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科技CEO何一凡:BSN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为数字馆藏合规保驾护航。
日前,在上述集团主办的“2022首届产业超宇宙大会”上,京枣科技CEO兼创始人、BSN发展联盟执行理事何一凡与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根据嘉宾发言,将课文整理如下:
何一帆:我们今天讨论的NFT是指NFT技术,而不是NFT的商业形式。对于现在的区块链、NFT、超宇宙、Web3.0等概念。,几乎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当我们在2019年开始建造BSN时,我们也有自己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包括NFT和元宇宙。
首先,什么是区块链?我们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数据传输模式,即数据的广播传输。例如,电话发明于1873年,但电话会议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件事需要10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一起沟通,那么一个人肯定会先给大家打电话,每个人反馈的时候再反馈给其他9个人。以此类推,可能需要成千上万次呼叫才能完成整个通信。有了电话会议,20分钟就能解决。当数据传输方式改变时,效率会大大提高。现在你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如果删除所有微信群,在接下来的一周只和大家的微信互动,沟通成本会很高。
在设计之初,整个互联网都是点对点的通信模式,也就是说互联网上所有的IT系统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只能打普通电话,不能开电话会议一样。所以,信息系统可以像电话会议一样吗?当一个系统发送数据时,其他系统会同步接收。任何系统都会产生反馈数据,其他系统也会同时收到,互相知道大家都收到了。如果这三个特征同时满足,我们认为这就是广播传输。当它在互联网上实现时,它就是区块链。大家都认为区块链最大的特点是共识,但我们理解区块链的本质其实是数据传输方式的改变,而不是共识。共识只是区块链的结果。如果没有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如何达成共识?就像10万个人通过写信来互动,可能要几千年才能达成共识,使用电话可能要几百年。使用电话会议和互联网也会缩短达成共识的时间。因为区块链可以高速同步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所以可以达成共识。
一直强调共识是区块链最大的特点,也是虚拟货币的观点。从沟通的角度来说,达成共识只是一个特例,一个应用。就像不是每个电话会议都要达成共识一样,有时候电话会议只是为了互相了解。因此,我们认为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分布式、开放透明的信息系统,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用高效的广播数据传输模式,从结构、可追溯性、权威性、可验证性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共管。
区块链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和透明。从技术逻辑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公共系统,与后台系统相对应。后台系统是指所有IT系统的所有数据都保存在企业后台,数据完全不受用户控制。从技术上讲,企业可以“为所欲为”。比如刷脸支付,软件会询问用户是否同意授权。其实这只是一种“礼貌”,不管用户同意不同意,软件都可以做任何事情。区块链是一个由每个人管理的公共系统,这意味着任何商业场景都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把数据放在后台系统,一种是前台的公共系统。任何人都可以查询验证是否正确,大家都在共同验证数据的完整性。我们认为这是区块链最伟大的地方——相对于后端系统,它建立了一个公开、开放的系统。
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虚拟货币不代表区块链。虚拟货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是区块链形式下最简单的应用场景——其简单性类似于现在互联网中的电子邮件。发送文本,压缩,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然后解析出来。
区块链是广播传输下最简单的体系结构,体积庞大。对于很多传统业务系统来说太重了。未来十年,区块链将继续发展和优化。BSN也在推动一些技术创新,以简化区块链。
其次,什么是NFT技术?我们认为NFT是公共系统上的数据库技术,因为公共系统的业务逻辑非常广泛,很难由一个关系数据库来承载。例如,很难通过在公共系统中安装Oracle来完成任务。
在公共系统上,数据库应该围绕着个人。比如一个物体,它周围的所有数据形成一个小数据库,然后几十亿个不同的物体相互关联形成整个世界。从BSN的角度来看,NFT是一种数据库技术。我们称之为DDC-分布式数据凭证,单一数据库技术。当公共系统与单一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时,技术人员在设计时会有更多的考虑。甚至在未来10-20年,各国可能会逐步实施一些法律,规定某些内容不允许放在后端系统,比如个人隐私数据,用户的数字资产包括金钱、股票等。,绝不允许放在企业后端系统,导致用户对数据失去控制。此外,政府需要公开的数据也将在公共系统中立法,这将影响未来世界各地的IT系统设计。
