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股市一片红火,但期货市场却在尾盘上演了“3秒闪崩”。
2月10日,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最后3秒,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主力合约突然崩盘,跌幅超过10%。
此外,上期所第二主力燃料油期货2109合约也在尾盘暴跌逾7%。
据悉,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合约标的物为RMG 380船用燃料油或质量优于此标准的船用燃料油。交易单位为10吨/手,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8%。
据晚报查询,2点59分56秒之前,燃料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稳定,但57秒之后,连续出现4个1000手以上的平仓,直接在59秒内从每吨2271元上涨至每吨2074元。然后空的最后两单开仓进一步将价格推至每吨2057元,仅仅3秒。
事件发生后,很多投资人第一次以为是乌龙球。对此,有业内人士解释,此次事件中乌龙指数出现的概率并不高,很可能是当日尾盘大牛平仓导致程序化交易空跟进。
从上述交易记录来看,交易时段结束时的最后两笔记录确实显示空单开仓,价格为每吨2057元,因此似乎程序化交易跟进空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乌龙指”事件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事实上,乌龙指在期货市场并不少见。仅去年一年,就发生了两起众所周知的“乌龙指”事件。
2020年7月16日,股指期货IH2012合约出现疑似“乌龙指”交易。当日13时29分25秒,限价成交176手。根据交易规则,本次交易与上一次交易偏离201.6点。按此计算,176起案件共损失1064.448万元。
另外,2020年2月9日上午9点50分左右,中证500股指期货远月合约IC2006瞬间涨停,成交149手,随后迅速回落至原位置。根据交易规则,该笔交易偏离前一笔交易492.2点,损失14667560元。
股市也有“乌龙指”,最著名的“乌龙指”事件是2013年的“光大乌龙指”。2013年8月16日上午11点05分至11点07分,上证综指暴涨100点,沪深300只成份股中有71只瞬间触及涨停。中午,光大证券宣布停牌,承认自营业务操作出现问题,导致股市大涨。
8月18日,光大证券新闻发布会称,事件因系统缺陷导致订单数量巨大,申报买入总额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
事件也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很多跟风的机构和投资者纷纷跟进,重仓该股的基金也是躺着中枪。当年半年报显示,光大证券因乌龙指事件自定亏损1.94亿元。一周之内,处于风口浪尖的光大证券暴跌18.81%,市值缩水约78亿元。
此外,美国股市也是乌龙频发。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5月6日下午2点47分左右,一名交易员在卖出股票时打错了字母,将一百万错打成了十亿,导致道琼斯指数突然暴跌一千点。当日下午2时42分至2时47分,道琼斯指数瞬间从10458点跌至9869.62点,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下跌998.5点。2点58分,道琼斯指数回到10479.74点。这也是道琼斯指数历史上第二大单日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