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电路中消耗的电能公式

核心提示基本公式是:W=Pt=UIt纯电阻还有公式:W=Pt=U?/Rt=I?Rt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I----电流(A), R---电阻(Ω)。其他公式:1、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2、P=W/t (定

基本公式是:W=Pt=UIt

纯电阻还有公式:W=Pt=U?/Rt=I?Rt

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I----电流(A), R---电阻(Ω)。

其他公式:

1、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2、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3、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4、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5、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扩展资料:

1、种类

有直流电能、交流电能、高频电能等。这几种电能均可相互转换。

2、形式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核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

电能也可转换成其他所需能量形式,如热能、光能、动能等等。

电能可以靠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作远距离的传输。

3、单位

电能的单位是“度”,它的学名叫做千瓦时,符号是kW·h。

4、能量转换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内能(俗称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原子能发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电能也可转换成其他所需能量形式。

它可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作远距离的传输。(小资料:2000年我国火电、水电、核电的发电总量达13556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二。中国现在发电装机量比例:煤电73%、水电14.6%、核电2.4%、气电2.3%、其他7.7%。)用电器是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它与电源连接后可将电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

在物理学中,更常用的能量单位(也就是主单位,有时也叫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百度百科-电能

详细的大学电路公式集合?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率 周期---交流量变化一周所需时间

频率---一秒钟内交流量变化的次数

式中:T--周期(S)

------f--频率(Hz)

-------角频率(rad/r)

压 U=Umsin(ωt+τu)

式中:u--电压瞬时值(V)

------Um-电压最大值(V)

------τu-角频率(rad/s)

流 i=Imsin(ωt+τi)

式中:u---电压瞬时值(V)

------Um--电压最大值(V)

------τu-电流初相角(rad)

值 瞬时值:

式中:I---电流有效值(A)

------Im--电流最大值(A)

------Icp-电流平均值(A)

路 瞬时值:u=Umsin(ωt+τu) ----i=Imsin(ωt+τu)

最大值Um=RIm ,

有效值U=RI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Q=0

初相角τu=τi,u与i相同

路 瞬时值:ul=Ulmsin(ωt-0℃) i=Ilmsin(ωt-90℃)

最大值Ulm=XlIlm

有效值Ul=XlIl

式中:XL=ωL=2πfL

有效功率PL=0

无功功率Q=ULIL=XLIL

初相角τu=0℃,τi=-90℃,UL超前于iL90℃

路 瞬时值:Uc=Ucmsin(ωt+0℃) --i=Icmsin(ωt-90℃)

最大值:Ucm=XcIcm

有效值:Uc=XcIc

式中:

有功功率:Pc=0

无功功率:Qc=UcIc=XcFc

初相角τu=0℃,τi=90℃,Uc滞后于ic90℃

RLC

阻 有效值:I=UY

导纳:

当bL=bc时,Y=g,I与U同相,称为并联谐振

电纳 b=bL-bc

当bL=0时,成为RC并联电路

当bc=0时,成为RL并联电路

有功功率P=UIcosτ

无功功率Q=UIsinτ

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cosτ=

电阻

电纳

电阻

电抗

线

联 串联

顺接L=L1+L2+2M

反接L=L1+L2-2M

并联

式中:L---总电感

------M---互感

Y-△阻

换 Y-△

Y-△

当Zab=Zbc=Zca=Z△,时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