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用不同
1、电感: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

2、电抗:类似于直流电路中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交流电路(如串联RLC电路)中,电容及电感也会对电流起阻碍作用。
二、特性不同
1、电感:电感器的特性与电容器的特性正好相反,它具有阻止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顺利通过的特性。
2、电抗:电抗随着交流电路频率而变化,并引起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变化。
扩展资料:
电感量的测量方法:
1、熟悉仪器的操作规则(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2、开启电源,预备15—30分钟。
3、选中L档,选中测量电感量。
4、把两个夹子互夹并复位清零。
5、把两个夹子分别夹住电感的两端,读数值并记录电感量。

6、重复步骤4和步骤5,记录测量值。要有5—8个数据。
7、比较几个测量值:若相差不大(0.2uH)则取其平均值,记得电感的理论值;若相差过大(0.3uH)则重复步骤2—步骤6,直到取到电感的理论值。
百度百科-电感器
百度百科-电抗
把感抗看成电阻处理只能用在正弦稳态的情况下,即电源是正弦交流电
电感的特性是磁通=电感L×电流I
而电压U等于磁通随时间的变化率即磁通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所以U=L×dI/dt
当电流是I=Acos(wt+a)时,U=-L×Aw×sin(wt+a)=ALw×cos(wt+a+pi/2)
所以电压的幅值除以电流的幅值=wL,具有电阻的量纲,就是电感的感抗
同时电压的相位超前电流相位90度
所以电感时域模型是U=L×dI/dt,频域模型是U=I×(jwL)(j为虚数单位,乘以j表示相位超前90度),复域模型就是U=I*sL
同理,电容的时域模型是I=C×dU/dt,频域模型是U=I/(jwC),

复域模型是U=I/(sC)
电阻的时域,复域,频域模型都是U=R*I
可以看到,采用频域模型的时候电容和电感的功率=U*I是虚数,功率的虚部表示的是吸收的感性无功功率,是设备和电源之间周期性交换的能量,作用是建立电磁场;功率的实部表示吸收的有功功率,有功功率就是转换成其他能量形式的那部分。
其中电感的无功功率为正,表示吸收感性无功功率;电容的无功功率为负,表示发出感性无功功率或者吸收容性无功功率。一般没有说明的话无功功率都是感性的,因为电力系统中的负荷大部分是消耗感性无功功率的。电力系统中常用电容器来进行无功补偿,无功功率不足会导致电网的电压下降。
补充一下,频域模型只能用于正弦稳态电路,而时域和复域模型可以用在任何时候,求出电压和电流的复域表达式之后可以利用拉普拉斯逆变换化到时域表达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