼有一点,官方为了避免侵权警告,引导普通用户上传内容,添加与视频无关的音乐,美其名曰二次创作。知乎既没有视频的版权,也没有音乐的版权,只有平台的一厢情愿和用户的明知故犯。
要知道,在文字时代,知乎曾经主动代表用户对字节跳动提起版权诉讼。复制知乎至今的内容,会留下版权的小尾巴。
这也是早期的视频处理,字节跳动更真诚。文字侵权,邀请自媒体入住头条;图片侵权,收购蠕虫等图库网站;视频侵权,与欢喜传媒等多家电影公司合作。
知乎什么都没做,只是想分享短视频红利,所以很着急。
其次,为了让高质量的答题和自媒体把文字变成视频,知乎推出了机器转录程序。视频效果类似PPT,与优质内容的匹配度为零。
智湖“海盐工程”
反观哔哩哔哩,建立了第一个视频网站,拥有剪辑、压制、字幕一站式技术支持,很多课程帮助制作人提升水平。尤其是合作视频制作的模式开启后,剧本主持剪辑配乐可以多人完成,这才是视频行业科学合理的制作模式。
本质上,自动编辑是一种用于制作新闻的特定专业程序,在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自动剪辑不灵活,艺术性差,在内容丰富、趣味享受、声画一致等方面与现在的短视频背道而驰。智虎对此并不感激。
最后,知乎问答有个大V,但是不能翻译成知乎视频。这是知乎上市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魅族前副总裁李楠,在知乎上一直是数字话题的高质量回答。上周,在知乎上发布了一个视频,视频的开头是“哔哩哔哩的朋友们,你们好”。
这不是个例。
知乎为数不多的原生视频博主和原创问答博主之一,在知乎起家。这种现象很像当年开创频道总监UGC模式的优酷土豆。旗下子公司走出了暴走漫画、敖导演、、科技美学、爵士电影、军军子位面等短视频行业知名自媒体但由于种种原因,优酷土豆现在基本活跃在更新的短视频平台上,逐渐被短视频行业集体遗忘。
导演敖的主页
原来的视频网站还是这样。半路出家的知乎如何面对大V们集体离开视频平台,分给知乎流量的行为?
大V离开的原因和离开是一样的。他们因为优质内容聚集在知乎,在知乎做低质内容的同时离开。
比如汽车视频作家李老鼠在知乎上认识了时尚博主,李老鼠甚至卖给他一辆二手虎头跑。这样的故事在知乎可能会越来越少。
知乎没有明星吗?在胡彦斌和张仪也有一百多个。
明星曾以个人身份在知乎讨论专业问题,但知乎想让他们发视频直播。不好意思,知乎要交演出费和坑位费。因为影视行业和唱片业是行业,演员和歌手是这个工业生产体系的一部分,使用明星的形象自然有成本。
知乎没有原生短视频大V吗?其实是有的。有救猫组织,住着卖二手车给猫的吴越王诺诺等等。但这些大V需要影响力,自然选择用户数和粘度更高的平台。
知乎既然要做视频社区,就必须遵守短视频的规则,要么花钱签独家视频,要么保持社区小而美的调性,要么放下高端包袱,全面拥抱下沉市场。
仅从用户数量来看,下沉市场是最大的市场;仅从用户粘度来看,年轻用户粘度最高;毕竟把高知人忽悠进消费主义的陷阱太难了,知乎里的高知不多。
现在想做微博的知乎,没有明星,想发,话题兴趣粒度不够;想更快的做Aauto,用户绝对数量和商业探索都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既没有直播电商的富矿,也没有游戏业务的输血。想学Quora只靠广告,又因为前期融资太多,现在还负担不起资金账。
跌跌撞撞十年,回头看看,知乎还是个豆瓣。然而豆瓣早就明白,躺着也可以是嘲讽,但知乎还是那个反复狂跳试探的聪明小聪明。
在知乎拥有47万粉丝的河森堡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随着优质内容的稀释,知乎就像赛博忒修斯的船,左右摇摆。现在微博是河森堡的主战场,微博让他和明星们平起平坐。在知乎上,他还是那个总是被知乎小管家赛博警告的透明人。
一方面是资本商业化的压力,一方面是大V带领粉丝集体离开家乡。
现在,周源领导的智虎就像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迷失了自我、正直和焦虑。
智虎没有理想。希望上市能让知乎真的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