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成年人,大学是一个从学生到职场的衔接和过渡阶段,对职业方向的确立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可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一方面可以明确大学努力的方向,为以后就业或者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引,有效避免职业选择和发展中的弯路。
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一个基本理念:工作是通过为社会或他人创造价值来获得相应的回报。
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毕业后选择找工作,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我们一定要为社会或他人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期望的相应回报。
大学生接触社会有限,往往会被社交媒体上夸张的头条和各种包装精美的成功案例所吸引,所以会觉得自己毕业一两年年薪几十万,能赶上一般人的水平,年薪百万,勉强值得一提。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定地认为,工作就是用我们为社会和他人创造的价值来获得等价的物质回报的过程,那么,面对这样的浮躁,我们就会更加坦然。问问自己刚出校门能为别人创造多少价值,是自己学习成长的主要阶段,对自己应得的金钱回报会有更清晰的预期和认知。
这样,自媒体的各种头条和故事就不再那么容易牵动他们的神经,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却不愿意脚踏实地的磨练自己的技能。而是需要为客户和公司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匹配的回报。
另一方面,这一基本理念的确立,实际上也指出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应该做的另外两件事:
第一件事,你需要了解自己:你有什么样的天赋和兴趣,你喜欢做什么,你擅长什么?这是我们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的基础;
第二件事,你需要了解市场:如果你准备创业,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是就业,人才市场主要招聘什么样的人?你匹配哪些职位?如果想更好的胜任这些岗位,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我们来详细看一下。
了解自己的优势,看看自己能在哪些地方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价值。
大学生在职业上的优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去发掘和了解:
1、多种专业兴趣评估工具
常见的如荷兰的职业兴趣评估、MBTI等。评估结果可以给出一些比较合适的职业方向供参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人格评估,如DISC、大五人格、九型人格等。这些性格测试的结果也可以为自己普遍适合的一些职业方向提供一个基本的参考。
2.学的专业。
虽然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而且还是有一些兴趣的。如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一些乐趣,不妨沿着这个选择去学习,最终成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3.你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我们在哪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乐在其中?用什么方式才能永远比别人理解领悟得更快,做得更好?这些可能是我们可以快速领导他人的地方,也是我们最有可能贡献自己特殊价值的地方。
03了解市场情况,找到自己价值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地方。
“对窗外事视而不见,聚精会神读圣贤书”的大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最终找到他们相匹配的地方。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后,下一步就是针对可能的就业和不同方式建立的创业方向,调查市场的基本情况:
比如通过职业兴趣的评估,在给出的结论中,比较适合的职业之一就是艺术家。但是,想认真找工作,作为“艺术家”显然是找不到工作的。
但通过分析会发现,艺术家需要的是创造力、审美能力和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与这些特质相关的工作岗位可能包括:策划、策展、文案、编剧、设计师等。,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人才市场对这类人员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
同理,你可以详细了解人才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你的专业就业方向,你的兴趣,你的天赋。
然后,可以从收入、未来发展前景、职业和市场机会等方面逐步缩小选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