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又一次对“外卖”下手了。
最近,一些餐饮店铺的Tik Tok主页推出了支持“团购配送”的套餐链接。有一包出售。用户填写地址并支付后,购买的包裹就可以送货上门,无需跳转到第三方小程序。
对此,Tik Tok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回应:“Tik Tok生活服务正在部分城市开展帮助商家恢复的活动……尝试为部分有迫切需求的商家开通团购配送服务。目前项目还在探索阶段。”
去年7月,Tik Tok试水名为“心外卖”的外卖业务。但由于字节跳动当地直营部门裁员,仅在过去的5个月内,心外卖业务的内测就已暂停,相关小程序也被下架。
半年过去了,Tik Tok并没有直接推出外卖功能,而是以“团购配送”的形式卷土重来,意欲补上本地生活业务的一个重要拼图。
Tik Tok的“外卖”只能无包装递送。
“Tik Tok可以在家叫外卖!一次送货!不收配送费!”
以“Tik Tok外卖”为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到很多类似文字的推荐视频,强调经济实惠,还可以在家吃大餐。
据观察,视频中提到的“Tik Tok外卖”基本都是“Tik Tok团购”,包装费和配送费已经包含在总价中。发货时间只能“立即发货”,发货过程中不支持退款。特殊情况请联系客服。除了这几点,整个点餐过程基本和外卖软件的点餐差不多。
通过查询Tik Tok多家推出“团购外送”套餐的餐饮店铺,我们发现他们的外送服务都是由商家提供的,比如自行外送或者联系第三方平台如闪送、达达等。Tik Tok还没有为商家提供自己的送货团队。如果距离超过10公里,客户需要额外支付一部分配送成本。
菜品方面,支持“团购配送”的套餐多为单价100元以上的烧烤、小龙虾、火锅等套餐。客单价低的套餐很少上线,客户选择有限。
今年上半年,许多城市禁止在餐馆就餐,一些餐馆开始在Tik Tok出售团购套餐。客户把团购的包裹拍下来,通过私信告诉商家地址,然后商家自己提供送货服务。这个由商家自己摸索出来的下单发货流程,与新推出的“团购发货”功能不谋而合,主要帮助商家简化确认地址的流程。
外卖的核心是供应和配送,后者的业务很重。两大外卖巨头用了近10年时间,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即时配送体系,共管理1000多万骑手。
相比较而言,Tik Tok的商业思维一直比较轻,其电商物流领域也是联合快递公司推出的“银尊达”一体化服务,而不是亲自组建物流仓储配送团队。在外卖领域,Tik Tok把“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交给商家解决。
虽然外卖配送环节并不完善,但拥有流量优势的Tik Tok仍然广受商家关注。
据Tech Planet报道,去年在Tik Tok测试“心跳外卖”时,一位前Tik Tok客服表示,他在一天内收到了多达200条的咨询信息,许多商家向他询问这项业务。
有餐饮商家告诉我们,相比饿了么集团,Tik Tok的信息流推送模式更容易为用户种草,导致冲动消费,导致客单价高的外卖商品成交。但通过优惠团购来换取客流,后期能否留住,还要看商家自身的产品实力和运营经验。
同时,他也承认Tik Tok的外卖食品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外卖食品是即时消费,在Tik Tok很少有顾客主动搜索外卖食品。如果不是吃饭时的视频,就算这次种了草,下次顾客也不一定记得。”
店冷了,改做外卖。
受疫情影响,暂停用餐的不仅有餐饮商家,还有曾经活跃在线下的探店博主。
“现在单子比以前难了,业务预算紧张,对博主粉丝的要求也变高了,从几千粉到几万粉。单给钱的商家不多。免费送饭,代替dou+,这是个不错的情况。"
薯条住在上海。去年,当Tik Tok购物热的时候,她利用空业余时间成为了一名兼职购物博主。目前她有3000多粉丝,收入主要通过CPS链接和业务推广费。由于今年疫情,店铺访问量锐减,很多店铺改做外卖,也影响了她的兼职收入。
在薯条看来,商家投资dou+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单个视频,增加曝光度,不一定能带动其账号上升。
