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核心提示现如今很多媒体在报道那些富豪们创业故事的时候,总喜欢带上“白手起家”四个字。创业确实不易,但媒体口中描述的“白手起家”都是真的吗?首先来说说大家比较熟悉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很多文章当中,都有关于他“白手起家”的故事,他本人曾经也表示自己出

现在很多媒体在报道那些富豪的创业故事时,总喜欢带上“白手起家”这个词。创业真的不容易,但是媒体上描述的“白手起家”都是真的吗?首先来说说大家都很熟悉的腾讯创始人马吧。在很多文章里,都有他“白手起家”的故事。他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出身普通家庭,只是住的房子比别人大一点。真的是这样吗?

马的普通家庭一点也不普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优越。他父亲的名字叫马陈术。虽然他只有中专学历,但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以前在海南交通部工作,官阶不低。除了这些职务之外,马陈术还是深圳海运公司的总经理。不仅如此,他还曾被选为盐田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这些身份都不能说是普通,所以马不仅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根本不是什么普通家庭的孩子。

相信很多人都在电视剧或者电影里看到过这样的情节。父亲是富商,想帮儿子创业或者让儿子回家接管家产,但儿子坚持要靠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番事业。他不想要最后一分钱,所以他从头开始。但是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生吗?父母在努力做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孩子的起点更高吗?马的父亲如此强大,他怎么可能白手起家?一点意义都没有。

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享受着父母提供的最好的教育资源。后来他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家人也非常支持他。当时国内互联网还不普及,甚至很多人都没见过电脑,但他已经买了8台电脑,装了5部电话。这种支持对普通家庭的父母来说是力所不及的。这些年无论他做什么,他的父母都会给他最大的帮助。学习是这样,创业也是这样。

曾说马的公司不是他一手创办的。起初,腾讯是在他的帮助下注册的。当时,马甚至还不是公司的董事长,而最大的股东是他的母亲。直到1999年,腾讯才正式交由马·。

虽然公司已经完全移交给了儿子,而也没有完全放手,马遇到任何问题都得靠父亲来帮他。当时腾讯处于发展初期,到处都需要花钱研发。马陈术没有努力为他的儿子解决经济问题。据说马陈术和李嘉诚是老乡,而他当时掌管的盐田港恰好是李嘉诚最喜欢的商业形式,于是两人有了联系。在马花藤需要融资的时候,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投的钱,帮助腾讯渡过了难关。此外,还为马提供了许多管理经验,使他少走了许多弯路。所以,这样一个有资金有人脉的创业故事,不能说是白手起家。

下一个,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相信大家都通过不同渠道听过马云高考的故事。他高考考了三次,数学成绩很差。只有他英语很优秀,最后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后来他创业的时候,到处招商都不行,经历了几次失败,甚至被当骗子赶出来了。

这种经历,在媒体的扩大宣传下,让很多人误以为马云也是白手起家的代表之一。其实马云的背景不一般。他的父亲叫马来法,曾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不仅如此,马来法还一度被调到浙江省文联,享受副厅级待遇。在马云成名之前,马来法的名字在文学界已经家喻户晓。1999年7月退休后,一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撰写并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马云的母亲在艺术上也颇有建树,曾在江苏无锡评弹团担任评弹演员。从父母的身份来看,马云的背景很不错。

当他12岁时,他的家人给他买了一台收音机。在那个年代,没有一个普通家庭能拿到这笔钱。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马云的三次高考。这段经历的关键不在于他的成绩,而在于他三次参加高考。那个年代什么样的家庭能支撑一个孩子连续三年高考?即使是现在,也很少有人能顶住经济压力连续三年参加高考。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马云能这么任性,这肯定不是一般家庭能做到的。

虽然马云的创业经历比较坎坷,但他自己也讲过对他来说有多难。但我们必须清楚,创业的难度和白手起家是两回事。谁创业都会遇到困难,但不能因为不容易就说他白手起家。先不说马云的父母是否给了他经济上的支持,光是马来法在艺术界的名气和地位就能吸引很多人脉给马云。说他根本没用,太没说服力了。

在经济上,他确实得到了家人的帮助。从1995年开始,马云已经创业四次。第一次拿两万块钱,当时他没有工作。他哪来的钱?不都是父母送的吗?后来他拿出50万成立了阿里巴巴,钱也来自父母的支持。四次创业和他的三次高考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家底够厚,如果是普通家庭,谁受得了这种折腾?一次失败的创业,恐怕会被金钱打败,最后只能给别人打工。没有父母的支持,马云不可能创业一个又一个。

