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电动车

核心提示早晚高峰期间,G6辅路辛庄桥路口的信号灯,就如田径比赛的发令枪,变绿的瞬间冲出几十上百辆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壮阔的场景堪比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不知不觉间,电动车已经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达

早晚时分,G6辅道新庄桥路口的信号灯,如同田径比赛的发令枪,在变绿的瞬间冲出数十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壮阔的场面堪比千军万马。

不知不觉中,电动车已经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3.4亿辆,而到去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95亿辆,仅为5500万辆。

内需增加的同时,出口也在增加。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两轮电动车出口额达20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逾9%。

据央视财经报道,天津某电动车企业上半年出口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预计同比增长将达100%。

中国的电动车是怎么诞生的?为什么发展这么快?目前行业格局如何,未来趋势如何?本文就分析一二。

01.中国神奇汽车的诞生。

1983年,上海自行车二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电动自行车,代号DX130。这款自行车档位电动自行车是150W柱式电机,24V汽车常用铅酸电池。从1984年开始生产到1991年结束生产,共生产了4.5万辆电动汽车。

DX130停产4年后,清华大学研发出国内第一辆配备轮毂电机的电动自行车。自此,中国电动车行业开始快速发展,1995年也被称为电动车元年。

电动汽车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从1995年到2000年。主要是把大学开发的技术变成企业制造的产品。在这个阶段,通过不断的测试,对电动车的电机、电池、充电器、控制器四大部件进行改进。

初期主要问题是产品不是很好,价格还是很高,市场需要培育。

1999年10月1日,《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这也标志着电动汽车的标准化。

第二阶段是规模化阶段,从2000年到2004年。经过几年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电动车关键技术得到解决,市场打开,形成规模。2004年电动汽车总产量达到676万辆。

几乎所有知名的电动车企业都成立于这两个时期,如雅迪、爱玛、新日、绿源、小刀、立马、台铃等。,产业初步成熟,形成了以江苏、天津、浙江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

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期,从2004年到2013年。在此期间,一些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电机从单一的刷齿电机发展到无刷高效电机,整体技术基本完善;物流、配套、RD、制造等产业链趋于完善;市场需求旺盛,2013年产量达到3695万辆。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在邀请代言人这件事上,各家企业展开了“军备竞赛”。《新的一天》邀请了成龙,潜水王子田亮被绿源聘请,她被雅迪签约,李冰冰被世纪鸟邀请,范冰冰被请为华讯代言,周杰伦被艾玛邀请。

第四阶段是成熟阶段,从2014年到2019年。此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品牌效应、创新能力、客户服务越来越重要。

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压成本开店,换句话说就是烧钱换市场,这个时候更多的是看企业的战略是否正确,现金流是否足够。短短五六年间,电动车行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电动车企业从2000多家下降到100多家。

第五阶段是新国标阶段,从2019年到现在。2019年4月15日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与旧标准相比,车速提高了5km/h至25km/h,整车最大质量提高了15kg至55kg,电机最大功率提高了160W至400W。

新国标实施后,旧国标电动车将陆续淘汰。此时正好是存量时间,“以新换旧”会引发新一轮的竞争。

从1983年开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发展了39年,技术、产业、市场都已经成熟。14.11亿人口,3.4亿辆汽车,中国每4.1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车。平均来说,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电动车。

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是德国、日本、法国、荷兰总和的10倍以上。中国既是电动车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称电动车为“中国神车”并不过分。

02.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受欢迎?

如果不看数据,没有对比,很难想象电动车在中国如此普及?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电动车在中国的超级地位?

禁摩、碳中和、小区增加充电桩等都促进了电动车的销售,但核心原因是:解决2-6公里内通勤的痛点。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浙江大学2013年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对中国城市交通的影响研究》显示,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用户和用途是:女性用于上下班和接送孩子,中老年人用于接送孩子和散步,小商务人士用于送货。

对于这样的消费者来说,10 ~ 15万的普通车是人均年收入的6倍以上,而2000元的电动车是人均年收入的八分之一,普通人买得起。

在杭州和桂林的样本中,出行距离小于6公里,出行时间小于30分钟,上下班或上下学或放学的人更倾向于电动车出行。

现在,这个数据还是过时了,用户数量扩大了。

以北京为例。2公里路程步行需要20分钟左右,所以自行车共享基本可以满足这段路程的需求。然而,骑自行车在2-6公里或2-10公里内通勤费时费力。早晚高峰,公交车需要等公交,地铁需要等地铁,到公交站和地铁站要花很多时间。所以很多人上下班基本都选择电动车。

一位电动车用户告诉Barn,他家在西二环,公司在北五环,通勤距离只有28公里。开车不仅堵车,还受数量限制。地铁需要换乘,最近的地铁站离公司也不近。经过一段时间的开车和地铁,他选择了电动车出行。

另一位电动车用户的通勤距离为12公里。他告诉Barn,他家和公司离地铁站都很远,是时候步行去地铁站了。差不多该骑电动车去公司了。

在三四线城市,美团、滴滴、支付宝都推出了共享电单车,基本在2-6公里范围内。大部分用户会选择骑摩托车,公交车不是首选。

公交收入的下降也能反映这一现象。上个月,河南某县一家公交公司因入不敷出,宣布停止运营。其工作人员给出了三个理由,其中一个是共享电单车的推广。据当地新闻报道,2021年1月至9月,美团共享的摩托车投放超过2000辆。

