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太难了。为了克服自己的拖延症,我去看了《拖延心理学》,是两位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简·博克和勒诺拉·袁写的,看完后称他们为“专家”。先来看看你无法摆脱的拖延的循环!
前方高能!
这就是你无法摆脱的拖延的循环...
一、你为什么走不出拖延症的怪圈?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完美主义:害怕失败
它必须是完美的。如果不完美,不如不做。
比如很多人学习英语和减肥的动机,每次都陷入拖延的怪圈。五年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学好英语,身体还是老样子。
原因是怕学了英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又怕减肥后不是帅哥美女。如果你一直不行动,至少有一个原因是“如果我能xxxxxxxx,我就能xxxxxxxx”,如果你行动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那就不堪了。
就像那些狗血的恋情,总是不问,总是误会,只是因为怕得到不想要的结果。
例如:
为什么没考上研究生?我因为拖延症没有读书。
为什么减肥总是失败?因为拖延症没去过健身房。
你看,只要有拖延症,我们就可以不必面对这样的画面:
为什么没考上研究生?因为智商不高,学不好。
为什么减肥总是失败?因为减肥不等于整容,还是丑。
我们甚至可以对自己产生一种幻想:只要不做,我们就是优秀的,无限的。比如佛教青年,他们为什么这么佛?是真佛吗?还是潜意识里害怕失败,自卑于他人?
因此,拖延是我们的保护者。
2.自卑情节:害怕成功
怎么会有人害怕成功呢?
别说,很多人害怕成功,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害怕成功。
害怕成功带来的改变,害怕成功后不再成功,害怕成功后受到伤害,害怕成功后不被所有人喜爱...人总是会拖延,就是害怕行动后出现无法接受的结果。
据说很多人的拖延症都是早期在学校发生的。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最早的拖延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我是从高一开始的。
第二,拖延症是不是没救了?
当然有救了!不然两位大师的书也不会白写了。
1.首先,你要改变自己的固定心态。
心态固定的人认为,智力和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的。
拖延者有这样一套逻辑:
自我价值=能力=表现
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2.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即能力越强,自我价值感越高;
3.我所做的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
一件事做得好不好,不仅仅是这件事的问题,直接成为衡量我个人价值和能力的标尺。
然而实际上:
自我价值=能力≠业绩
是不是说明一个人不擅长学习?你不能,是吗?很多后来学习不好的人都表现出了其他优秀的天赋,比如赚钱,对吧?一个人的能力是不是因为长得丑就有问题?不,卡西莫多,圣母院的敲钟人,虽然长得丑,但是人很好。
所以,丢掉你的固定心态吧!
2.其次,让自己有一个成长的心态。
固定心态的对立面是成长心态:能力是可以开发的,通过努力可以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也许我们没有做好某件事,但随着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我们可以让自己在某件事上变得更聪明、更好。
第三,改掉拖延症。具体怎么做?
1.列清单:列出要做的事情,不超过5项。
2.定一个时间: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固定在每天或每周的特定时间,可以是上午10点,也可以是“晚饭后放下筷子”这个动作之后。
3、1分钟:制定计划时,从小目标开始,比如每天“锻炼1分钟”或者每天“做1个俯卧撑”。
4.强化自己的优势:不要和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死磕,否则会有挫败感;在自己的长处上下功夫,让自己变得更强。如果你不善于沟通,就不要让自己变得多才多艺。学会和擅长的伙伴合作,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那么,你还在等什么?现在拿出笔和纸,写下你想做的事情。
Ps:如果下周不更新,说明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对我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