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核心提示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当今社会生产制造的根基,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命脉,能源问题乃国之大事。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储量日益缩减以及人类工业化进程对能源提出更大的需求,传统化石能源出现严重的供需逆差,这使得世界各国陷入了一场能源短缺的危

能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当今社会生产制造的基础,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命脉。能源问题是国家大事。随着全球化石能源储量的不断萎缩和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化石能源供需严重赤字,使世界各国都陷入了能源短缺的危机。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许多省份,如辽宁、黑龙江、江苏和浙江,为了降低能源消耗,相继出台了各种限电政策。许多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被迫关闭工厂,能源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英国,因为石油短缺,许多加油站都排起了长队,电价也升至历史新高。

在美国大部分地区,汽油价格超过每加仑3美元,高于2014年以来的任何时候,库存处于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印度也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官方数据显示,全国半数以上工厂的能源储备不足三天,约10%的工厂化石能源储备为零。在南美洲,由于夏季气温持续上升,河流变得干旱,导致水力发电能力严重不足,而水力发电占巴西发电市场的份额最大。随着各国能源告急,能源供应不断吃紧,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能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将能源替代和环境保护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前有科学家预测,地球上的化石能源,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只能被人类使用20年。《2021年世界能源发展报告》指出,2020年,世界三大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产量将继续下降,中东地区的石油联盟将启动收紧石油产量的政策。

为了人类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打破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重塑现有的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绿色能源。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各国也纷纷出台碳减排政策。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碳中和的国家,也是第一个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的国家。美国计划2035年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无碳发电以满足工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为了保护欧洲的生态环境,欧盟成员国在2020年底召开了欧盟峰会,所有成员国签署了共同的碳减排目标:

到2030年,欧盟所有成员国碳排放总量不超过1990年的45%,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日本提出在海上发电、核能、碳循环等诸多绿色领域开展低碳活动,并宣布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韩国也已表态,提出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碳减排政策分两步走,2030年达到碳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新能源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清洁可再生,可以弥补化石能源的不足,具有巨大的发展空价值。然而,新能源企业具有科研投入高、风险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使其面临严峻的融资约束,新能源融资难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Joy指出,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融资需求,仅仅依靠传统的融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市场上增加使用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

J.P.Painuly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产业极其发展空,但银行信贷的传统融资方式无法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要完善资本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资金,形成多元化有效的融资渠道。莫克和中村指出:由于银行的审慎投资策略,它们一般更愿意向信用等级高、有固定资产的企业提供贷款。而新能源企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为更好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大力引入民间资本,利用市场力量构建新能源产业多元化融资体系,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

中国新能源产业仍处于RD投资大、盈利能力弱的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多项政策,通过补贴的方式支持新能源产业,以加快构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结构。但过度补贴可能加剧资源错配,产生道德风险,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加大,一些新能源项目无法得到支持,从而陷入财政困境。为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新的战略产业不能总是依赖补贴,而是应该利用好风险投资等市场资本,创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缓解融资约束。

风险投资作为市场资本的典型代表,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风险投资业发展迅速。2020年,中国每年筹集的风险投资基金总额将达到1.5万亿元,蓬勃发展的风险投资行业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来说,风险投资的引入是否会影响其技术创新?是给企业的礼物还是孤注一掷?以及风险投资通过什么机制和途径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此背景下,选择新能源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另一方面丰富了风险投资对我国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研究,在新能源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风险投资行业起步较晚,上个世纪对风险投资的理论研究很少。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风险投资业一直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同时,要大力推进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努力发展核心技术,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至于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多数学者从宏观、中观和产业层面进行研究。他们将从微观企业的角度,选取新能源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风险投资与我国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补充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体系。

新三板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新型资本市场,为资产无法满足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要求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是对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良好补充。目前对风险投资和新能源行业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选取新三板市场的新能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完善了新三板市场的风险投资理论,补充了我国风险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为现有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选择风险投资研究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以新三板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现实意义:

首先,新能源企业是我国新兴的战略性产业之一。能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高质量运行的动力源。然而,传统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和高污染的缺陷,使得各国都在大力推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发,同时颁布各种政策进行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悄然来临。因此,选择新能源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大力倡导个人和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新能源行业属于高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可以给公司带来独特的优势,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研究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新能源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发展历史较短,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他们的核心资产是专利技术,没有大型厂房等固定资产作为信用抵押。传统融资模式因其保守的投资策略无法满足中小新能源企业的融资需求,严重的融资约束抑制了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追求高成长、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新能源企业技术研发市场价值大,但前期资金投入大,一方有充足的资金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对方发展潜力大,但缺乏资金,可以合作共赢。因此,研究新能源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新三板为中小型科技公司提供股权转让平台。新三板挂牌公司多为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对外融资需求较高。新三板的设立不仅为小型高科技公司提供了融资平台,也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有效的风险退出渠道。同时,北交所的成立推动了新三板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升级后的新三板成为投资机构和中小科技企业之间的良好纽带。在此背景下,研究新三板的风险投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我国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的新能源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风险投资是否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选取了新三板新能源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新能源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