那么下一个元宇宙是什么?目前,从哲学和社会方面广泛讨论元宇宙。从技术层面来说,我认为元宇宙是互联网网站呈现形式的提升,就像1992年使用互联网或DOS界面,只有文字;浏览器之后,HTML语言的出现带来了图片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媒体出现后,出现了GIF文件、视频等动态内容。然后到互联网终端的变化,现在大家都在用移动应用。现在metauniverse是网站通过3D或者虚拟VR展示的内容,底层的数据管理还是和网站一样。比如淘宝建立一个元宇宙,在虚拟店铺里交流和购买,购物体验会完全改变,但后台数据还是基于淘宝自己的用户和数据系统。
未来一定会有上亿个元宇宙,元宇宙的核心一定是Web3.0的一些概念的组合,元宇宙要连接后台系统和公共系统,通过公共系统把所有元宇宙的网站“串”在一起,从而在互联网上形成一个新的通信层,既包括传统的点对点通信层,也包括公共广播通信层。一个半公共系统可以由几个角色组成,也就是联盟链的概念,或者几百个甚至更多的角色可以组成一个庞大的。我不同意币圈提倡的Web3.0也应该包括虚拟货币和所有权。就像在元宇宙里,我去一家餐厅吃饭,需要拥有这家餐厅的股权。
我认为Web3.0意味着公共系统“穿透”所有的元宇宙。例如,在未来,一个城市将建在公共系统中,而这个城市本身将是一个NFT。假设城市有60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建筑,每个建筑有400个房间,每个房间有2000个物体,那么每个城市、区域、建筑、房间、物体都将是一个NFT,这可能是因为它建立在公共系统上,所有的元宇宙都可以调用这个城市,在一个元宇宙中建立一个建筑,另一个元宇宙的用户可以通过公共系统住在其他元宇宙的建筑中。所有的人、事、物都被应用层“穿透”,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元宇宙+Web3.0,也体现了公共系统的重要性。
NFT在中国的技术体系比较特殊,与海外不同。大多数海外NFT技术都建立在公有链上。然而,在中国,有两种违规行为。首先是虚拟货币。作为准金融内容,必须严格控制,我觉得很有道理。国内任何大规模的准金融内容都是严格控制的。第二个是公链,因为中国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对KYC的数据删除和可管理性有严格的定义——实名注册制和IT系统,而公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接入做各种数据处理,没有实名制管理,这在中国是不合规的。所以,公链要想在国内满足合规条件,就需要技术体系的变革。NFT科技在中国的基础设施与海外完全不同,必须建立在联盟链和开放的联盟链上。事实上,开放联盟链是同时满足公共系统特征的联盟链,BSN也在推广使用开放联盟链。
1月25日,BSN启动了BSN-DDC基础网络。我接下来提到的DDC指的是NFT技术。需要强调的是,BSN-DDC基础网络是为NFT技术而建,而不是为数字收藏而建。数字收藏只是NFT技术应用的一个很简单的方向,NFT技术实际上应用很广泛。
BSN-DDC基础网络自1月25日上线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认可。截至目前,已注册的DDC平台超过500个,其中部分平台已在开发调试阶段全面应用BSN-DDC基础网络。BSN DDC上有数百万个由官方合同和非官方合同生成的DDC。
BSN-DDC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认可,是因为它的八大核心理念,即:像公链一样的透明、在中国完全合规、私钥管理契约、自建节点、足够低的成本、技术多样性、共治、多元化生态。
我们认为拥有这八个概念甚至是一个公共系统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满足这八个概念,就不能称之为公共系统,但仍然是传统的后台系统。
第一,和公链一样透明。虽然中国不允许公链和虚拟货币,但是公链的透明是我们的标准之一。任何链环境的透明性都需要和公链一样,也就是说用户无论在某个商业平台上做什么操作,包括DDC的生成和流通,都可以使用第三方工具来验证DDC是否存在,交易是否发生过。绝不是平台方生成后,利用平台方的API接口检索其传输的假数据。如果不能像公链一样透明,本质上就是一个类似“黑匣子”的后端系统,而不是公链系统。
二是在家完全合规。意味着你必须遵循所有被国家禁止的东西。实名登记制度必须保证用户的KYC可以被层层检查,非法内容可以被屏蔽。DDC这个名字也是我们跟相关部门沟通后确定的,因为NFT跟虚拟货币还是有些纠葛的。
第三,私钥管理合同意味着私钥应该掌握在最终用户手中。与后台系统相比,公共系统的特点是对数据没有控制权。结合加密技术,公共系统可以通过私钥管理数据,从技术上保证了最终用户的数据安全。目前一些数字收藏平台基本都是托管私钥的。如果不把私钥交给用户,其实和“黑匣子”没什么区别。因此,BSN-DDC推出了DDC保管箱,开源提供给所有DDC平台免费使用。通过DDC保险箱,最终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在本地保存他们的私钥。
第四,您可以构建自己的节点。公共系统虽然是联盟链结构,但必须满足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节点。如果所有节点都属于一方,本质上就是一个大的后端系统。目前大部分连锁环境基本相当于私有连锁。
第五,足够低的成本对于IT系统的所有底层技术都非常重要。这也是公链和虚拟货币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直到现在,公链还没有任何传统的大规模应用,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成本问题。公链应用的业务逻辑基本围绕虚拟货币展开,否则很难成立。对于传统应用来说,如果成本是虚拟货币,收益是传统货币,那么成本显然是不可控的。那么成本需要多低呢?我们认为,未来中国每台NFT的燃气费不应超过1分钱,这样才能大规模应用。
