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声就该正大光明

核心提示不久前,新浪微博发布公告称“全量开放展示IP属地”功能。随后,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知乎、小红书等平台纷纷跟进,用户在发送内容或发表评论时,均会展示IP属地。社交平台相继展示IP属地后,互联网出现一个又一个“翻车现场”。“广州吃喝玩乐汇集”

不久前,新浪微博发布公告称“全量开放展示IP属地”功能。随后,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知乎、小红书等平台纷纷跟进,用户在发送内容或发表评论时,均会展示IP属地。

社交平台相继展示IP属地后,互联网出现一个又一个“翻车现场”。

“广州吃喝玩乐汇集”在湖南发帖、“悉尼印象微博”在广东发帖,此类例子比比皆是,而那些对国内防疫政策指指点点的“正义网友”,属地却意外地显示为某些西方国家……在IP属地的“照妖镜”下,类似的情节不胜枚举,很快引发全网热议。不少人拍手称快,坚信这是清朗网络空间的一剂良方。但也有人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此举可能泄露个人隐私,甚至把展示IP属地和是否言论自由画上等号,还有人则对展示IP属地的合法性、合理性提出质疑。

与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面交往不同,“匿名社交”是一种不露真实面目、具有一定隐秘性的交往和交流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社交平台的匿名性,网友在交流时会有自由、轻松之感,可以更好地释放情感、表达自我。但也有人觉得因为是“匿名”便无所顾忌、口无遮拦。现实中这种例子俯拾即是,一些人在网上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以此博眼球、蹭流量,还有一些人借机发表一些不实言论、散布有害信息,甚至造谣中伤、恶意诽谤,造成恶劣影响。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发声就该正大光明。一方面,展示用户IP属地,正是为了有效治理网上谣言、不实信息和网络暴力信息,帮助网民有效辨别网上信息真伪。

另一方面,展示用户IP属地降低了执法部门追查谣言来源和传播路径的难度,为查找造谣者、虚假信息生产者、施行网暴者提供了便利。

这符合建立清朗网络空间的要求。那种认为展示IP属地会侵犯个人隐私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IP属地具体到省,不会具体到身份证号、手机号、指纹等信息,不能认定属于个人隐私。一些人把展示IP属地和失去言论自由画上等号,也完全不符合实际。事实上,把IP属地说成IP地址,有偷换概念之嫌。IP地址就像设备的“身份证”,能够追踪到与之对应的设备,继而追踪到个人,泄露IP地址肯定会侵犯隐私权。

但社交平台展示的是IP属地,而非完整的IP地址,因此并不涉及所谓的“侵权”。此外,言论自由不等于想说就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规定,网络传谣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这也是告诫网民,在网络空间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

展示IP属地提供了一种约束网民不良网络行为、维护正常网络秩序的有效方式,但如何用好这项功能,放大正面作用,防止其衍生的其他负面效应,平台要切实负起责任。近段时间,各平台刚推出展示用户IP属地的政策,就有人干起了IP属地修改“业务”,最低5元就可以提供IP属地修改。这显然与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要求相悖,是对网络治理的公然挑战。期待各大平台对这项功能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堵住相关技术漏洞,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效果。

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打击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生态、捍卫网络良序,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更是民之所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IP属地是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还需要各界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来源:大江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