“我拥有一辆汽车,但上下班主要是骑共享摩托车。我不用为了省油去找停车位。我为了工作关系,每天都骑,平均每天4次,每次骑6到7公里。”广东省河源市的一名电动车用户表示,在县城这样的城市,共享摩托车是一种更方便、更高效的出行方式。

所以无论是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还是县城,电动车在便利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3.股票时代,业绩成为关键。

数据显示,2018年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下降18.2%,产量下降29.7%。之后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量都增长缓慢,2021年的数值还没有达到2017年的水平,这说明电动车已经进入存量时代。

增量时代,主要目的是获取新用户。企业花钱打广告,快速打开渠道,低价销售。在股票时代,这种策略不符合现状。用户对每个品牌都有基本的了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明确的需求,比如续航能力。

所以,股票时代的表现尤为重要。

性能主要体现电池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汽车的智能性,当然不是性能,但会是影响用户购买的关键因素——颜值。

对于目前任何一款产品来说,面值都是绕不过去的坎。在整体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面值往往成为买不买的关键。

相比以前的电动车,现在的电动车价值确实上了好几个档次,电动车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雅迪在介绍某款车的外观时,说是某知名摩托车设计师亲自打理外观,告别平庸车型,外观还获得了红点奖。从整体外观来看,颜值确实不错。

在为爱玛女性介绍电动车外观时,她用了“颜”这个词,并表示,“天生就有气质,很容易充满时尚感。”

是当前续航电动车企业竞争的重头戏,也是最基本的性能体现。

主流车企把电池从铅酸电池换成了锂电池和石墨烯电池。后两种电池相比前者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充放电次数更多,续航里程更长,但相应的价格也更贵。

新日专做锂电池,取名为“汽车级锂电池,可用五年,保修十年”。除了锂电池,石墨烯电池也可以在刘梦洁公司,雅迪。石墨烯电池的整体性能优于锂电池,但尚未实现量产。

随着小牛、九号等企业加入这个赛道,智能化成为各厂商竞争的新赛道,电动车开始对标汽车。智力也是耀眼的。

液晶中控代替机电仪表盘,遥控器代替钥匙,可用于无钥匙启动、定速巡航、智能转向灯、CBS刹车系统等。所有可用的技术都用于电动汽车。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情报还有待讨论。

防盗系统是目前比较实用的功能。即使被盗,利用车身提供的GPS定位,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找回。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警察抓到一个经常偷电动车的惯偷,分分钟就能开锁。接受采访时,对方称自己只偷电动车,没有防盗系统。

整体来看,在存量时代,电动车企业的竞争主要看谁的技术更好,整体性能更好,供应链控制更好,价格更有优势。

04.减少SKU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据36Kr Pro统计,截至2020年8月,新款电动车小牛有21个SKU,而老牌电动车企业雅迪有超过162个SKU,但在天猫旗舰店上市的SKU只有26个。

新势力企业因为资金、渠道等原因,不会造很多种类的车,也造不出很多种类的车。毕竟多开一个模具,就要多花几千万,导致要努力把每个sku做成爆款产品。

老字号企业因为从线下渠道起家,积累了足够的财富,有能力做更多的SKU。线下销售时,用户对这款车不满意时,还可以推荐其他车型的车辆。

随着线上渠道的兴起,多SKU的局面将会改变,减少SKU将成为趋势。

首先,线上渠道销售,虽然也是网店发货,但是数据透明之后,用户可以进行更多的对比。如果A公司做了10个SKU,各档次都有,而B公司只做了高、中、低3个SKU,但比A公司的产品性价比高,最终会是B公司销量的老大。

其次,与其用多个SKU分散精力和财力,不如集中精力做单个爆款产品。相比多个SKU,单个爆款产品优势更明显,可以把产品和营销做到极致。口碑形成后,可以实现独立传播,也更有利于品牌的传播。

截至目前,根据各品牌官网显示的数据,小牛电动车有15个SKU,9号公司电动车有8个SKU。雅迪很多系列产品都有1-3个SKU,爱玛最高系列有6个SKU,其他都是1-3个SKU。

显然,精简sku,推出优质产品已经成为电动车行业的共识。

05.海外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今年以来,电动汽车出口需求强劲。据央视财经报道,上半年雅迪已经完成了去年的出口量,今年的出口量有望是去年的两倍。艾玛的出口量也翻了一番。

其中一家电动车公司的厂长表示,生产线已经超负荷运转,日产量约为1.1万-1.2万辆。车辆制造出来后,会被卡车拉走。

1-7月,中国电动两轮车出口额达到206.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

目前,中国电动车出口东南亚、欧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化石能源的短缺和新能源的主流,国外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毫无疑问,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这些国内电动车企业未来将把“战场”转移到国际市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谁能抓住当地人的需求,做出解决当地消费者痛点的产品,才是成功的关键。

结论:

目前两轮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在700-800亿元之间,预计未来5年将超过1000亿元。

3.4亿中国车友创造了仅在中国就有1000亿的市场。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行业将加速洗牌,随着国外市场需求的增长,未来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参考资料:

新视野:电瓶车会成为下一个手机市场吗?

亲:中国电动车市场能否长出一个“两轮特斯拉”?| 36Kr新风向

观察世界: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现状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央视:产销两旺!出口大增!加班加点扩大生产!什么生意这么火?

情报局星海:中国经济的“忠诚军马”:国产“小电驴”40年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