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乔
随着今年一季度三只新基金产品的募集,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蒋成管理规模超过160亿元,成功晋升为“百亿”基金经理,在风雨飘摇的市场中实现了管理规模逆市增长。
这位明星基金经理是如何“成就”的?
愿意分享的人
基金经理
作为一个出生在黑龙江的山东人,姜成身上有着山东人的淳朴善良,也有着黑土地赋予的坚韧乐观。18岁进清华读书,22岁去上海深造,之后工作定居。
在2016年加入中泰资产管理之前,蒋成是安信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兼基金投资部总经理。三十多岁的他选择“二次创业”,与尚未申请公募牌照的中泰资管“开战”。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
因为公募的业绩、品牌、渠道都需要时间积累,一个没有长期一致业绩的基金经理很难马上被市场接受。对于江澄来说,“转向中泰资管”意味着业绩的暂停和不连贯。事实也是如此。中泰资管获得公募牌照的道路曲折。他等了两年半,直到2018年底,蒋成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才正式发行。2018年至2021年,姜诚默默耕耘,与中泰资管公募业务的发展一起扎实推进。
2022年上半年,市场形势突变,基金业绩分化,整体收益率不佳,基金经理规模萎缩。而蒋成管理的基金却一枝独秀,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规模逆市增长。“当我们的业绩有了一定的收获,品牌推广有了一定的效果,规模也逐渐增大。现在,我们的股权公开发行已经达到160多亿元。”蒋成说。
当然,对于权益类投资品种来说,净值的波动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波动会让持有人焦虑,给一线营销人员带来压力。姜坦言,要想长期做好,需要一点理想主义。蒋成在投资人知名社交平台雪球上拥有2万多粉丝。他大量输出了自己对市场热点的看法和观点,被网友评价为“最愿意与持有人分享的基金经理”。
一个是用“悲观主义”构建的
边际基金经理
江澄,一种投资理念,投资者耳熟能详:“通过悲观的情景假设建立安全边际,而不是盲目依赖乐观的预测”。在投资一只股票之前,他经常会问自己:如果这只股票买了之后再也卖不出去,他还会愿意买吗?
蒋成说自己意志薄弱,生性悲观,总想着什么地方会出错,所以希望通过减少失误来提高赚钱的概率,而不是追求更正确的提高赔率的方法。这种“悲观”其实是一种真理。
在蒋成看来,投资是对未来预期的兑现,他从不做盲目乐观的预测。比如,他对一家公司的长期前景并不认为很乐观。这是因为“如果你认为前景非常乐观,那么买入价格就会过高,这样就容易亏损”。
每次交易前,他都会想:如果这不是持有者的钱,而是自己的钱,他还会买这家公司吗?只有得到肯定的回答,他才会“买”。
在同事眼中,蒋成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是一个可以不追求短期排名,而是致力于长期为持有人赚钱的基金经理。他的投资理念坚定,不随波逐流。他总能认清在什么样的市场进行价值投资,同时也创造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框架。有时候短期表现不好,但重新审视投资框架和选股原因。只要选股理由还满足,他就坚定持有。比如“买了还能睡”。
蒋成认为,最难的时候不是表现比较差的时候,而是自我否定很强的时候。在投资上,他的“悲观”是因为未来不可预测,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假设、验证、跟踪,才敢做决策。而他的乐观,是对自己认知的自信,是层层剥茧后投入研究的决心。
一年看100多本书的基金经理。
作为一名基金经理,蒋成酷爱读书。2021年,他读了101本书。
有投资者在微信官方账号中泰资产管理公司留言,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到。其实蒋成的生活作息很简单,像流水线一样。他每天5点起床,6点上地铁,单程通勤一个多小时,全部用来看书,即使下班也是如此。同事们笑称,江成上下班时间,手机联系不上他。
历史、社会、商业、科技、法律、心理学...江澄涉猎广泛,读书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说,通过跨领域阅读,不仅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市场观,发现自身的局限性,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还能让自己在复杂的市场投资中有同理心,更加成熟。
在业余时间,江成有许多爱好。足球、篮球和皮划艇都是他的强项。他曾写道,他预期的是一种“平躺”状态:换手率低,长期持有,重仓股持仓少。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他的“平躺”是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对自己投资框架的信心。
蒋成说,希望能为持有人多赚点钱,也希望自己能管理一只基金,直到退休。他选择公募行业还有另一个理想:希望更多的人因为自己而变得更好。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电子邮件地址:ahhfxmt@foxmail.com