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达人签约

核心提示日前,薯管家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关于MCN机构买卖账号及刷量作弊行为处置公示》,对多个违规MCN机构和达人进行了封号、禁止接单、禁发笔记和降低等级等处罚,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图片截自小红书01众多机构和达人被禁止接单和发笔记总结本次《公示》对

日前,土豆管家官方账号发布了一份《关于处理MCN机构买卖账号作弊行为的公告》,对多名违规的MCN机构及人员进行封号、封号、备注、降级等处罚,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图片取自小红书

01

很多机构和人才被禁止接单和发笔记。

总结这次“公示”对违规的若干mcn和59人才的处罚,可以得到以下四条重要信息:

一是平台在重点打击账户交易和作弊行为;

二、严重违规的机构和人才,将受到蒲公英禁止接单、禁止发纸条、禁止私信、禁止言语的处罚;

第三,机构和人才之间会有一次“静坐”。《公示》指出,禁止接单机构所有作者的信用等级已降为Lv0。如果该机构处于重点监管之下,那么其作者也将被接受为关注的焦点。这意味着,即使创作者本人没有过错,他对订单的接受和“自由”也会因为签订合同和锚定一个有问题的机构而受到影响。

第四,这次整改对小红书来说不是第一次了。6月份,已经有很多机构和人才被处罚。但只要能认识到问题并积极整改,还是可以恢复合作的。目前,杭州邻居* *科技有限公司、美* *华、聚* *传媒等机构已完成整改。

对于小红书的动作,业界声音褒贬不一。有用户表示“感谢小红书,给真心分享、用心做笔记的业余创作者留下了更公平的空间空”;还有人直呼“冤枉”,希望官方不要一棍子打死他们。毕竟创作不易,“坐在一起”也太残忍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小红书此举可能是为了将压力转嫁给机构。毕竟,“一旦所有的人都受到惩罚,他们就不再吃饭了。”面对大量流失的业务订单和来自其人才的不满,没有一家机构不想加快整改,争取早日从“小黑屋”中被释放出来。

02

收紧左手,放松右手。

小红书艰难探索商业化

事实上,小红书对平台生态的强化整治从2021年底就已经开始。

截至目前,小红书已进行4轮违规品牌封禁,影响品牌超过100个;机构方面,除了7月8日的两份违规处置公告外,小红书还于今年1月和3月对南京贻贝、云美意、史圣麒麟等7家通报平台和MCN机构提起诉讼,要求其立即停止针对小红书的虚假交易推广,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此外,平台采取限流、不收录部分未报票据等措施。

这些措施在净化平台生态方面确实有效,但由此引发的投诉和不满也危及平台商业化的稳步发展。

当然,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小红书也经常唱“红脸”。

半年来,小红书首次推出“违规评分规则”,给品牌喘息和整改的时间;后来邀请了大量业余博主开设蒲公英,扩大了品牌推广和营销的可选范围,提高了博主的留存率和创作热情。

近日,平台又进行了一次大调整,针对举报笔记和所有历史笔记,发布了薯条外卖功能。要知道,在早期,薯条只是作为好内容的放大器,广告一直是被禁止的。这个调整相当于把薯条变成了商业化,品牌和商家可以在站内使用薯条进行流量购买。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小红书收紧左手、放松右手的举动,是在坚持社区属性和实现电商变现之间寻找平衡的不懈努力。

经过长时间的种草,小红书“更符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社区属性越来越明显。在“有用利他”原则的加持和大量高质量的生活体验、指南等口碑内容效应下,小红书逐渐形成了高粘度、易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独特气质。

“但这个优势恰恰成了小红书电商变现的难点”,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他看来,当这种强烈的信任形成后,稍有不慎就会破坏用户对平台的固有期待,使其被贴上“只是腐肉”的标签。“这也是小红书商业化程度越深,越多用户表示不喜欢购物的根本原因,”该人士补充道。

03

治理将常态化。

从现有环境来看,在探索出可行的变现方法之前,小红书的重拳管理仍将是常态,这一意图也体现在本次发布公示的第一句话中,即“小红书将持续治理违规行为,构建更加健康公平的商业环境。”

所以,要想在这种背景下实现长远发展,所有的生态行动者都必须做好内容,遵守规则。

其中,如何选择与自己匹配的博主,如何平衡软硬品比例,如何通过内容策划提升合作质量,如何撬动非垂直博主打破圈子,如何洞察消费者,加强产品研发,是所有品牌都应该思考的方向。

对于达人来说,尤其是发生了这件事之后,就多了一层考虑。一方面,找到分享和广告的平衡点,以优质的内容脱颖而出,是必须修炼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清楚要不要报名参加机构,如何选择机构。毕竟稍有不慎就被“反复对号入座”真的不值得。

对此,小红书MCN机构零克互动CEO Sky先生在其个人微信官方账号中给了百姓一些建议:第一,要选择一个价值观导向正确的机构;第二,不要被对方给的“资源”迷惑。先搞清楚这些资源的真实性,是否有明确的解释。

最后,在平台方面,人们其实有很多期待和建议。从土豆经理发布的“公示”下方的多条留言内容可以看出,很多创作者都不止一次表示自己被误伤。他们不知道原因,投诉过程极其坎坷,要么联系不上,要么只有机器客服。

图片取自小红书

虽然有大神的“绝招”,只要在笔记中标注“自费拍摄”就可以减少目前的限制,但毕竟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期待平台能尽快出台完善的违规行为规范、审核申诉机制和整改落实措施。

事实上,即使平台不再重拳整治,一些没有价值的内容,仅靠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辨别能力,依然会被淘汰。毕竟中国的互联网早已过了“跑马圈地”的时代。只有加强粉丝的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最大化的给用户带来价值,才是长远发展的正道。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