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筑牢“三道防线”共护网络安全

核心提示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几乎变成了我们身体的“外部挂件”,休闲、网购、就医、出行……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网络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层出不穷的网络犯罪手段也在不断翻新:注册一个会员,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点开一个链接,手机也许就被植入

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几乎成了我们身体的“外挂挂件”,休闲、网购、医疗、旅游……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刻。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层出不穷的网络犯罪手段也在不断翻新:注册一个会员,个人信息就可能被泄露;点击一个链接,手机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甚至生活在朋友圈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就难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互联网和生活紧密交织的今天,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是无限的,安全但有边界。只有筑牢思想的防风墙、法治的防护网、技术的防火墙,才能保持思想交锋的前沿,才能把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共同保护网络安全,前提是构筑思想上的“防风墙”

泄露信息、轻信网络骗局的后果从被骚扰到被骗不等。新闻中,网络盗窃、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在信息开放网络化的今天,网络安全与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息息相关。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动员、组织、凝聚群众,筑牢保护网络安全的人民防线。

共同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增强全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要做好重点人群的网络安全防护,通过上门普法、随时走访、技术拦截等方式,对辨别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和老年群体进行针对性教育。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网络安全周的活动等。完善网民安全教育体系,推进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提高网络防护技能,增强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为了人民,网络安全依靠人民。”只有筑牢思想“防风墙”,让每个人都成为网络安全的参与者、守护者、贡献者,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安全上网。

保护网络安全,核心在于编织法治的“防护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近年来,我国加快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各部门加大了对各类互联网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据悉,仅2021年,中国网上信息系统依法约谈网站5000余家,撤销或备案违法网站1.7万余家。

从《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出台,再到互联网违法案件的专项治理,这些举措极大提升了我国互联网治理水平,推动网络安全工作向更高层次、更深层次发展。网络安全领域的制度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的“防护网”不断编织。

要共同保护网络安全,关键是要建立技术上的“防火墙”

要加强网络安全的技术支撑,依靠科技提高互联网安全建设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保护网络安全,更离不开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升级,建立自主、安全、可信的网络安全体系。

只有不断提高互联网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在新技术研究、攻防对抗等领域实现突破,发展动态、实时、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主动免疫能力,构筑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才能实现安全上网。

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监测和主动防御能力,以技术为支撑,自动识别诈骗账号,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网络数据分析管控能力,更好地保护上网用户信息安全,保障互联网安全健康运行。

如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和最大的电子商务量。我们要做“网络强国”,构筑“三道防线”,让网络安全成为信息时代的基础供给,用安全的互联网环境为生活保驾护航,真正提升人们在网络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