偶尔收到线下店铺的推广,薯条都会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被封在餐厅里。“现在所有的店铺都要观察出口在哪里,恐怕会出现意外情况”。
在逛店的过程中,她真切感受到了线下餐饮的冷清。她举了一个网络名人里的餐厅的例子,以前排队2-3个小时。现在,她不用排队就能进餐厅,餐厅人也不多。她按照防疫要求,隔一个地方就坐。
虽然现在不太好探店,但是薯条还是觉得值。“餐厅的风景和灯光更好,菜也会更好看。如果在家里把食物拿出来,气氛感就会少一些。”
除了需要像薯条一样适应餐厅和家两种拍摄环境,还有店主走进直播间,为餐厅的直播摇旗呐喊。
这封信曾经采访了一位主要致力于探索商店的Tik Tok人才。从五一节到五月底,他从未休息过。每天帮餐厅做直播,卖团购套餐。“人群蜂拥而至,8个人在用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最多的一天,他直播9个小时。
他还表示,自去年来到Tik Tok后,他开始主动邀请达人播出,并加大了对商家自播的支持。
据36Kr统计,截至今年6月,今年上半年,接入Tik Tok本地生活的品牌达到约15万家,入驻的团购商家增加约4万家。对于下半年,Tik Tok制定的目标是:年底团购人数增长到350万,商家日均播放量达到2万,商家增长达到10万。
Tik Tok餐饮企业自播室
人才推广+商家自播,这一套本地生活推广组合拳类似于Tik Tok在电商直播上的成功。在本地寿险市场逐步扩大后,Tik Tok宣布从6月1日开始对本地寿险业务进行“委托”。
如果考虑客户的用餐体验,并不是所有商家都愿意把业务搬到网上。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的Bar Blacknote,曾经因为几个小红书爆款笔记提到了店内特色的黑胶唱片元素而吸引了不少顾客。
但老板表现出担忧:“短暂的火爆过后,等待的客人很多,店里的消费者因为噪音无法体验黑胶的魅力,导致整体顾客体验不佳。我觉得网络名人的推广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初衷,给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体验”。
在食品政策不明朗之前,Blacknote考虑在徐汇滨江等露天场所设立小酒吧摊位,并为此准备了一次性外卖餐具。
Tik Tok能再造一个“美国使命”吗
本地生活一直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随着疫情对线下的影响,线上渠道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根据36Kr的数据,今年上半年,Tik Tok当地的GMV约为220亿元。仅用了半年时间,超额完成了去年无法达成的200亿元目标。截至6月,Tik Tok本地生活已拓展至33个城市,年度计划为50-55个城市。对此,36Kr向Tik Tok求证,Tik Tok生活服务负责人回应称数据不准确,但不方便透露详情。
最近上线的“团购配送”功能,是Tik Tok在本地生活外卖业务上的一步。但本地生活是一块难啃的骨头,Tik Tok的精准推送和优惠补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想再造一个“美团”,Tik Tok需要一步步建立和积累,从商户到自建配送。最终结果取决于Tik Tok是否决心进行长期投资。
以美团业务为例。2021年,骑手成本已经占到美团外卖总收入的71%。其创始人王兴曾在采访中提到,“这件事被反复证明,光靠流量是不够的。他必须拥有实际的商家、整个运营体系,并愿意努力工作”。
与此同时,Aauto Quicker和JD.COM也渴望分享当地的生活。
今年1月,顺丰同程与Aauto更快的本地生活服务“同程聚品”达成业务合作,顺丰同程将为其外卖业务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6月,JD.COM零售CEO辛力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JD.COM正在研究外卖的可能性。6月7日,JD.COM成立同城餐饮事业部,目前团队约10人。JD.COM可能会依靠自己的配送系统来服务外卖业务。
分销链内部需要完善,外部有迫不及待的竞争对手。Tik Tok的“外卖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