第六,技术多样性,这一点同样重要。BSN-DDC基础网络上有很多开放的联盟链,有些是我们和国外知名公链团队一起进行的合规改革,使之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目前,区块链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各种技术相互竞争。所以需要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让各种技术相互竞争,不断优化,从而在技术、体验、成本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就成本而言,也许明年的气费可以从5毛钱降到2-3毛钱。
第七,共同治理。预计8月15日后,BSN的文昌链和武汉链将获准设立BSN以外的所有节点。届时,数十家知名科技公司将共管共治,这意味着整个链条将由所有验证节点和管理节点共同管理,不仅是BSN,还有枣科技。届时,合同续签需要所有执政方的同意。
第八,多元生态。例如,企业可以在BSN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DDC,例如,它可以建立文昌连锁、武汉连锁、阿泰连锁和重庆连锁。那么这个企业的权威性和我们枣科技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可以提供什么服务?这个企业也可以提供完全一样的服务,包括用户充值等。,都在企业端。它甚至可以制作一套网关来处理某些业务。我们希望参与BSN的角色是多元的,可以是运营商,可以是平台,也可以是开发者等。这也是BSN所追求的核心理念。现在,一方面,中国禁止货币投机,另一方面,大多数外国区块链技术都是围绕货币投机开发的。BSN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带动国内所有区块链技术方共同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公共系统的领导者。
最后,我想强调NFT的遵守情况。我个人对数字收藏这个词有问题,因为“收藏”是一个带有投资属性的概念。我觉得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数字商品”。在中国,这两种不同称谓对应的管理单位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投资属性,则属于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的系统管理。上个月,互金等三家协会也发出倡议,就抵制NFT的金融属性发表相关意见;如果是商品,由市场监管总局管理,包括税收、营业执照等。。上面提到的超宇宙+Web3.0中的整个城市都是由NFT组成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元素都是物体,都属于数字商品。商品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必须有应用场景,比如一张图片,作为微信头像使用就是一个应用场景。如果购买后只能等待增值,那就是金融属性,一定要区分清楚。我们在设计业务逻辑时必须考虑这一点。如果围绕数字商品来做,那么平台未来可能就是数字商品的“淘宝”。我觉得以后会有这样的平台,交易量会比现在的淘宝大。但如果变成金融交易所,可能半年内就要关停。
NFT作为一种数字商品,也面临着被用作传销的潜在风险,其高效的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作为平台方,一定要考虑到这种潜在的风险,尽量减少交易频率。比如一年只能交易5次,每次时间间隔需要2个月。第二次交易是合法的,严格来说没有法律禁止,但是如果通过第二次交易形成了金融属性的投机,那肯定是非法的,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们也建议有关部门和NFT厂家通过积极沟通找到一个合理的控制点。我想在未来1-2年内会逐渐明朗。
NFT和区块链技术将在未来的IT系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未来将会有大量的公共系统。未来互联网会有两层。一个是现在的互联网通信层,主要处理后台系统;第二层是广播通信层,主要处理公共系统。在设计IT系统时,可以围绕这两层进行各种设计。
列举两个公共系统场景来理解。第一,彩票行业。现在中国的彩票业面临着信任的问题。人们买彩票中奖是因为随机数,但随机数是如何产生的没有证据。我觉得未来20年,很多国家都会规定公开摇号必须放在公开系统,而不能放在后台系统。放在公共系统上,用NFT发行彩票,用户购买并使用自己的私钥,抽奖并写开源智能合约,使用用户的数字人民币账户领取奖品。同时可以授权其他机构在公众系统上销售彩票,整个过程清晰透明。这样,未来中国彩票销售额有望达到现在的10倍以上,全球彩票行业将达到万亿规模。第二,未来的用户系统有可能建立在公共系统之上。如果把人脸识别等数据放在后台系统,不仅对用户是风险,对国家也是风险。将来可能会立法,所有数据都需要放在公共系统上。个人数据生成后,通过用户的私钥加密存储在上面。当企业需要调用时,必须得到拥有私钥的用户的批准。所有的用户系统都是万亿美元的产业。
强调这两个例子的初衷是为了呼吁技术从业者。希望大家不要只关注平台、虚拟货币、数字藏品等一些简单应用层的内容,更要深入了解技术和底层逻辑。现在,机会就像互联网来的时候一样。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机会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而是在未来,未来所有的IT系统都会改变。我们要理解它,要有实现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