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券商业绩

核心提示30Aug本报记者 周尚伃随着“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业绩出炉,A股上市券商2022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愈加清晰。在上半年高波动市场特征下,受自营业务影响,券商业绩分化加剧。在已披露半年报的27家上市券商中,仅2家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长”。中

30

八月

本报记者周尚义

随着中信证券业绩的出炉,a股上市券商2022年上半年业绩更加明朗。上半年,在高波动市场特征下,受自营业务影响,券商业绩分化加剧。在已披露半年报的27家上市券商中,仅有2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上半年中信证券

净利润同比下降8.21%。

8月29日晚间,“券商一哥”中信证券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85亿元,同比下降7.52%;净利润111.96亿元,同比下降8.21%。

主营业务方面,上半年,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实现收入82.74亿元,同比下降10.54%;资产管理业务收入60.91亿元,同比下降4.24%;证券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04.12亿元,同比增长6.6%;承保业务实现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30.36%。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披露2022年上半年业绩的27家a股上市券商中,仅有山西证券、国联证券、太平洋证券、华安证券、国源证券、东吴证券、浙商证券等7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此外,华安证券、国联证券、方正证券等3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可以看到,截至目前,仅有华安证券和国联证券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增长”。其中,华安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6.48亿元,同比增长9.89%;实现净利润7.24亿元,同比增长17.87%。国联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2.74亿元,同比增长12.71%;实现净利润4.37亿元,同比增长15.37%。

需要注意的是,中信证券虽然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但仍是唯一一家净利润超百亿元的上市券商。

积极探索多元化

非定向投资模式

上半年,在主营业务上,上市券商业绩因专业能力差异继续分化。其中,由于市场因素,定向自营业务拖累了大部分券商的业绩,但也有不少券商加强了非定向投资策略,开发和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平滑市场波动,增强业绩的稳定性。

用“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方法测算券商自营业务实力后发现,上述27家券商中,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的自营业务收入均超过30亿元。此外,自营业务为负收益的有4家。

从增速来看,上半年,中银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暂列第一,达到78.37%;方正证券暂居第二,同比增长56.19%;太平洋证券和国联证券紧随其后,同比分别增长20.27%和12.93%。华安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微降2.14%,其他上市券商同比降幅均超过20%。

在上述背景下,目前券商的投资正在向去化、多元化交易转变。其中,中银证券自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增加。上半年,中银证券股权投资继续加强投研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探索低波动盈利模式,稳步推进向多元化投资管理模式转型,加强非定向投资策略的开发和应用。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准备工作;场内金融衍生品业务主要从夯实科技能力和提升量化策略水平两个方面推动权益量化策略交易的发展。

方正证券上半年业绩逆市增长,主要是在传统自营投资业务上跑赢行业平均水平。方正证券执委会委员、副总裁崔晓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近年来,公司以多品种、多策略、多模式的业务布局为重点,确保收入的稳定性,大力发展衍生业务、中性策略业务和销售交易的非定向业务,这一直是公司的战略方向。上半年公司场外期权规模同比增长109.05%,收益互换规模同比增长1486.07%,非定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

同时,国联证券上半年实现自营业务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12.93%,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浮动利润增加;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97亿元,同比增长437.1%。2021年,国联证券机构客户柜台交易收入同比增长5802.73%。国联证券表示,下半年公司股权投资业务将重点布局中长期机会,进一步精选成长股,辅以固定收益、可转债等策略投资模式,灵活运用仓位调整和期货套期保值,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稳健开展股票投资业务。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郑吉沙表示,“国联证券衍生品方面,活跃交易、扩大品种对降低业绩波动有积极影响。2022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公司拿到A,比去年提升2级,朝着获得一级交易商资格稳步前进。”

推荐阅读

外贸企业还有哪些困难和需求?外资企业专班做了什么?快来看看贸促会的最新回应吧!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两年来首次跌破6.9。后市会怎么走?

图片|趵突网站酷罗海证券每日出品|刘锐志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