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实的身材,黝黑的脸庞,带着阳光的微笑。东莞市常平区城管局局长匡看起来很年轻,但实际上已经在城管部门工作了18年。2004年加入昌平城管系统,历任广告组组长、供水股副股长、给排水股副股长、市政股副股长、两费征稽股股长等职。同时,他也顾及到了昌平城管分局第二党支部的党务工作,在同事眼里很踏实。
今年5月,匡转换角色,成为城管主任,进驻社区工作站,负责塘角村和金美村的城管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内容,他既兴奋又紧张:“进入社区后,可以更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任务重,挑战大。”
昌平城管局长匡带领队员走街串巷,做日常巡查。
扎根基层,让服务更有温度。
2021年,根据东莞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的要求和部署,常平城管分局进一步推进“城管进一线、面对面服务”工作。通过合理规划区域资源,将辖区划分为19个区,并相应指派了专职电影导演。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勇于担当新角色,管理好市容、园林、城市“六乱”、卫生保洁等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举一反三,把城市精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个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提到对城管的印象,匡邵明坦言,工作之初,生活中不敢和朋友谈论自己真正的工作。“社会上很多人不了解城管的工作。当时他们怕别人误会,只是含糊地说自己在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上班。”随着时间的推移,匡经历了东莞城市管理水平和城管队伍形象的变化,越来越感受到城管行业的魅力。他逐渐了解到,城市管理涉及市政、市容环卫、燃气、园林绿化、违章建筑、乱卖乱卖等方方面面,一切都关系到民生。
匡邵明担任城管片导演以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工作量猛增。“家人说我头发开始变白,皮肤越来越黑。现在除了整治六乱,每天还要和同事们深入辖区的大街小巷,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巡查。另外我还要处理黑点驻军,临时卖点管理,政策宣传。”面积6平方公里多,人口4万,区内背街小巷、地摊林立。同时,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错,人员复杂,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面对城市管理中的这些困难,匡总结说:“电影工作者的工作决不能和市民打交道,十个人中有九个半是合理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取决于我们是否倾其所有,沟通他们的真实感受。”
“塘角村和金梅村离大朗镇很近。很多家庭作坊做羊毛加工,产生的废羊毛会随意堆在门口,不仅堵塞交通,还会把路弄脏。”匡说:“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和说服是主要的方法。一开始我们会被忽略,所以我们会自己帮忙清理。商家看到也不好意思,慢慢也就明白了。现在他们会自觉做门前三包。”
违法建设问题和燃气安全监管也是匡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为落实燃气安全监管,匡邵明联合当地村委会、燃气公司开展了燃气安全“万人敲门”和“百日攻坚”活动,开展了出租屋、饭店、三小场所燃气隐患排查。截至目前,已调查260多户。针对两起违规事件,区里和村委会加强日常措施,实施路面巡查,并用无人机拍照。一旦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处置。现在这两个村的村民都会提前办理建房申请手续,盲目建房的情况很少,所以城管工作进行的比较有序。
匡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
主动让城市管理更有效率。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实践,匡在日常巡查和上访中融入群众。“电影领袖”的新身份让他觉得自己的蓝色制服被更多人认可了。“现在服务效率高了,大家对我们城管队伍的认识也在改变。知道我们真的是来服务的,见面就打招呼。”
匡说,在过去,社区居民和城管队员之间的联系并不那么直接。遇到问题,通过电话向分局或12345反映。当事件转移到职能单位室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城管局长正式上任后,居民会通过电话和门前三包微信群直接向局长反映问题。导演部会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迅速处理下沉力量。对于无法当场处理的问题,将通过微信工作组及时上报,由相应业务单元室集中执法力量或跟进处理。
对此,汤角村城管办主任周给予了高度评价。“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非常感谢!”按照周的解释,小区没有执法权,遇到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需要经过几道程序才能将信息反馈给城管部门。效率低,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现在可以直接向电影导演求助,处置效率大大提高。“前阵子,我们遇到一个占道经营的烧烤摊。烧烤摊还在过道摆放桌椅,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我们上前劝说,摊贩们很尴尬。”对周说道,“我们会直接把情况反馈给匡局长的。再过不到20分钟,导演匡就要组织摄制组赶到现场,对摊贩进行劝说和清理。"
匡坦言,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群众的一句“谢谢”。“按照分局的要求,片方把处理群众投诉放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第一时间受理投诉、处理问题和反馈,以‘耳闻目睹’的执法方式逐步拉近与市民的距离。”
匡与商家沟通,开展“门前三包”宣传工作
做好城市的“管家”,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社会各界关注什么问题,城管电影导演不得不思考。前几天,很多人反映金美村垃圾堆积,环境卫生差的问题。匡连续几天实地考察,发现该区域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远远超过垃圾桶的容量,导致该区域生活垃圾堆积过高,垃圾桶四处堆放的现象。对此,匡立即联系辖区环卫保洁负责人和环卫工人,要求环卫工人加大清扫力度,增加地面冲洗频次。同时,他要求环卫公司增加垃圾箱数量和垃圾清运频率。整改后,市民对垃圾堆积的投诉大幅减少。
此外,塘角村农贸市场周边的流动摊贩乱卖也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一直以来,当地很多菜农都会在市场入口附近,甚至是马路中间的拐角处,沿着振兴西路进行售卖,往往会阻碍人车通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丢弃的腐烂的菜叶、果皮等。也影响市容,附近居民意见很大。
如何有针对性地管理市场秩序,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真功夫”。“既要严格整治,又要直面当地村民生产销售农产品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匡说,为此,区里会同村委会,与市场方沟通讨论,在不影响市容环境秩序、不影响道路交通、不扰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决定在永茂商业城广场前增设10个临时销售点,为流动菜农和摊贩“安家”。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说服菜农进入市场销售。“很多菜农一开始不理解,不配合。他们以为放了这么久,客户都稳定了。搬迁会影响业务。”匡说,面对绝大多数老年流动摊贩,城管队员既感性又理性。他们在帮助清理摊位的同时,积极宣传引导流动摊贩临时摆摊设点,规范经营。
匡说服流动菜农进入市场销售。
在临时销售点,菜农们在指定位置有序地摆放着商品,前来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既保证了周边市民的购物需求,又缓解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问题,受到了市民和摊贩的好评。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学校
编辑|张德刚
校对|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