换个说法,上世纪90年代,国内很多人还没接触过电脑,马云就已经去美国学互联网了。如果没有厉害的父母,他怎么可能做到?所以马云不是从零开始的。

说完了互联网行业的两位首富,再来说说房地产界的大佬王健林。现如今,应该没有人不知道王健林这个名字。他多次蝉联首富,财产遍布全国。万达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年轻人购物娱乐的最爱。现在王健林即使天天躺在床上收房租,也能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其实外界关于他的报道不多,但总有人在写“王健林白手起家”之类的。这些故事可信吗?王健林的创业故事要追溯到1988年,那时他已经是铁饭碗了。后来王思聪的出生,让他有了创业的想法。1989年,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来到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1991年,由于种种原因,公司改组为大连万达地产集团。

事实上,他并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的富翁。王健林家境还是很好的。他的父亲参军了。退休后,他先后在四川林业学校担任革委会副主任、副校长和党支部副书记。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一个需要和很多部门打交道的行业,人际交往必然会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脉关系。光靠他多年工作积累的人脉远远不够。正是因为他父亲的关系,他享有足够的接触。

除了他的父亲,他的妻子林宁也给了很大的帮助。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林宁嫁到了豪门,攀上了王健林,但其实她娘家的家族实力也很强。以林氏投资集团为依托,主要经营餐饮、娱乐、装饰等业务,旗下拥有近20家子公司。王健林创业之初,与林氏集团有合作关系。正是有了这种支持,万达集团才能发展得如此顺利。

后来,当万达陷入危机时,是林宁帮助王健林摆脱了困境。2017年,由于产业布局失控等原因,万达集团经历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同时被股债双杀,公司市值一夜之间从100亿跌到1000万。大量高管离职,股东也纷纷跑路,只剩下王健林一人背负千亿债务。危难之际,林宁挺身而出,不仅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丈夫,还通过出售资产帮他还债。在王健林多年的创业历程中,他不仅有父亲的帮助,还有妻子的支持。他不穷不白,白手起家。

最后,杨,曾经的女首富。在国内,说到有实力的女企业家,不得不说的两个人就是杨和董明珠。他们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杨能坐在这么高的位置上没有她父亲的良好基础。杨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2005年加入碧桂园,在公司担任采购经理。两年后,碧桂园赴港上市,迎来了发展的高潮。与此同时,作为父亲的杨国强选择将重任交给二女儿杨,二女儿杨当年才25岁,凭借碧桂园成为中国大陆女首富。2019年,杨财富突破1700亿元。2020年,她以2250亿元的身价位列胡润女企业家第一。

当然,很多人会说,杨能把碧桂园经营得这么好,肯定是有点反噬。这是毫无疑问的。她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出国留学。后来她从学校回来,被父亲安排在底层培训。她勤劳能干,但如果没有“富二代”的光环,她可能在商界成就不大,但很难在二十多岁就成为首富。

其实除了以上四位,我们认识的很多富豪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比如传说中的李嘉诚。了解的人都知道,李嘉诚年轻的时候经历过各种动荡,那段时间很苦。难免有人会因为这个原因相信他是白手起家。其实李嘉诚的叔叔是香港的表王。他不仅继承了叔叔的遗产,还得到了婆家的帮助。在香港这样竞争激烈的创业环境下,一个没有背景的穷小子怎么会这么容易被攻击?曹也是如此。他哥哥很厉害。他创业的时候,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提供了很多人脉,所以不是白手起家。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白手起家”这个词的。看一个人是不是白手起家,至少要看他创业的基础和条件。所谓“从零开始”就是空双手,意思是没有基础或者条件不好就开始创业。以这个标准来看,显然这些人都不符合要求。

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真正白手起家的人,而是说他们很难达到这个高度。那些人经历的不仅仅是困难,还有绝望。最典型的就是刘,没有好的家庭条件,也没有经济上的支持。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名校,后来又兼职赚钱。每一笔积蓄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赚来的。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没什么,但如果你真的经历过,其中的辛酸可以用一两句话来形容。

现在回头看那些所谓的“从头开始”,更像是故意给读者灌输毒鸡汤。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那些励志故事并不总是有参考意义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现实是残酷的。与其用鸡汤麻痹自己,不如多学习一些技能和知识来武装自己。

著名作家梁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当代中国青年阶层分析》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中国资产两亿以上的富豪有一万多人,大部分来自中层以上的私企老板,国企高管,还有一些有实力的人,真正来自底层的基本没有。残酷的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底层民众想通过创业实现逆袭,太难了。不知道,大家还会不会再相信那些所谓的“从头开始”?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