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大学生

核心提示用一句俗话称“网购卖家”时,几乎上到80岁的爷爷奶奶、下到6岁的孩子都知道:京东。因为京东的名字响当当的。京东自营商品可以在一线城市实现当日送达、在二三线城市实现次日送达,这是很多卖家都难以做到的神速。所以在不是必须马上就用的商品,市民都

俗话说“网购卖家”,上至80岁的爷爷奶奶,下至6岁的孩子,几乎都知道:JD.COM。因为JD。COM的名字很有名。

JD.COM自营商品在一线城市可以当天送达,在二三线城市可以次日送达,这是很多卖家很难实现的。

因此,人们喜欢在JD.COM订购不需要立即使用的商品,因为JD.COM也有很好的服务:售后产业链服务。

从卖家到厂家的售后服务不到一个小时,解决退换修问题。这样的售后服务值得大家信任。

我也不得不感叹JD.COM背后的管理层和JD.COM的CEO,他们抓住了“方便市民生活”的口号。

因此,刘这位CEO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刘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他是从逆境中一路挺过来的。

1.复印信封赚生活费

1992年,他考上了人民大学社会科学系,一个人从徐州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背着蚊帐,被子,盘子,脸盆,茶缸,兜里只有500块钱。

当时他家经济并不宽裕,这500块钱都是亲戚五块十块收的。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就告诉自己,不会再向家里要钱,要养活自己。

大学第一年,他主要靠抄信封为生。那时候电脑还不够发达,现成的信封也不多。

人大很多师生办班,给全国各县领导培训,需要帮助。

买个黄页,每个县写“某局某领导”。写完后,把信封折好放进去,然后用胶水封好。整个过程花了三毛钱:放进去两毛钱,最后上胶水。一分钱,他能赚六分钱。

他的工作是抄写部分,每个大概需要三到四天,有时在宿舍,有时在走廊。

晚上十点,宿舍的灯关了,楼道的灯却关了,于是他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地上,抓起一个箱子,在那里开始抄写。一万个信封要六百美元,但他很享受做这份单调乏味的工作,因为他想写完一个赚三分钱。

2.骑自行车推销28年级的书。

大二的时候,他打算用一个暑假把大三的钱都赚回来。这个时候,他不是抄信封,而是找了一份更赚钱的工作,就是给书的同学卖。

炎炎夏日,他每天骑着一辆大28的自行车,背上十几二十本厚厚的书。他带着这些沉甸甸的书来到金融大厦,敲开各个办公楼的门。汗流浃背的他总是胆怯地问,你要书吗?这是一本好书。

给笔者的价格是6折左右。如果按原价卖,可以赚60%。如果你把价格定在300元,那么你卖一本书可以赚180元。

有一次,他非常幸运。在农行,他一次卖10、20本书。他非常高兴。在他看来,这是一笔大生意。

3.自学计算机,赚到人生第一个20万。

因为担心社科系不好找工作,他还学了第二专业,就是计算机。

大三的时候,他不再卖苦力,而是学会了用所学赚钱,给别人写程序。那时候写程序很赚钱。他一个月的晚上赚了5万。

到大三下半学期,他已经是班里有钱人了。钱的标志是他手里有手机,是稀罕物。那时候系主任没有手机。

去餐厅吃饭,他就坐在那里,手机放在那里,服务员就冲过去。你想吃什么,大哥?

到了大学四年级,他想创业了。当时他口袋里有20多万。他应该做什么样的生意?

4.餐馆倒闭了,为他积累经验。

民以食为天。反正人都是要吃的,所以最好是开个餐厅创业,而且也是吃吃的,喜欢做饭。

他在人大街遇到一个餐厅转让,真是天赐良机。他从银行取出20万现金,背着两个大书包,一分钱没讨价还价就把钱给了老板。

谈到开餐馆,他没有经验。他以为自己买下了餐厅,半年后才知道是租的。

其实他和普通人一样,都受过很多认知上的损失。

他真诚地对待他的员工,但所有的员工都背着他疯狂地赚钱,导致餐馆严重亏损。

他没有抱怨,借钱给所有员工结账,然后解散了餐厅。

也许对于这种行为,普通人会同时抱怨和怀疑,而优秀的人会接受,处理好,继续前进。

他又破产了,但他很乐观。因为他获得了当老板的必要经验,所以在创办了许多企业后,他成就了今天的JD.COM。

所以,名人并不是一举成名的。都是通过不断的试错找到最适合自己能力的领域。但是,我们不得不否认,我们能力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相应的回报,而我们的回报往往是与相应的金额相匹配的。

那么我们要问自己:“我的技能应该匹配多少”?或者说“我也想要高薪,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留言吧,我们一起交流。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