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土人才点赞!《创客群英汇——我的创业故事》第六十一期节目预告

核心提示自2017年初省、市开展“乡土人才”工作以来,我市进一步壮大特色乡土产业,深入推进乡土人才培养培育计划,有效提升培养、带动、做强机制,关注、培养和使用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培养造就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民间技艺技能

自2017年初省市启动“乡土人才”工作以来,我市进一步壮大地方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切实完善培养、带动、强化机制,重视、培养、使用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培养造就了一批“引领技能传承、强化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民间技能人才。根据地方产业类型和发展规模,支持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差异的公共服务,有效提升“三带”能力,放大宜兴紫砂、惠山泥人、阳山桃、梅村二胡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拓宽产品线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支持地方人才开发合作社,充分发挥地方人才“三带”名人、专家等微信群的作用,通过不同行业地方人才的交流和指导,带动群众创业增收。截至目前,通过综合评定,我市共有省级地方人才“三名人”27名,“三专家”48名,“三新人才”182名。此外,就在今年,23名无锡市优秀地方人才入选,6个无锡市地方人才大师工作室被命名,活跃在我市地方文化产业中,为地方技艺和技能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本土人才创新创业典型系列。今天,我们将介绍其中的两个-

国家级锡绣传承人赵红宇。从1973年开始,我跟随著名刺绣艺术家华学习刺绣已有40多年。我全面继承和掌握了无锡传统刺绣的各种技法和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几十年来,赵红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发明。她的第一幅双面精致刺绣,体积微小,构图精致,刺绣技艺精湛。她精妙的刺绣画面中的形象虽细如蝇,但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高超的刺绣技艺,她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精雕细刻,形神兼备。她绣细节的时候可以把一根丝线分成七八十份!如今,含蓄的刺绣已经成为赵红宇独特的刺绣风格和艺术特色。她的作品《饮八仙》、《百日人生》、《丝绸之路》、《百鸟朝凤》、《古运河梁溪风光》等享誉海内外,在全国刺绣界独树一帜。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重大工艺美术比赛和展览中获得金奖、银奖。

有一种爱,是一见钟情;有一种爱,是执着;有一种喜欢,是责无旁贷。周露,无锡惠山泥人厂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非遗传承人,无锡市优秀乡土人才获得者。20年前,因为对泥人情有独钟,她与惠山泥人结缘。20年来,她不断探索创新,通过自己的匠心将惠山泥人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她说泥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了20年,做了20年,还在学习的路上。

10月21日20: 50,《创客群英汇——我的创业故事》将在无锡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10月22日11: 50重播。精彩故事,不要错过!

来源:无锡人社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