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万工程在哪里

核心提示绘就一幅美丽宜居乡村图景——代表委员热议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报告》事关亿

绘就美丽宜居的乡村景观。

——代表委员讨论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报告。《报告》关乎亿万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引领农村走向更加宜居美好的未来,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集中农村力量,展现新面貌

“自从启动千家万户工程以来,我们确实享受到了好处。”作为“千万工程”的受益者,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德清县府西街道党工委委员、伍肆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说,“2016年,我们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现在靠美景赚钱,吸引了很多人来做民宿。每条路都有路灯和天然气。接下来,我们计划将无人驾驶汽车用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春天尘土飞扬,夏天泥泞不堪。全村400多户找不到厕所。夏天,苍蝇到处都是。2003年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后,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开始做。孙国文也带领全村积极响应,开始村庄整治。到现在,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处理,垃圾分类,路边全是漂亮的公园,铺着整齐的柏油路,家家都住着别墅,“比西欧的村庄还漂亮。”孙国文自豪地说。

“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村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8.6%,规划保留村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喀左县水泉镇水泉村党支部书记唐廷波对“别人家”的政绩了如指掌。“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我们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基层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呈现出‘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走’的良好局面。”作为水泉村的“一把手”,唐廷波把自己的村子打造成辽宁省示范村的想法不是基于空,他最大的野心是团结一心。

唐廷波说,“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口号在他们村随处可见,早已深入人心。“村民们明白这一点,也这样做。有些事情我们已经在做了。”唐廷波说,“去年我们去了省里环境改善比较好的新宾县,今年开始实施垃圾减量分类。村里安排了7名保洁员,每个保洁员配一辆电动车,做到村收、镇运、县治。村里的主干道两旁种上了花草,装上了路灯。”

如今,全国各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村庄,都像水泉村一样,呈现出新的面貌,农村充满了新的活力。

提升村庄整体的美。

各级党政干部一手抓,这是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经验。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饥饿高乐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深有感触。他认为,“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纳入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加强监督、考核和奖惩。注重发挥各级农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发展发改、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的协作,明确职责分工,集中力量办大事。”

环境整治的钱从哪里来?资金是第一个问题。“必须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廷·巴特尔介绍,他们按照“理顺渠道、保持目的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整合了9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资金,下放项目审批权和立项权,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走一条适合各地农村特点的环境整治之路,这也是浙江“千万工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林学院院长丁桂杰所说,农村人居环境不能一刀切地整治,城市的经验不能照搬到农村,要因地制宜,因山制宜。

如何因地制宜,丁桂杰举例说:“在南方山区,农民进行网络化厕所改造不太现实,成本太高。农村厕所改造必须与废弃物利用相结合,形成粮、猪、沼气相结合的循环模式。农村的路和水的问题都解决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基础。一户只需建几平米的沼气池,成本不高,既解决了污水和粪便,同时又能转化为气能和有机肥,实现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绿色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生态美是丰富的

绿色的树林环绕着村庄,绿色的山丘位于城外。美丽的乡村承载着人们深深的乡愁。代表们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年复一年。

“现在你看欢喜村很漂亮。十几年前,村子环境脏乱,苍蝇满天飞。经过多年建设,2013年,环溪村已经是中国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党委委员、村委会主任周忠联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环溪村的一大特色。村里有很多古建筑,所以我们重点保护了一些古建筑,把一些公共服务功能站和房间整合到这些古建筑里。”

周忠联说,“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成果,村里开展了庭院改造和小溪周边保洁的‘红黑榜’评比活动。每个季度,庭院鉴定委员会都会选出10个最干净的住户和住户进行改造。现场对比的彩色照片张贴在村务公示栏上,提高了村民的清洁卫生意识,形成了‘溪周边卫生靠大家,溪周边人人干净’的浓厚氛围。优美的环境一直保持着。"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深有同感:“2017年,我们也去浙江学习了‘千万工程’的经验。现在村里的厕所也建得很好。每家每户都有抽水马桶,村里有四个公厕,都很干净卫生。一开始村里人不愿意装抽水马桶,我就领着大家去做得好的地方。乍一看确实很方便,后来慢慢接受了。这些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带领人民,长期持续努力。”

推荐阅读

最实用!如何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浙江省“千万工程”的七点经验

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浙江省农民日报二期学习“千万工程”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民日报记者毛李赵宇恒

图片:网络

编辑:雍敏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